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血管造影
  • 5篇造影
  • 5篇术后
  • 5篇数字减影
  • 5篇数字减影全脑...
  • 5篇全脑
  • 5篇全脑血管
  • 5篇全脑血管造影
  • 5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 5篇脑血管造影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血肿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时机
  • 3篇术后并发
  • 3篇术后并发症
  • 3篇内血肿

机构

  • 10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江西省双金园...

作者

  • 11篇肖开敏
  • 9篇钟有安
  • 9篇钟良
  • 5篇刘丽
  • 3篇吴振宏
  • 3篇陈红梅
  • 2篇蓝玉
  • 2篇林华
  • 2篇覃冬华
  • 1篇薛富英
  • 1篇韦英海
  • 1篇廖文昌
  • 1篇宗志武

传媒

  • 4篇微创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9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观察积极干预对DSA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4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行DSA检查。所有患者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传统组,B组为干预组,观察两组DSA结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造影患者中,发现病变249人,占总造影人数的62.3%。脑梗死、TIA、头晕患者发现血管狭窄分别为144例(70.9%)、56例(75.7%)、30例(36.6%),狭窄主要位于颈动脉系统颅外段,其中单侧狭窄167例,多处狭窄54例,血管闭塞9例;入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3例;4例脑出血患者存在动静脉畸形;其他患者发现病变4例。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且B组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一项能准确评估脑血管状况且较为安全的检查技术,而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钟良钟有安陈红梅刘丽肖开敏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并发症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最佳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符合条件的90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按手术时间分为3组,A组为超早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病≤6 h;B组为早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病在6~12 h之间;C组为延期手术组:脑出血发生在>12 h。比较3组术后再出血情况、死亡率、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失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出血量≤50 mL的三组患者再出血及病死率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B组比C组高(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出血量>50 mL的三组患者再出血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两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3个月SSS评分及修订Rankin指数比较,A组比B、C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出血量≤50 mL的患者以6~12 h为最佳手术时间窗;而>50 mL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超早期微创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钟有安肖开敏钟良刘丽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急性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最佳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概况被引量:15
2013年
近年来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广泛应用于颅内血肿及颅内高压,可避免外科开颅手术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又较为及时地降低了颅内压,减轻因血肿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改变,为脑出血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是提高脑出血治疗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较好治疗手段。本文就近年来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作一综述。
钟良钟有安肖开敏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最佳手术时机
灯盏花素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概况
2012年
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学习并掌握人体血管的分布及特点,经常与患者沟通,认真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以投入到每一天的护理工作中,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廖文昌肖开敏宗志武
关键词:灯盏花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最佳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
钟有安肖开敏钟良蓝玉吴振宏覃冬华林华
脑卒中是人类三大死因之首。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卒中最严重的类型,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由于其独特的创伤小、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等优点,现已被大宗临床实验证明并肯定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有效。它能显著...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治疗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钟有安肖开敏钟良蓝玉吴振宏覃冬华林华
近年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脑血管状况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虽有MRA、CTA等无创的影像学工具,但仍不能完全代替DSA的“金标准”。然而DSA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仍然存在许多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严重时危及...
关键词: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剂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1年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约占所有疾病的10%,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1]。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
钟有安肖开敏钟良薛富英
关键词: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管状况中的差异。方法对74例TIA患者行CTA及DSA检查,观察两种不同检查方法下患者脑血管异常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中,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中,DSA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CTA高(P<0.05);两种方法检查血管狭窄程度效果的比较,DSA优于CTA(P<0.05);但CTA检查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SA(分别为P<0.01和P<0.05),且检查费用明显较DSA低。结论 CTA可作为评估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脑血管状况的初筛方法,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脑血管状况的评估仍首选DSA。
钟良钟有安陈红梅刘丽肖开敏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支架置入术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绝大部分,约为60%~80%。尽早恢复梗死区血液供应,挽救缺血半暗带区濒死脑组织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
吴振宏韦英海肖开敏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400例患者行DSA,统计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及多因素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6例(6.50%),其中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或淤斑17例(65.38%),脑血管痉挛、皮质盲等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8例(30.77%),尿潴留1例(3.85%)。患者年龄大、吸烟、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病史、内皮素-1升高、血液黏度高、造影剂用量>120 ml、操作时间>1 h者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吸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素-1升高、造影剂剂量>120 ml及操作时间>1 h是DSA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吸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素-1升高、造影剂剂量>120 ml及操作时间>1 h是DSA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积极干预、术后密切观察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钟良钟有安陈红梅刘丽肖开敏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发症脑血管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