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瑜
- 作品数:33 被引量:151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博士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食管癌组织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及预后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人食管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食管癌中MSI及LOH阳性情况进行研究,术后随访5年,了解预后。结果D3S1067位点MSI发生检出频率较高,为26.7%;D18S58位点MSI阳性率为20%。MSI的发生在食管小细胞癌中较食管鳞癌为高(P>0.05);MSI、LOH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在3p和18q染色体位点均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现象;D3S1067和D18S58二个位点上MSI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均相关;研究未发现这两个位点MSI、LOH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参数相关;3p位点基因的改变在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重要意义。
- 翟瑜李勇苏力范立侨高立平郭贵军脱红芳王春城暴雷
- 关键词:食管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聚合酶链反应肿瘤
- 微卫星杂合性缺失与甲状腺癌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特定位点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H)与人甲状腺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THRA1,D2S123,D11S912,BAT-264个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甲状腺癌中LOH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术后随访5年,了解预后。结果THRA1,D2S123,D11S912,BAT-26四个位点LOH的检出率分别为33.3%,26.7%,23.3%和16.7%。术后随访5年,LOH阳性的甲状腺癌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P<0.05)。结论LOH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在甲状腺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 郭怀斌翟瑜苏力脱红芳郭贵军王春城暴雷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微卫星杂合性缺失聚合酶链反应
- 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寻找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自1991年7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12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10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腹部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保守治疗一般可治愈。
- 郭贵军杨月卿杜权翟瑜
- 关键词:术后胃瘫综合征腹部保守治疗回顾性分析胃手术后治愈
- 中国人甲状腺癌D2S123、D18S58、BAT-26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及意义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国人甲状腺癌特定位点微卫星DNA序列基因遗传不稳定性(MSI)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2S123、D18S58、BAT-26三个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甲状腺癌中MSI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D2S123、D18S58、BAT-26位点MSI检出率分别为36.7%。甲状腺滤泡癌中D2S123位点MSI检出率为100%,没有检测到BAT-26位点MSI。D18S58位点MSI的阳性率与高龄患者、晚期肿瘤密切相关。术后随访5a,MSI阳性的甲状腺癌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P<0.05)。结论甲状腺癌中存在D2S123、D18S58、BAT-26位点的MSI,但检出率各不相同。上述位点MSI在甲状腺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且对患者预后影响。
- 翟瑜苏力彭彦辉王跃欣杨月卿郭贵军脱洪芳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癌
-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大鼠对ALR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测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CCL4复合因素建立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对照、模型、中药治疗三组,分别检测各组生化、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中ALR mRNA表达变业。结果:1.ALT、AST、A/G、HA、PCⅢ、LN、PLD各指标:模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中药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1),并且,HA、PCⅢ、LN、PLD的降低与病理组织反应肝纤维化的好转程度一致;2.肝组织中AL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中药治疗组、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药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联联合检测生化、肝纤维化指标可提高肝纤维化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时肝组织ALR mRNA的高表达可逆转肝纤维化。
- 彭彦辉刘殿武翟瑜郝玉宾
-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药
-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食管癌的关系被引量:7
- 2003年
- 翟瑜苏力王桂琦李保庆单保恩
-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性食管癌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
- 食管癌组织3p、18q位点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 SI)表达水平与人食管癌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食管癌中M SI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D3S1067位点M SI发生检出频率较高,为26.7%(8/30);D18S58位点M SI阳性率为20%(6/30)。有18对组织在D3S1067和D18S58两个位点均未检出M SI。食管癌M SI多发生在3p位点,尤其是在3p14~3p21区段。食管鳞癌组织中M SI阳性为26.1%(6/23),差异有显著性(P<0.05),2例腺癌中1例检出M SI,5例食管小细胞癌均为M SI阳性。食管小细胞癌中M SI的发生较鳞癌为高,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在3p和18q染色体位点均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现象;D3S1067和D18S582个位点上M SI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均相关:D3S1067位点M SI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关系密切,D18S58与食管小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密切;M SI也许可做为临床筛查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分子手段,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翟瑜苏力杜权杨月卿郭贵军李保庆单保恩王桂琦
- 关键词:食管癌组织食管小细胞癌食管鳞癌组织临床病理类型MSITNM分期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附6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03年
- 李保庆王桂琦翟瑜曹富民刘俊峰王福顺王其彰崔东辰赵秀清王晓玲吴国祥
- 关键词: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手术治疗化疗放射疗法预后
- 胃癌组织及区域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生物学标志基因的临床关系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细胞角蛋白(CK6、CK18)联合检测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以CK6、CK18为标志基因,检测正常胃黏膜60例,原发胃癌组织60例,胃癌组无转移淋巴结(PNo)180枚,比较其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60例正常胃黏膜中几乎无CK6、CK18的表达;②原发胃癌组织和其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CK6、CK18的表达相一致;③CK6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原发癌中的表达水平,而CK18则相反;④CK6阳性多在WHO分型中的高分化腺癌及其他特殊类型癌组织中存在;在芬兰Lauren分类中,CK6多在肠型胃癌组织和淋巴转移灶中表达;⑤CK6的表达与较好的分化程度,较轻的病变进展,较浅的肿瘤浸润、较早的肿瘤分期有关;⑥CK18多表达在胃腺癌中;⑦CK18在较晚期的肿瘤中表达较多;⑧CK18淋巴结微转移多发于pTNM三期以上的肿瘤;⑨在原发肿瘤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K6、CK18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用RT-PCR法检测胃癌无转移淋巴结CK6、CK18mR-NA是发现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胃癌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翟瑜李勇苏力范立侨脱红芳郭贵军
- 关键词:胃癌微转移细胞角蛋白RT-PCR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良性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与开腹胆囊切除(opencholecystectomy,OC)安全性,为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60岁以上有胆囊切除适应证且耐受全麻的老年患者120例,按住院顺序单双号分为LC组和OC组,每组60例,比较手术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2组总T3、TSH水平,腹肌功能恢复等康复指标。结果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以及康复指标,LC组均优于OC组。TT3与术前相比,LC组(F=8·26,P=0·000)、OC组(F=124·70,P=0·000)均明显下降,OC组下降理明显;TSH与术前相比,LC组下降不明显(F=1·87,P=0·157),OC组下降明显(F=27·24,P=0·000)。术后7d直腿抬高试验次数LC组明显高于OC组(t=3·640,P=0·000)结论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行LC优于OC。
- 郭贵军翟瑜杜权杨月卿苏力曹月敏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疾病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