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存芳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崇明县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心病
  • 5篇心肌
  • 5篇充血性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4篇冠心病
  • 3篇心衰
  • 3篇型心
  • 3篇血浆
  • 3篇脂肪
  • 3篇梗死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房颤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病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市崇明县...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9篇窦存芳
  • 10篇卢英民
  • 10篇石来新
  • 10篇姚能才
  • 6篇张金春
  • 6篇季俭
  • 5篇沈俊娴
  • 5篇包敏敏
  • 5篇罗晓菡
  • 4篇李毅刚
  • 4篇韦彩雯
  • 4篇李宏松
  • 3篇宋蕾
  • 3篇岳冬梅
  • 2篇章敬玉
  • 2篇张颖
  • 2篇王凌燕
  • 1篇杨森昌
  • 1篇黄达民
  • 1篇蔡振东

传媒

  • 5篇心血管康复医...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病例分2组:冠脉慢血流现象组(67例)和冠脉血流正常组(59例),所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除外心肌病、心瓣膜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在行冠脉造影检查时发现慢血流,均于冠脉内注射丹参多酚酸盐50mg,测量注射前后的血流速度。结果:冠脉慢血流现象组注射丹参多酚酸盐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快。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改善冠脉慢血流现象,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
季俭卢英民姚能才窦存芳杨森昌石来新张金春沈俊娴包敏敏黄达民李毅刚
关键词:冠心病丹参多酚酸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冠状动脉造影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胶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而C-反应蛋白(CRP)被视为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之一,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观察辛伐他汀对UA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CRP)的影响。
窦存芳
以房颤为突出表现的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4例诊断分析
2008年
笔者自1992年6月-2006年1月遇到以房颤为突出表现的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4例,均首诊为冠心病。现总结其临床资料,浅析诊断体会。
窦存芳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老年房颤冠心病
静脉注射桂哌齐特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评价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注射桂哌齐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入选230例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5例在试验开始前退出,其余22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05例)。试验组用桂哌齐特注射液以4μg.kg-1.min-1静脉滴注,持续23 h;对照组用多巴酚丁胺2μg.kg-1.min-1初始静脉滴注,1 h后增加到4μg.kg-1.min-1并持续23 h,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31.67%(38/120)和18.10%(19/105)(P<0.01);治疗24 h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均值上升分别为6.4%和4.5%(P>0.05),每搏心输出量均值上升分别为10.6 ml和2.5 ml(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全身临床状况有显著改善(23.33%:10.48%;6.67%:2.86%,均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浆脑钠肽水平[(1 997±865)pg/ml:(384±114)pg/ml]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血浆脑钠肽水平[(1 879±202)pg/ml:(1 025±48)pg/m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血浆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4±114)pg/ml:(1 025±48)pg/ml,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22.86%,P<0.05);试验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钾、低血压以及室性期前收缩等。结论:与多巴酚丁胺比较,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罗晓菡黄达民卢英民李宏松姚能才窦存芳石来新张金春季俭沈俊娴包敏敏宋蕾韦彩雯李毅刚
关键词:桂哌齐特脑钠肽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房颤误诊为冠心病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引起的心房颤动(房颤)易误诊为冠心病房颤[1-2],特别是甲亢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更易误诊。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老年甲亢并房颤12例,其中8例(66.7%)误诊冠心病房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误诊原因并探讨防范误诊的措施如下。
窦存芳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房颤动误诊冠心病
合并冠心病的胃食管反流病六例误诊剖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合并冠心病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胸痛诊断要点,以减少或避免漏、误诊。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GERD合并冠心病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均有冠心病史,本次以频繁发作胸痛入院,首诊均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予硝酸甘油口服后症状无缓解,行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遂行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黏膜充血、糜烂5例,1例未见异常,加用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治疗1~2周胸痛消失,均明确诊断为GERD;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合并冠心病的GERD胸痛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重视GERD胸痛的特点并注意鉴别诊断。胃镜检查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可支持GERD的诊断。
窦存芳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胸痛冠状动脉疾病误诊
左心室肥厚致非梗死性Q波20例临床分析
2010年
心室肥厚时,前间壁导联(V1~2甚至V3)QRS波群可呈QS型,伴ST段抬高,与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相似,容易误诊.本文通过分析2006年~2009年所遇此类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非梗死性Q波的认识,避免误诊.
窦存芳
关键词:左心室肥厚非梗死性Q波
血浆BNP及CRP水平在充血性心衰与肺心病患者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CHF患者55例(CHF组),PHD患者47例(PHD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血浆BNP及CRP水平。结果:与呼吸困难发作时比较,病情缓解后1周CHF患者血浆BNP[(1885±745)ng/L比(207±124)ng/L]、CRP[(36±11)mg/L比(8±6)mg/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PHD患者血浆BNP[(584±178)ng/L比(162±59)ng/L]、CRP水平亦均明显下降[(68±24)mg/L比(15±7)mg/L],P<0.05;呼吸困难发作时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PHD组(P<0.05),CRP水平明显低于PHD组(P<0.05),呼吸困难缓解后1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发作急性呼吸困难时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鉴别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源性心脏病。
韦彩雯李宏松章敬玉姚能才窦存芳石来新卢英民
关键词:充血性肺心病利钠肽C反应蛋白质
以胃肠道症状起病的急性心肌梗死20例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窦存芳
长期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价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标准治疗的60例CHF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运动训练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于治疗前、后抽血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及H-FAB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F患者运动训练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BNP[(357±32)mg/ml,(343±14)mg/ml:(36±4)mg/ml]、H-FABP[(15.5±3.1)μg/ml,(13.0±5.4)μg/ml:(4.1±2.3)μg/m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运动组运动训练6个月后BNP[(357±32)mg/ml:(104±41)mg/ml],H-FABP[(15.5±3.1)μg/ml:(6.1±4)μg/ml]明显下降(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BNP[(343±14)mg/ml:(165±20)mg/ml],H-FABP[(13.0±5.4)μg/ml:(8.2±5.1)μg/ml]也有明显下降(P<0.05),但运动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清H-FABP、BNP水平随心衰加重而明显升高(P<0.05),H-FABP与BNP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长期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水平显著下降。
卢英民姚能才窦存芳石来新张金春季俭沈俊娴包敏敏黄达民张颖李毅刚
关键词:运动疗法载体蛋白质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