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选光
- 作品数:32 被引量:3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联合预测因子
- 2021年
- 目的筛选可用于区分儿童支原体肺炎(MPP)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危险因素,确定预测RMPP的联合因子,为RMPP患儿定制精准治疗和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的141例MPP患儿,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按照前3天治疗效果分为MPP组和RMP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与RMPP有关的危险因素,再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经逐步回归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联合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41例,其中MPP85例,RMPP5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胸腔积液、咳嗽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淋巴细胞计数(LY)、淋巴细胞百分比(LY%)在MPP组与RM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将胸腔积液、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CRP和LY%作为联合因子建立RMPP预测模型,AUC为0.834(95%CI:0.768~0.900),Youden指数最大为0.522,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1.8%。结论本研究为RMPP患儿构建了合并胸腔积液、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CRP和LY%指标的联合预测模型,对于RMPP的预测诊断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付帅秦选光
-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 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2063位点点突变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对目前常用治疗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而传统检测MP耐药株的方法耗时耗力。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诊断MP感染及耐药表型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23S rRNA为靶序列,设计不同基因型探针及引物,构建阳性质粒,建立标准曲线。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2063A质粒和耐药2063G质粒的下限分别为6和60拷贝数,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仅生殖支原体出现扩增。与23S rRNA巢式PCR测序结果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43株MP临床分离株2063位点等位基因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2份鼻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 MP阳性检出率为10/12,耐药率为4/12,1份标本同时发现2063A和2063G位点。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快速诊断MP感染并判断其耐药基因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 李静宜孙岚秦选光董艳青姜越李丹田秀君辛德莉
-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聚合酶链反应点突变
- 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22
- 2013年
- 背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支原体(MP)相关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MP逐渐增多.目的 了解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MP耐药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集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收治的205例MP感染患儿呼吸道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与药敏试验,采用巢式PCR扩增法鉴定MP耐药位点.结果 采集的205株MP中,MP培养阳性59株,阳性率为28.8%;23S rRNA巢式PCR扩增阳性122株,阳性率为59.5%,其中敏感株19例,耐药株103例,耐药率为84.4%,均为23S rRNA结构域Ⅴ区A2063G点突变.59株培养阳性的MP共在实验室储存了26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中2株为敏感株,红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0.01 mg/L;剩余24株为耐药株,红霉素MIC为32.00~256.00 mg/L,红霉素耐药率为92.3%.26株临床分离株均无23S rRNA结构域Ⅱ区基因改变,均存在23S rRNA结构域Ⅴ区A2063G点突变.1株敏感株和MP标准株FH发现核糖体蛋白L4的162位点C-A和430位点A-G点突变,1株敏感株发现209位点A-T点突变;26株临床分离株均出现核糖体蛋白L22的508位点T-C点突变.结论 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MP感染率较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其耐药机制主要为23S rRNA结构域Ⅴ区点突变,而核糖体蛋白L4、L22点突变及其引起的部分氨基酸变化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姜越刘禧杰秦选光董艳青董晓培辛德莉
-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
-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2例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
- 李鹏黄淑霞陈一鸣温颖任锦霞秦选光
- 腹部超声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 探讨腹部超声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以早期诊断并治疗.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1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其超声检查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
- 李鹏秦选光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部超声
-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的效果及评价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探索早期拔管改换无创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所致呼吸衰竭的技术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 1月至 2003年 10月北京朝阳医院儿科NICU选择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病例 12例为治疗组,待充分引流气道内胎粪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塞CPAP通气,直至脱离呼吸机;选择同样病情病例 13例为对照组,在引流气道内胎粪后继续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EEP方式撤机。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各指标相仿 (P>0 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29 50±20 15)h和(51 08±22 64)h(P<0 05);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分别为 1例和 6例 (P<0 05);住ICU时间分别为(5 92±1 97)d和(9 00±2 83)d(P<0 01)。结论 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插管上机的病例,早期拔管,改用经鼻塞CPAP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 朱宏斌张凤仙张跃华秦选光
- 关键词: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 三种肺炎支原体PCR耐药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PCR测序法、AS-PCR法、多重荧光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及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RMP)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样本116例,使用PCR测序法、AS-PCR法、多重荧光PCR法检测MP和MRMP,探讨三种方法的特点和临床价值。结果共采集116份咽拭子样本,PCR测序法检测MP阳性69例,阳性率59.48%,其中耐药株67例,包含1株耐药株与敏感株混合感染,耐药率97.1%,均为A2063G点突变,敏感株2例。AS-PCR法检测MP阳性63例,阳性率54.31%,其中耐药株58例,耐药率92.06%,敏感株5例,58例耐药株中混合感染21例,混合感染率33.33%(21/63),混合感染中18例耐药株比例超过50%。与PCR测序法比较,对MP阳性检测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86),对MRMP检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52)。多重荧光PCR法检测MP阳性共67例,阳性率57.76%,其中耐药株61例,耐药率91.04%,敏感株6例,与PCR测序法相比,对MP阳性检测结果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29),对MRMP检测结果中度一致(Kappa=0.476)。结论PCR测序法、AS-PCR法和多重荧光PCR法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三种方法均可同时进行MP和MRMP检测。AS-PCR法和多重荧光PCR法操作简单,适合临床应用,能为临床诊疗快速提供MP和MRMP检测结果。AS-PCR法能检测MP耐药株和敏感株混合感染,检测敏感性好。三种检测方法可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 姜越蔚然郑兴厂窦海伟涂鹏袁青史大伟秦选光辛德莉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 14例智力低下儿干预疗效的探讨
- 1998年
- 14例智力低下儿干预疗效的探讨秦选光对智力低下(MR)儿童的治疗,目前缺乏有效的医疗方法。为探讨对MR干预治疗的效果,1989年1月~1992年6月我们共对14例适龄MR儿童进行干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均为经本科诊断的MR...
- 秦选光
- 关键词:智力低下儿童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耐药情况回顾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15-2016年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分析。方法采集2015-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收治的,具有发热、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之一的,门诊和住院的89例患儿的呼吸道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与药敏试验,采用巢式PCR扩增法鉴定MP耐药位点。结果 53例MP阳性,感染率为59%,18株为敏感株,耐药率66%,32株存在23SrRNA结构域Ⅴ区A2063G点突变。3株2063、2064位点均有突变。结论北京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上升趋势,耐药机制主要为23SrRNA结构域Ⅴ区点突变。
- 付晓燕秦选光辛德莉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耐药大环内酯类耐药机制
- 窒息新生儿窒息生后早期外周动脉血血气分析pH值与振幅整合脑功能的关系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生后早期外周血pH值与振幅整合脑功能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住院治疗,诊断新生儿窒息的足月儿临床及振幅整合脑功能资料,总病例数78例,其中轻度窒息组52例,重度窒息组26例。根据脐血血气pH值及生后外周动脉血血气pH值将研究病例分为4组:轻度窒息生后2 h内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B-pH)>7.25共36例,轻度窒息PAB-pH<7.25共16例,重度窒息PAB-pH>7.25组共14例,重度窒息PAB-pH<7.25组共12例。评价指标包括aEEG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惊厥发作。结果重度窒息组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为61.5%(16/26),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的26.9%(14/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生后2 h内动脉血气分析pH值进行分组,pH<7.25组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为64.3%(18/28),显著高于pH>7.25组[24.0%(1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显著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在轻度窒息组,还是重度窒息组,PAB-pH<7.25组的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均明显高于PAB-pH>7.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PAB-pH<7.25组无成熟睡眠觉醒者(包括无睡眠周期及不成熟睡眠周期)为7例(58.3%),其他组在生后72 h内均出现明显睡眠觉醒周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PAB-pH<7.25组有2例(16.7%)出现惊厥发作,其他组患儿未监测到惊厥发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足月儿生后2 h动脉血气分析pH值与振幅整合脑功能结果显著相关。应重视生后短时间内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对于pH值仍小于7.25的患儿,神经系统损伤风险明显增高。
- 鞠俊常贺生秦选光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振幅整合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