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栋 作品数:26 被引量:105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基于计算机文本挖掘的白内障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功能富集及药物治疗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利用计算机工具和已知的数据库进行挖掘和分析进而确定与白内障和抗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集及信号通路,并进行白内障可能的有效治疗药物的预测和探索。方法利用文本挖掘工具pubmed2ensembl对白内障和抗氧化应激均相关的基因进行初步筛选,得到的基因集利用GeneC odis工具进行基因功能的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富集的结果则应用STRING工具进行进一步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选取相互作用紧密的基因,最后使用DGIdb工具得到基因-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对药物进行筛选,确定可能有效的白内障治疗药物。结果通过文本挖掘得到103个与白内障和抗氧化应激均相关的基因集,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生物学过程的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22个基因,KEGG工具的进一步筛选确定了11个基因,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得到9个紧密联系的基因,与之对应的基因-药物相互作用分析筛选出了31种药物。结论利用文本挖掘和基因功能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可以进一步探索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并且能够很方便地预测可能有效的治疗药物,为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姜凌峰 石栋 陆博 韩笑 周文凯 阎启昌关键词:文本挖掘 白内障 氧化应激 不同人工晶状体设计对人工晶状体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像差,讨论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对术后人工晶状体眼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69眼),年龄41~84(平均63.4±4.0)岁。其中男24例(28眼),女38例(41眼),右眼38例,左眼31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使年龄性别相匹配。其中A组植入三片式人工晶状体(ACRYsofMA60BM),B组植入一片式人工晶状体(ACRYsofSA60AT),C组植入蓝光滤过型一片式人工晶状体(ACRYsofSN60AT)。同一术者,同一超声乳化仪(Alcon INFINITI VISION SYSTEM)和手术显微镜(CarZeissStativS88),术中均采用角膜曲率最高经线上宽3.2mm长1.75mm的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术后1mo使用客观型波前像差仪(NidekOPD-scanARK-10000)进行波前像差检测,得出总体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h)。结果:A组三片式(ACRYsofMA60BM)的RMSh平均达到0.702±0.090μm,B组一片式(ACRYsofSA60AT)的RM-Sh平均达到0.529±0.067μm,C组蓝光滤过型一片式(ACRYsofSN60AT)的RMSh平均达到0.566±0.066μm。三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5.0mm瞳孔大小时A组的总体像差值最高(P<0.01),其余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1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晶状体襻的设计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像差有明显影响,但光学区染色对单色像差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对进一步完善白内障手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材料和设计的改善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石栋 张劲松关键词:波前像差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后球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RD)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后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硅油填充、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血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17例RD患者(17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玻璃体切割术前、取油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以及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同时观察视网膜复位及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前RD眼的OA、CRA的PSV较对照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眼在硅油取出术后1周OA的PSV较术前显著增加,R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取出术后RD眼OA的RI与激光点数、硅油填充时间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光凝及硅油填充有助于视网膜复位,能够改善眼球血液供应。 时佼佼 马立威 韩琳 于飞鸿 肖宇婷 石栋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 不同表面处理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2种不同表面处理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兔眼后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10只新西兰白兔(20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每只新西兰白兔随机选择左右眼分别植入不同的IOL,植入经紫外线/臭氧后表面处理、袢表面磨砂化处理的HOYA Vivinex XY1 IOL为A组,植入经聚乙二醇全表面处理、袢表面光滑的AMO Tecnis PCB00 IOL为B组。比较术后1、7、14、28 d前房闪辉评分、晶状体后囊膜混浊评分及IOL旋转角度,术后28 d HE染色观察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移行情况。结果术后1 d、7 d,A组平均前房闪辉评分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4 d、28 d,A组平均后囊膜混浊评分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7 d、14 d、28 d,A组IOL平均旋转角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 HE染色显示,A组后囊膜表面仅见散在分布的单个或簇状晶状体上皮细胞,B组可见排列密集的单层或双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结论经聚乙二醇全表面处理的IOL能够排斥炎症细胞的吸附,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葡萄膜生物相容性较好。经紫外线/臭氧后表面处理的IOL能够增加表面的黏附力,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延缓并减轻后囊膜混浊的发生,囊膜生物相容性较好。IOL袢经磨砂化处理,可以增加袢与囊袋间的摩擦力,IOL囊袋内旋转稳定性较好。 王丝雨 石栋 陆博 韩琳 马立威关键词:人工晶状体 生物相容性 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评价3%地夸磷索钠(DQS)滴眼液对干眼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99例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泪液分泌实验(SⅠT)、眼部症状和日常生活问卷(EDQS)检查。使用3%DQS滴眼液单药治疗,对比基线、治疗2周、1个月时检测指标。结果干眼患者在治疗后CFS评分、BUT、SⅠT、EDQ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1个月的CFS评分、BUT及EDQS得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ⅠT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治疗过程中3%DQS滴眼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3%DQS滴眼液可延长BUT,促进干眼患者的泪液分泌,增强泪膜的稳定性,缓解干眼症状,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治疗过程安全,无不良反应,可应用于干眼患者的治疗。 王春 陆博 冯莉 张天晓 石栋 尚琢 赵江月关键词:干眼 临床疗效 视网膜脱离患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患者玻璃体切割、二期硅油取出术后血液动力学及眼压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及二期硅油取出术后球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眼压变化及其对对血流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10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0例10眼于玻璃体切割术... 时佼佼 石栋 马立威 张劲松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 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角膜的天然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2年 当角膜失去透明性或者形状发生改变时,可能会造成视力的丧失。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使用全层或者部分层供体角膜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然而,在全球范围内捐赠角膜的来源严重不足,约有超过98.5%的角膜盲患者在等待捐赠角膜。此外,在角膜移植后,存在感染的可能以及异体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因此,多年以来组织工程角膜作为供体角膜的可行替代品,不同材料和方法已被广泛研究。并且在近十几年来,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具有良好透明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合适机械强度的组织工程全层或部分层人工角膜,以修复、再生或替换病变角膜。本综述讨论了近年来最常被研究的天然生物材料包括羊膜、脱细胞角膜、胶原、蚕丝,作为人工角膜支架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说明了该领域中上述讨论的生物材料所面临的其他挑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陈娜 石栋 赵江月关键词:角膜 生物材料 实验室用啮齿类动物固定架 实验室用啮齿类动物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固定架由内槽封闭端与外筒豁口端结合,将啮齿类动物口鼻部用楔形定位片包裹再塞入固定环内,并由螺栓固定外筒、内槽;外筒、内槽均有径向弧缺形成的轴向平面;外筒壁上有轴向槽孔,外筒一端弧线高处... 石栋 陈娜 韩琳文献传递 不同人工晶体设计对人工晶体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目的测量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眼的波前像差,讨论不同设计的人工晶体对术后人工晶体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方法
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人(共69只眼),年龄41~84岁,... 石栋关键词:波前像差 人工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皮质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Txnip、Trx的定量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皮质性白内障的患者房水中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的含量以及与皮质性白内障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60例(60眼)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皮质性白内障患者的房水中Trx及Txnip的含量,其中按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值将患者分组:A组(对照组,20例)HbA1c<5.5%;B组(20例)5.5%≤HbA1c<6.5%和C组(20例)HbA1c≥6.5%。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房水中Txnip浓度增高,而C组浓度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A组相比,B组Trx的浓度升高,而C组Trx的浓度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中Trx与Txnip的浓度呈正相关(r=0.810,P=0.000);在C组中,Trx与Txnip的浓度呈负相关(r=-0.809,P=0.000),与白内障程度呈负相关(r=-0.727,P=0.001),其余均不相关(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xnip和HbA1c是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Trx、Txnip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患者中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姜凌峰 石栋 阎启昌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 硫氧还蛋白 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