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景毅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8篇血管
  • 7篇血管内皮
  • 7篇细胞
  • 7篇内皮
  • 6篇视网膜血管
  • 5篇视网膜血管内...
  • 3篇血管内皮细胞
  • 3篇糖皮质
  • 3篇糖皮质激素
  • 3篇皮质激素
  • 3篇细胞间
  • 3篇内皮细胞
  • 3篇激素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乙酰肝素酶
  • 2篇源性
  • 2篇色素上皮
  • 2篇上皮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5篇山东省眼科研...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信达生物制药...

作者

  • 13篇田景毅
  • 5篇林少芬
  • 4篇原公强
  • 4篇唐仕波
  • 4篇董晓光
  • 4篇罗燕
  • 3篇陈楠
  • 2篇吕林
  • 2篇宋新
  • 2篇曾美珍
  • 2篇胡洁
  • 2篇李涛
  • 2篇蔡萌
  • 2篇徐海峰
  • 2篇冷炫
  • 2篇郭凯
  • 2篇李静
  • 1篇李士清
  • 1篇王菁
  • 1篇陈晓云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7
  • 3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组蛋白3乙酰化参与乙酰肝素酶调控VEGF基因转录的初步研究
2014年
目的 研究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中组蛋白3乙酰化(H3ac)、乙酰肝素酶(H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明确一种或多种能够参与HPA上调VEGF表达的H3乙酰化赖氨酸残基.方法 实验研究.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将该实验分为两组,正常组和高糖组(葡萄糖含量30mmol/L).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两组H3乙酰化赖氨酸残基9(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ac和H3K56ac在HRECs的表达定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间HPA、VEGF和各H3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高糖组HRECs细胞核中各H3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的荧光较正常组增强.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中HPA、VEGF、H3K9ac和H3K14ac的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PA=0.016,PVEGF=0.014,PH3K9ac=0.027,PH3K14ac=0.045).结论 高糖诱导的HRECs中,H3乙酰化在HPA参与VEGF基因转录调控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从蛋白水平证实乙酰化发生在H3K9和H3K14.
冷炫胡洁宋新田景毅吕林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皮质激素对细胞间紧密连接影响的研究进展
2007年
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近年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糖皮质激素对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影响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糖皮质激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调节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及信号蛋白的表达水平,参与细胞内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直接或间接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使多种属哺乳类动物组织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增加,并使其参与形成的各种屏障功能增强,导致物质的跨细胞转运减少。但糖皮质激素发挥这一作用的精确分子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田景毅董晓光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双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分析
田景毅张菊原公强张静静
补体受体1对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单层细胞屏障的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 观察补体受体1(CR1)对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单层细胞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3~5代hRPE细胞,建立稳定的hRPE单层细胞屏障模型.500 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和10%正常人血清处理hRPE细胞,建立hRPE单层细胞屏障补体激活的氧化损伤模型.将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hRPE单层细胞屏障分为模型组和CR1治疗组.模型组加入1 μl的磷酸盐缓冲液,CR1治疗组加入1 μl的CR1溶液使其终浓度为1μg/ml,继续培养4h.以正常hRPE单层细胞屏障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模型组和CR1治疗组细胞的跨表皮细胞膜电阻(TER)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模型组和CR1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趋化因子配体2(CCL2)、C3a、C5a、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蛋白量.结果 hRPE单层细胞屏障于接种后3周稳定形成.模型组、CR1治疗组补体激活的氧化损伤hRPE细胞TER值分别为正常hRPE细胞的54.01%、63.48%.模型组与CR1治疗组补体激活的氧化损伤hRPE细胞TE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5).CR1治疗组VEGF、CCL2蛋白量分别较模型组下降了11.48%、23.47%;两组VEGF、CCL2蛋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2.43,P<0.05).CR1治疗组C3a、C5a、MAC蛋白量较模型组分别下降了24.00%、27.87%、22.44%;两组C3a、C5a、MAC蛋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6、2.63、6.94,P<0.05).结论 CR1对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hRPE单层细胞屏障具有保护作用,抑制补体激活、下调CCL2和VEGF表达可能是其机制.
王菁蔡萌李静田蓉林少芬田景毅李佳俞德超罗燕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补体激活
改良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方法被引量:6
2013年
背景优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方法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者已成功培养了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但进一步简化其方法并达到获取量大而纯的细胞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基础。目的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收获量大且纯度高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改良培养方法,并对目标细胞的抗原表达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研究中常用的两种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性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利用正常人角膜移植供体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采用质量分数2%胰蛋白酶和质量分数0.133%胶原酶I用二步消化法获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在传统培养方法中采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的基础上,添加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一B(13-ECGF)和肝素钠,对分离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培养皿用纤维黏连蛋白(FN)包被以促进培养细胞的贴壁。观察收获的目标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活体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目标细胞的生长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Ⅷ因子、CD31、CD34在细胞中的表达以鉴定目标细胞。结果应用胰蛋白酶、胶原酶二步消化法可成功获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细胞72h贴壁,第9~10天细胞达到融合状态,呈铺路石样。常规组织学观察显示,细胞核呈鲜亮蓝色,细胞质呈淡红色。培养的细胞对Ⅷ因子、CD31、CD34相关抗原表达呈阳性反应。结果显示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均有CD31、CD34同时表达,但其阳性染色程度低于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反应,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VECs)与人血管内皮细胞相同。结论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消化法的基础上用含10%优质胎牛血清的人内皮细胞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因子和肝素钠,并用FN包被培养皿进行体外培�
毛羽翔林少芬曾美珍田景毅唐仕波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鉴定
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眶后注射观察鼠视网膜血管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客观有效地评价视网膜的血管情况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防治研究的关键。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眶后注射法是评价C57BL/6J小鼠视网膜血管的新方法,但目前少有关于此方法是否适合于其他小鼠及大鼠研究的报道。目的评估用FITC—dextran眶后注射法观察实验常用鼠种视网膜血管的可行性,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SPF级C57BL/6J小鼠、昆明小鼠、SD大鼠、Wistar大鼠各12只,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动物右眼眶后注射9ml/kgFITC—dextran溶液,对照组右眼眶后注射等体积PBS溶液。注射10S后大鼠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小鼠以颈椎脱臼法处死,摘取双侧眼球,荧光显微镜下行双侧眼球后组织以及视网膜铺片检查。结果C57BL/6J小鼠、昆明小鼠实验组双眼均可以观察到FITC—dextran绿色荧光标识的视网膜血管,但对照组各眼均观察不到视网膜血管形态;SD大鼠、Wistar大鼠实验组及对照组受检眼在荧光显微镜下均未观察到FITC—dextran标识的视网膜血管。小鼠、大鼠实验组右眼均可见由FITC—dextran浸染的绿色球后组织,而左眼球后组织均未见荧光。结论FITC—dextran眶后注射法适合于观察小鼠的视网膜血管,不适于观察大鼠的视网膜血管。
郭凯李士清李静蔡萌李涛田景毅林少芬罗燕唐仕波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小鼠
地塞米松加强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分布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使用CD31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然后取P4代细胞,加入含有地塞米松的培养液对细胞进行处理,并设立对照组,通过检测跨细胞电阻、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从地塞米松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功能、蛋白分布以及蛋白mRNA表达水平几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细胞经鉴定后证实为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组处理2d后,地塞米松组电阻值与对照组电阻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地塞米松组较对照组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分布向胞质的外周聚集。RT-PCR证实地塞米松组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mRNA表达水平,均对照组细胞升高。结论地塞米松可以增加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并促进其聚集于细胞外周,并增强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密封性。从而推测,糖皮质激素治疗黄斑水肿的药物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以加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有关。(中华腰群系右,2007,43:646-650)
田景毅董晓光陈楠徐海峰原公强
关键词:地塞米松视网膜血管紧密连接部囊样
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分布及其功能的影响,从新的角度对糖皮质激素治疗黄斑水肿的药物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 一、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离与培养 ...
田景毅
关键词:视网膜糖皮质激素黄斑水肿血管内皮细胞
文献传递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样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其在体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背景 目前,干细胞疗法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是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体外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样细胞,但由于取材困难,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与MSCs有类似的特性且容易获取,但人ADSCs能够诱导分化为RPE细胞的研究尚不多见. 目的 评估人ADSCs向RPE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行性及其在体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ADSCs接种于6孔板进行培养,12h后于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10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50 μmol/L牛磺酸和5×10-7 mol/L视黄酸进行诱导,常规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RPE细胞标志物Pan细胞角蛋白(Pan-CK)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对诱导的细胞进行鉴定,采用细胞膜示踪剂PKH26标记法示踪诱导细胞,将诱导后的RPE样细胞悬液lμl注入6只BALB/c裸鼠的右眼玻璃体腔,另6只裸鼠玻璃体内注射等容量PBS.于注射后1个月摘取实验动物右眼眼球,各组中3只眼球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的形态学改变,另3只眼球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玻璃体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评估诱导细胞在体应用的安全性. 结果 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ADSCs呈细长多角形,生长良好.对照组细胞Pan-CK表达缺失,而诱导细胞的细胞膜Pan-CK表达阳性,呈红色荧光.诱导的细胞经PKH26标记后细胞膜呈红色荧光.诱导的细胞悬液于裸鼠玻璃体内注射后1个月,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诱导细胞位于视网膜表面,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排列清晰;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细胞膜完整,线粒体结构正常,染色质均匀. 结论 人ADSCs体外诱导后可分化为RPE样细胞,PKH26可对诱导后细胞进行细胞示踪,分化的细胞玻璃体腔注射后短期内未发现视网膜的不良反应。
郭凯罗燕李涛田景毅孙伟林少芬唐仕波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BALB/C小鼠
靶向人白细胞源性精氨酸氨肽酶基因shRNA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2012年
目的:构建靶向人白细胞源性精氨酸氨肽酶(LRAP)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有效抑制LRAP基因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合成3对靶向人LRAP基因shRNA的单链寡核苷酸,退火后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RNAT-H1.1/Adeno得到3个重组穿梭质粒。将重组穿梭质粒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AD-1中进行同源重组形成腺病毒表达质粒,并在293a细胞中包装形成重组腺病毒颗粒。重组腺病毒经扩增和滴度测定后感染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LRAP mRNA的相对表达量,筛选得到沉默效率最高的LRAP shRNA重组腺病毒,并应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经RNA干扰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LRA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R、酶切和DNA测序证实LRAP shR-NA重组穿梭质粒和表达质粒的插入序列正确。收获病毒后的PCR证实重组腺病毒颗粒包装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得到具有最大沉默效率的重组腺病毒,其沉默效率达到约79%。Western blot法证实经RNA干扰后,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LRAP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人LRAP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可有效抑制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LRAP基因的表达。
曾美珍罗燕林少芬陈晓云田景毅唐仕波
关键词:SHRNA重组腺病毒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