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雷

作品数:41 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0篇中医
  • 6篇医理
  • 6篇中医理论
  • 6篇六气
  • 6篇健康
  • 5篇天人相应
  • 5篇教育
  • 5篇健康管理
  • 4篇阴阳
  • 4篇管理专业
  • 3篇学科
  • 3篇职业教育
  • 3篇伤寒
  • 3篇中医药
  • 3篇砭法
  • 3篇文化
  • 3篇五运六气
  • 3篇校企
  • 3篇校企合作
  • 3篇李氏

机构

  • 38篇山东中医药高...
  • 6篇渭南职业技术...
  • 2篇商丘医学高等...
  • 2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烟台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中医医...
  • 1篇潍坊市中医院

作者

  • 38篇王雷
  • 9篇赵桂芝
  • 7篇王硕
  • 6篇鞠翡翡
  • 6篇杨涛
  • 5篇李春巧
  • 4篇武丽丽
  • 3篇李浩
  • 3篇冯兴志
  • 2篇王鑫
  • 2篇祝建材
  • 2篇孙晓红
  • 2篇史桂荣
  • 2篇许超
  • 1篇游世晶
  • 1篇徐传庚
  • 1篇费景兰
  • 1篇战文翔
  • 1篇宫树华
  • 1篇孟翔

传媒

  • 9篇中医学报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社区医学杂志
  • 3篇亚太传统医药
  • 2篇实用中医内科...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商论

年份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六气理论缺失与中医理论体系结构性缺陷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人体为天地所生,故中医十二经络脏腑体系体现了中医天(地)人相应的关系,环环相扣,有着严密的逻辑推演过程。中医将自然之阴阳划分为六气,并以三阴三阳来标注。在五行、六气基础上,构建了十二经络脏腑体系。因此,中医的十二经络准确表达了人是天地和合所生的内涵,或者是类比自然五运六气的结果。《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丢掉了六气内容就意味着无法真正阐明中医天人相应的科学内涵,割裂阴阳五行与十二经络之间的关系,导致其中医理论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
王雷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思维中医理论体系结构性缺陷
伤寒“或然症”对阴阳“开阖枢”的启示
2019年
从三阴三阳"开阖枢"的角度对伤寒或然症条文进行尝试性阐释。认为三阴三阳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伤寒"或然症"的条文实是对阴阳"枢机"的高度概括和示例。少阳、少阴为六经阴阳气化之枢,其机以畅利为要。若枢机运转失职,一身阴阳之运转、温养、激发功能紊乱,必然出现百病丛生。少阳为阳之枢,枢机运转,水火气机得以升降自如。柴胡证涉及脏腑众多,恰恰说明少阳枢机涉及范围广泛、症目繁多,非文字所能陈述,故仲景只能以"或然"省文而已。少阴枢机不利而引起阴阳敷布失常,水不得气化而导致全身三焦、多脏腑功能失调,症状亦是繁多。太阴为由阳入阴之始。太阴不开,阳不得布,运化失常。理中丸方剂加减就是立足于太阴枢机不利而导致阳虚水停的病机而设。小青龙汤证则属于太阳、太阴"开"机不利。
王雷
关键词:《伤寒论》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
由阴阳、五行、六气管窥中医与古天文历法之渊源被引量:7
2020年
文章阐述了中医阴阳与日晷测影、五行与北斗历法、六气与候气实验等古代天文历法的内在联系性,揭示了中医与古天文历法的渊源。从古代天文学角度梳理中医理论构建的来龙去脉,则能看清中医的本原。因此,要深入掌握中医,必须返本求源,回归对古代天文学的学习与掌握。
王雷
关键词:阴阳六气天文历法中医
“气一元论”解析被引量:6
2012年
从中医学角度并吸纳现代物理学、生物学、基因学等现代自然科学成果,解析中医"气一元论"的科学内涵,揭示了中医学整体思维的科学性,对中医的发展及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具有启迪作用。
王雷赵桂芝李春巧鞠翡翡王鑫
关键词:气一元论整体思维身心医学中医理论
中国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可能会受慢性病和日常活动受限等应激事件问题影响,可能影响老年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水平。本研究基于目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了解中国≥60岁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以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项目成年人调查的部分资料,描述我国≥60岁老年人的健康自评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健康自评的差异性,以及和本人1年前比较健康自评的差异性。结果8060名老年人中年龄60~98岁;男4017名(49.8%),女4043名(50.2%);农村4260名(52.9%),城市3800名(47.1%)。有6.3%老年人自评为非常健康,10.3%认为很健康,30.9%认为比较健康,23.5%认为一般,29%认为不健康。不同性别(χ~2=117.822,P<0.001)、年龄(χ~2=21.243,P=0.007)、婚姻状态(χ~2=28.658,P=0.026)、居住地(χ~2=128.97,P<0.001)、2周内患病情况(χ~2=1200.773,P<0.001)和6个月内是否有慢性疾病(χ~2=739.758,P<0.001)的≥60岁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1年前自身健康状况比较,不同性别(χ~2=51.631,P<0.001)、年龄(χ~2=25.389,P<0.001)、婚姻状态(χ~2=20.546,P<0.001)、居住地(χ~2=40.987,P<0.001)、2周内患病情况(χ~2=1020.030,P<0.001)和6个月内是否有慢性疾病(χ~2=328.210,P<0.001)的健康自评变化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1/3老年人健康自评现状不容乐观,应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婚姻状况、躯体健康状况和高龄老年人,提高其健康水平。
王硕董翠红王雷单白雪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自评老龄化
基于古代斗历天文学对中药四气五味理论的动态解析被引量:2
2021年
要弄清楚中医理论与思维方法,必须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源头入手,才能探本求源,把握住理论根本。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等基本概念与古代天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从古代天文学角度来审视才能看清中医基本理论思维的原点。因此,文章从古代斗历历法天文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产生的古天文学背景,阐明中医五行理论思维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思维框架尝试动态解读中药四气、五味理论,揭示中医药理论的思维核心和中医原创性思维的优势,为科学的理解中医提供新的思路。
王雷
关键词:天人相应四气
浅析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理论特色被引量:35
2021年
砭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至今逐渐失传。李道政先生潜心研究砭法,通过40余年刻苦钻研与临床实践,提出“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治、以通为健”的砭法治疗原则,独创“虎符铜砭”刮痧工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疗法体系。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特色理论包括通论、整体论、肝胆论、脊柱中心错位疾病理论、生物全息论、谿谷论、徐而和论、四井排毒论。
王雷李道政
关键词:砭法刮痧疗法
基于社会需求对中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初探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顺应健康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近些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先后开始探索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本研究对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梳理。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分别以"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和"中医药"为关键词,检索2008-01-01-2018-07-31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英文文献51篇,中文文献118篇;纳入标准: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健康管理在中医领域的应用。依据纳入标准,符合条件的文献共30篇。结果分析表明,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依然落后于健康管理服务实践,人才培养方案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慢性病人群及老年人群对健康管理需求的缺口较大,人才短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王硕王雷单白雪武丽丽
关键词:健康管理中医药慢性病
论五味与五脏关系及现实指导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五味中的酸、甘、咸三味分别有补益相应肝、脾、肾脏的作用,而苦味和辛味却并非补益相应之脏。"酸入肝",可以理解为某些酸味的食物或药物有补肝的作用,且主要是补益肝之阴血。"甘入脾",是指某些甘味的食物或药物有补脾的作用,而且主要是补益脾之阳气。"咸入肾",并不是说多吃盐就能补肾,其实过食盐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等病变。"苦入心",并不是指苦味能养心,观能养心之气、血、阴、阳的药物多是甘味,而非苦味。"辛入肺",也并不是指辛味有养肺的作用,观常用中药中能补益肺之气、阴的药物多是甘味而非辛味。春季宜增酸,不宜增甘;夏季宜增苦,不宜增辛;长夏宜增苦增甘;秋季宜增酸增甘;冬季宜增咸,不宜增苦。
赵桂芝杜培兰王雷
关键词:五脏《黄帝内经》
伤寒“或然症”对阴阳“开阖枢”的启示
伤寒“或然症”的行文方式在整部伤寒中比较特殊,因此有着特殊的意义.后世医家多注重从用药规律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对伤寒或然症条文进行尝试性阐释,发现从三阴三阳“开阖枢”的角度来解读《伤寒论》,很多疑问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王雷
关键词:《伤寒论》阴阳理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