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翠苹

作品数:119 被引量:260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化学工程
  • 2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理学
  • 6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篇脱硝
  • 14篇烟气
  • 13篇污染
  • 12篇脱硫
  • 12篇化学链
  • 11篇燃烧
  • 10篇气脱
  • 10篇
  • 9篇生物质
  • 9篇热解
  • 8篇载氧体
  • 8篇两相流
  • 8篇催化
  • 7篇气固
  • 7篇气固两相
  • 7篇气固两相流
  • 6篇脱硝效率
  • 6篇污染物
  • 6篇煤焦
  • 6篇煤焦油

机构

  • 103篇青岛大学
  • 18篇清华大学
  • 9篇河北理工大学
  • 5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唐山师范学院
  • 2篇唐山市燃气总...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西安热工研究...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电力工程...
  • 1篇青岛地铁集团...

作者

  • 119篇王翠苹
  • 20篇王凤印
  • 15篇姜旭
  • 13篇李定凯
  • 12篇吕子安
  • 10篇李厚洋
  • 10篇张龙龙
  • 8篇徐承浩
  • 7篇贾少刚
  • 7篇杨启容
  • 7篇狄海生
  • 7篇李刚
  • 7篇孟钊
  • 7篇罗思聪
  • 7篇龚英
  • 7篇巩建
  • 6篇王德昌
  • 6篇李刚
  • 6篇杜秋菊
  • 6篇袁婉丽

传媒

  • 21篇青岛大学学报...
  • 7篇热科学与技术
  • 4篇石油学报(石...
  • 4篇材料科学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河北理工学院...
  • 3篇化学反应工程...
  • 2篇热力发电
  • 2篇煤气与热力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煤炭学报
  • 2篇2006中国...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青岛市第七届...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流体机械
  • 1篇电力环境保护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工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0
  • 8篇2019
  • 13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生物质活性炭脱除烟气中SO_2/NO_x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锯末、麦秸、麦秸掺10%煤3种生物质颗粒制取的活性炭,根据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容、微孔结构、碱金属含量等特征参数讨论了活性炭品质。利用立式固定床管式炉系统进行了活性炭颗粒的烟气脱硫脱氮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活性炭原材料、工作温度对联合脱硫脱氮性能的影响,对脱除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综合比较分析表明:秸秆加煤材料的活性炭在较长的时间里维持脱硫效率95%以上和脱氮效率85%以上;其在工作温度较低(70℃)时以物理吸附为主,在较高的工作温度(130℃)以化学吸附为主,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袁婉丽王翠苹贾少刚
关键词:燃煤烟气
高性能多壁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钙复合膜吸附亚甲基蓝
2018年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钙(MWCNT/GO/CA)复合膜,并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复合膜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SEM和FTIR等方式来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了GO和MWCNT的含量、MB的初始浓度、溶液pH、温度、吸附剂的加入量和接触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复合膜对MB动态吸附数据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数据很好地遵循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通过计算得到的最大吸附量高达2748.76 mg/g,表明MWCNT/GO/CA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MB吸附材料。
乔斌李延辉李奇杜秋菊隋坤艳王德昌王翠苹李洪亮夏延致
关键词: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钙亚甲基蓝
芒硝/蛭石复合材料蓄冷-释冷性能研究
2022年
膨胀蛭石(expanded vermiculite,EV)通过真空浸渍芒硝制备复合相变蓄冷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CPCM),其添加剂包括9%的氯化铵为相变温度调节剂,3%的硼砂(Borax)为成核剂;经筛选得到,EV对芒硝的最大负载质量比是1∶6,此时CPCM的相变特征温度为16.20℃,潜冷蓄冷量为105.98 kJ/kg。因载体膨胀蛭石(expanded vermiculite,EV)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比热容,提供了14.70 kJ/kg的显冷蓄冷量,使得总蓄冷量达到120.68 kJ/kg;同时EV微孔充满芒硝后导热系数明显提升,利于复合材料封装后的热利用。搭建了蓄冷-释冷循环测试装置,对CPCM进行100次融化-凝固循环,对循环后CPCM片层进行了SEM表征,结合DSC热分析可知,CPCM热性能稳定,片层结构无损,无相分离发生。复合相变蓄冷材料在循环水24.00℃进口温度时释冷速率最高。所制备的复合蓄冷材料CPCM适用于空调技术中的储冷,提高释冷供冷经济性。
朱宸皓苑仕瑞王凤印王翠苹
关键词:蓄冷材料膨胀蛭石比热容
空调室外机气动与声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CFD模拟方法对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室外机风道系统的流场,比较了不同声源下的噪声频谱,从而得出不同声源对噪声的影响。同时,对中隔板的孔和缝隙上的噪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降低噪声的方法。将整个室外机的噪声频谱与室外机振动模态频率进行比较,找出共振区域,为室外机噪声的降低提供了参考。
秦静静杨启容王翠苹王卫东
关键词:室外机CFD模拟气动特性振动模态
覆膜砂热法再生设备及其再生方法
本发明属于能源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立式流化床炉为主的覆膜砂热法再生设备及覆膜砂热法再生方法,包括立式流化床炉、加料斗、对喷煤气喷嘴、烟道、排烟管道、间壁冷却器和空气预热器,间壁冷却器设置在立式流化床炉的下方,间壁冷却...
王翠苹李刚王凤印李厚洋姜旭
文献传递
果蔬真空预冷过程中传质系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对真空预冷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完善的理论依据,以具有代表性的球形甘蓝为实验材料,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实验装置的泄漏面积和甘蓝的传质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的泄漏面积是6.932 6×10-8 m2,甘蓝在真空预冷状态下的传质系数为7.385×10-5 kg/(s.Pa.m3)。该理论方法可推广应用到其它真空预冷系统中,为真空预冷系统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贺素艳张光存王翠苹杨启容
关键词:真空预冷传质系数果蔬
余能回收式生物质颗粒活性炭的制备装置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余能回收式活性炭的制备装置,其热风炉一侧组合式结构制有燃气燃烧器和助燃风机,热风炉另一侧与间壁加热室连通,间壁加热室中心竖向制有炭材室,炭材室底部插入式制有炭材室底部连杆机构,间壁加...
王翠苹贾少钢
文献传递
一种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装置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热化学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装置,包括热解炉、碳粉室、控制箱和循环水系统组合成一体式结构,通过热解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城市垃圾等可再生资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并为降低后期油品精制工...
王翠苹贾少刚王凤印
文献传递
一种高活性中低温SCR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高效中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以γ‑Al<Sub>2</Sub>O<Sub>3</Sub>为载体,以FeOx或CeOx以及MnOx为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的负载量在5%‑15%。其采用以...
王翠苹安泽文王凤印王金玉
文献传递
煤与秸秆混烧生成物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对煤与生物质混烧过程中主要气固生成物利用焓、熵和热容(HSC)热化学计算软件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利用沉降炉进行了燃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完全燃烧的数值计算结果中,温室气体总生成量随掺煤比增加而增加。(2)在800~1 000℃内,SO2生成量随掺煤比增加而增加。在燃烧终温高于960℃时,SO2生成量不再增加。(3)NOX生成量随掺煤比呈线性变化,随燃烧终温呈指数速率增长。(4)气相K2SO4随燃烧终温的升高而降低,气相KOH、KCl、HCl生成量随燃烧终温的升高而增加。低温燃烧有助于减少飞灰的腐蚀结渣等锅炉问题。(5)当掺煤比为60%(质量分数)时,硅铝酸钾生成量达到最大值;硅铝酸钙生成量不随燃烧终温变化,随着掺煤比呈线性变化。(6)总体上,实验和HSC热化学计算的主要化合物随掺煤比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基本相同,KCl生成量随掺煤比增加逐渐降低,其他化合物生成量随掺煤比增加而增加;实验结果在个别掺煤比时存在波动。
徐承浩王翠苹
关键词:混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