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娟 作品数:32 被引量:154 H指数:8 供职机构: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秦皇岛市科技局课题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糖耐量正常的肥胖青年男性H2O2、T-AOC、25(OH)D3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的肥胖青年男性过氧化氢(H2 O2)、总体抗氧化能力(T-Aoc)、25羟基维生素D3[25(O H )D3]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86名20~45岁糖耐量正常的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其中体质量指数(BM I)≥25 kg/m2为肥胖组(44名),BM I<25 kg/m2(42名)为对照组,分别测定H2O2、T-Aoc、25(OH)D3等指标水平。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肥胖组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糖负荷后2 h胰岛素(2hINS)、H2O2、Homa-IR高于对照组( P <0.05),HDL、T-Aoc、25(OH)D3低于对照组( P <0.05)。 T-AOC与BMI( r =-0.321)、DBP( r =-0.330)、Homa-IR( r =-0.342)呈负相关( P <0.05),与 HDL( r=0.484)、25(OH)D3( r =0.312)呈正相关( P<0.05)。H2 O2与BMI( r =0.302)、Homa-IR( r=0.381)呈正相关( 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5(OH)D3、T-Aoc与 Homa-IR相关性最强。【结论】糖耐量正常的肥胖青年男性已发生血脂、血压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维生素D水平下降及氧化应激增强,且氧化应激及维生素D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 王翠娟 景邵春 马宁 王锐 贾晓娇 陆强关键词:葡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抗药性 糖耐量正常的腹型肥胖男性TNF-α、IL-6、25-(OH)D3水平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的腹型肥胖男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的101例糖耐量正常男性为研究对象,其中腰围≥90cm为肥胖组(52例),腰围<90cm为对照组(49例),分别测定TNF-α、IL-6、C反应蛋白(CRP)、25-(OH)D3、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BA)等。结果肥胖组腰围、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BA、CRP、空腹胰岛素(FINS)、TNF-α、IL-6、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TBIL、DBIL、25-(OH)D3低于对照组(P<0.05)。TNF-α与BMI、腰围、DBP、HOMA-IR呈正相关(r=0.424、0.421、0.416和0.456,P<0.05),与DBIL、25-(OH)D3呈负相关(r=-0.474和-0.483,P<0.05)。IL-6与BMI、腰围、HOMA-IR呈正相关(r=0.400、0.436和0.559,P<0.05),与DBIL、25-(OH)D3呈负相关(r=-0.432和-0.45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5-(OH)D3[b'=-0.183(95% CI:-0.345,-0.021)]是IR的保护因素,IL-6[b'=0.329(95% CI:0.175,0.483)]是IR的危险因素。结论糖耐量正常腹型肥胖男性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血压异常,IR、维生素D水平下降及机体慢性炎症反应增强,且机体慢性炎症反应增强及维生素D水平下降可能是IR的重要危险因素。 王翠娟 陆强 尹福在 田伊茗 王锐关键词:糖耐量试验 心内科等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清葡萄糖水平过低发生情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调查心内科等科室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清葡萄糖(GLU)水平过低发生率、发生时段,为制订相关防范措施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6至2015年5月在本院心内科等住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86例的相关资料,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不同时段血清GLU水平,监测其血清GLU水平过低发生率、发生时段。【结果】共监测心内科等科室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的患者血糖161168例次,其中发生血清GLU水平过低1403例次,发生率为0.87%;严重血清GLu水平过低为240例次,发生率为0.15%。一般血清GLu水平过低的高发时段为10:00。~12:00及22:00~24:00,严重血清GLU水平过低的高发时段为22:00~24:00及2:00~4:00。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一般血清GLU水平过低发生率分别为0.71%、0.79%、0.71%,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11%、0.12%、0.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严重低血糖发生率较内外科高,应警惕患者血清GLU水平过低的高发时段,并作出及时预防与处理。 刘彬彬 王翠娟 朱东林 刘悦 贾晓娇 刘晓丽 陆强关键词:糖尿病 肥胖人群25(OH)D3水平、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 王翠娟 景邵春 马宁 陆强 王锐 尹福在 韩改玲 贾晓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日趋增多,肥胖症往往与导致动脉硬化的高脂血症、糖尿病(DM)、高血压相伴行,其中肥胖与DM的关系值得特别关注。课题探讨了肥胖人群25(OH)D3水平、氧化应激(OS)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关键词:关键词:肥胖症 胰岛素抵抗 健康教育 维生素D缺乏的糖耐量正常男性血清中MDA、T-Aoc、H2O2、25(OH)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缺乏的糖耐量正常男性丙二醛(MDA )、总体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H2 O2)、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耐量正常的男性125例,其中25(OH)D3<50 nmol/L 65例为VD缺乏组(观察组),25(OH)D3≥50 nmol/L 60例为VD非缺乏组(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MDA、T‐Aoc、H2 O2、25(OH)D3。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R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MDA、H2O2、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T‐Aoc、25(OH)D3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Homa‐IR与BMI( r =04.46)、WC( r =04.92)、MDA ( r =04.22)、H2 O2( r =03.88)呈正相关( P <00.5),与 T‐Aoc( r =-0.422)、25(OH)D3( r =-04.56)呈负相关( 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5(OH)D3、WC与 Homa‐IR显著相关( P <00.5)。【结论】VD缺乏的糖耐量正常男性已发生肥胖、血脂、血压、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增强,且WC及VD水平下降是IR的重要危险因素。 王晓明 王翠娟 景邵春 马宁 王锐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疗效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68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降压、降脂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500 mg/次,3次/d;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生理盐水250 ml,1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视力、血液流变学、视网膜黄斑区平均厚度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采用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眼底情况进行观察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视网膜黄斑区平均厚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除对照组全血黏度(中切)和观察组血浆黏度(高切)外]在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两组血沉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18%vs 58.82%,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优于单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且安全性高。 韩改玲 王锐 王翠娟 刘晓丽 鲁娜关键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羟苯磺酸钙胶囊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水平与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风险的关系 2023年 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与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58例2型糖尿病病人,入院时测量病人基线IGFBP7水平,根据IGFBP7水平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各79例。治疗后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随访2年,记录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风险,并将所有完成随访的病人根据是否发生MACE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FBP7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FBP7对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时间2021年12月19日,实际纳入有效病例:高水平组73例,低水平组70例。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高水平组MACE发生风险高于低水平组(Log-Rank χ^(2)=6.289,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IGFBP7水平(OR=1.428)、空腹血糖(OR=5.293)、糖化血红蛋白(OR=7.004)、餐后血糖(OR=2.037)、三酰甘油(OR=4.335)、总胆固醇(OR=20.32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4.731)是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IGFBP7水平预测2型糖尿病病人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高于空腹血糖(0.730)、糖化血红蛋白(0.696)、餐后血糖(0.760)、三酰甘油(0.798)、总胆固醇(0.77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27)。结论:高基线IGFBP7水平的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MACE风险升高,IGFBP7水平联合高血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血糖状态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建立的模型预测2型糖尿病病人MACE发生有较好的效能。 王蕊 王翠娟 尹福在 王锐 张萌萌 韩改玲 陆强 马春明 鲁娜 王佳美关键词:2型糖尿病 心血管风险 25-44岁糖耐量正常的腹型肥胖男性患者睾酮和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25-44岁糖耐量正常的腹型肥胖男性患者的睾酮、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及其与IR的关系。方法选取25-44岁糖耐量正常的男性129名,根据WC分为腹型肥胖组和腰围正常组,检测两组血清总睾酮(TT)、25(OH)D3和其他生化指标,分析睾酮水平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腹型肥胖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腰围正常组高[2.18(1.33,3.21)vs1.13(0.34,1.62),P〈0.01],TT[(6.12±0.24)vs(7.50±0.63)ng/ml,P〈0.01]、25(OH)D3[(39.89±5.34)vs(51.91±8.72)mmol/L,P〈0.01]低。腹型肥胖组TT与HDL-C、25(OH)D3呈正相关,与WC、FIns和HOMA-IR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T与25(OH)D3、HOMA-IR相关性最显著。结论 25-44岁糖耐量正常的腹型肥胖男性患者已出现IR以及睾酮、维生素D(VitD)水平下降,VitD水平下降、IR与睾酮水平下降的相关性最显著。 王翠娟 景邵春 马宁 尹福在 贾晓娇 陆强 王锐关键词:腹型肥胖 睾酮 胰岛素抵抗 维生素D 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为基础的中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预测模型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糖尿病肾病(DN)的效能,探索以NLR为基础的简便有效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DN临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收治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Fisher判别法构建判别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模型间比较。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中,NLR、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和尿素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LR为基础构建4个Fisher判别模型,其中模型1包括上述4个变量,模型4仅包括NLR 1个变量。模型1、2、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4与模型1、2、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1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23)、预测正确率最高(86.0%),模型4的曲线下面积最小(0.661);模型2、3优于模型4,但与模型4的便利程度相仿。结论NLR作为单一指标预测DN的效果不佳。本研究建立了以NLR为基础的3个临床预测模型,能够简单有效地判别DN高风险的中老年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田伊茗 李涛 王蕊 王翠娟 陆强 王锐关键词: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去势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去势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3个月龄体重240~260g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与假手术组各8只。术后8周处死,测量腰椎和股骨骨密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腰椎、股骨骨密度下降,前者明显(P均<0.01)。结论去势后大鼠骨密度明显下降,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改变。 陈玲 王翠娟关键词:骨密度 骨质疏松 绝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