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绍令

作品数:69 被引量:1,381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7篇冻土
  • 28篇多年冻土
  • 26篇青藏
  • 25篇青藏高原
  • 13篇公路
  • 11篇青藏公路
  • 9篇冻土退化
  • 7篇气候
  • 6篇地温
  • 6篇冻土环境
  • 5篇地质
  • 5篇寒区
  • 4篇冻土区
  • 3篇地下冰
  • 3篇多年冻土区
  • 3篇油管
  • 3篇油管道
  • 3篇原油
  • 3篇原油管道
  • 3篇植被

机构

  • 6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哈尔滨学院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交第一公路...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9篇王绍令
  • 22篇金会军
  • 14篇何瑞霞
  • 14篇吕兰芝
  • 12篇赵林
  • 9篇常晓丽
  • 7篇于少鹏
  • 6篇丁永建
  • 6篇杨思忠
  • 5篇郭东信
  • 5篇杨梅学
  • 4篇李述训
  • 3篇米海珍
  • 3篇陈贤章
  • 3篇郝加前
  • 3篇姚檀栋
  • 3篇俞祁浩
  • 3篇赵秀锋
  • 2篇张建明
  • 2篇沈永平

传媒

  • 28篇冰川冻土
  • 5篇干旱区地理
  • 4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青海环境
  • 2篇地理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青海地质
  • 1篇山地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5篇1993
  • 5篇199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源区沙化现象初步探讨被引量:6
1996年
长江源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沙地种类多样,分布广泛。沙化过程在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物源条件、独特的冻土条件和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下,从晚更新世末期开始,经过几次旋回一直持续到现在,对该区冻土环境、植被状态。
阎水玉赵秀峰王绍令
关键词:沙化冻土环境
青藏高原冻土退化的研究被引量:61
1997年
青藏高原从70年代后期气温持续转暖,导致高原多年冻土呈区域性退化趋势。年平均地温升高0.1~0.5℃,在边缘地带垂向上形成不衔接冻土和融化夹层,多年冻土分布下界上升40~80m,高原多年冻土总面积约减少10×104km2。
王绍令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退化地温
祁连山东段宁张公路达坂山垭口段的冻土分布被引量:10
1995年
据观测资料表明,达坂山地区是青海省境内降水最多的地区,公路垭口段降水量大、冷季降雪多、雪层较厚,稳定积雪时间长达180-200天。雪盖的保温作用占主导地位,加之局部小气候影响,使区内多年冻土下界海拔比邻近地区高约200m,年平均地温偏高,多年冻土层较薄,而且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下。
王绍令陈肖柏张志忠
关键词:多年冻土积雪冻土分布
近数十年来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变化被引量:69
1993年
青藏高原70年代比60年代的平均气温升高0.2~0.4℃,气候转暖导致目前公路沿线浅层多年冻土多呈退化趋势。在南、北界附近的岛状冻土区内,年平均地温升高0.2~0.3℃,多年冻土层减薄3~5m或完全消失;在连续冻土区内,年平均地温升高0.1~0.2℃。多年冻土层温度和厚度变化要滞后于气候变化,滞后时间和影响深度与冻土层的岩性、含水量有关。近数十年的气候变化对20m深范围内多年冻土温度和厚度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王绍令
关键词:青藏公路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中地下冰储量估算及评价被引量:36
2010年
过去几十年来,沿青藏公路/铁路多年冻土区已经完成了数千个钻孔的钻探工作.经过仔细筛选,对其中的697个钻孔剖面的地下冰分布状况和其中9261个重量含水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水平方向上,依据地下冰的分布特征,把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划分成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5个含冰量类别,并详细统计了各类冻土沿公路所占里程.在垂向上,将每个钻孔划分出3个深度段:即多年冻土上限以下1m范围内、上限下深1~10m段及上限下10m以下段,统计了各深度地下冰储量.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的平均厚度为38.79m,平均含水量为17.19%,据此初步估算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下冰的总储量为9528km3.
赵林丁永建刘广岳王绍令金会军
关键词:青藏高原钻孔多年冻土地下冰
黄河源区冻土特征及退化趋势被引量:76
2010年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边缘地带,是季节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在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并存地带.多年冻土层在垂向分布上有衔接状和不衔接状两大类.不衔接状又可分为浅埋藏(<8m)、深埋藏(>8m)和双层多年冻土等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源区气温以0.02℃.a-1增温率持续上升,人类经济活动日益增强,导致冻土呈区域性退化.多年冻土下界普遍升高50~80m,最大季节冻深平均减少了0.12m,浅层地下水温度上升0.5~0.7℃.冻土退化总体趋势是由大片状分布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多年冻土层变薄,冻土面积缩小,融区范围扩大.部分多年冻土岛完全消失变为季节冻土.
金会军王绍令吕兰芝何瑞霞常晓丽罗栋梁
关键词:黄河源区冻土分布
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被引量:22
2010年
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线穿越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沿线气候严寒、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已经对管道沿线的冻土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总结了自运营以来格拉管道出现的冻土工程问题及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就各种问题给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同时,提出了该区管道建设和寒区环境研究的方向应包括加强管道内外检测、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提高管道自动化管理水平、建立冻土长期监测体系以及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等.
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常晓丽王绍令杨思忠姚志祥王安平刘伶俐高晓飞陈友昌翟镇远
关键词:冻土退化环境问题
青藏高原沙区地温研究被引量:16
1998年
青藏高原沙区测温结果表明:沙丘下和厚沙层覆盖地段下的地温较邻近天然无沙地表有所升高,而薄沙层覆盖地段下的地温反而比天然无沙地表有降低的趋势。
王绍令谢应钦
关键词:青藏高原沙区地温温度变化
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工程(漠河-大庆段)冻土工程地质考察与研究进展被引量:36
2008年
在2005—2007年期间,先后3次对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沿线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科学考察,开展了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评价和预测研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在各类融区、季节冻土和水系等分隔作用下呈片状或岛状分布,沿线岛状、稀疏岛状及零星岛状占多年冻土区段的40%左右;管道沿线多年冻土随着气候的转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退化.地形地貌单元、植被分布、地表水分条件的变化等局部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分布和地下冰的赋存产生重要的影响,管道沿线大约分布有50 km左右的沼泽湿地,其表层为腐殖质土及泥炭层,泥炭层下面分布着含土冰层或地下冰,是管道沿线最差的冻土工程地质地段;由于中俄原油管道沿线水系发育多,冻胀丘、冰椎和冰幔等不良冻土现象广泛分布.科学考察的成果为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预测、管道的稳定性影响分析以及后期的长期检测系统设置等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为即将开工的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李国玉金会军盛煜张建明俞祁浩齐吉琳温智吕兰芝童长江郭东信王绍令魏智杨思忠吉延俊于少鹏何瑞霞常晓丽郝加前陈友昌吴伟翟镇远赵意民
关键词:多年冻土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地质气候变化
高山隧道冻土预报的数值模拟
本文对一高山冻土区隧道内的冻土形成进行预报。该隧道位于祁连山东缘青海境内,海拔3790m,年平均气温-3℃。隧道进出口处于多年冻土下界,而隧道将穿过未冻基岩。初步预报表明,隧道开挖三年后其围岩将形成约3m厚多年冻土层,且...
米海珍陈肖柏王雅卿王绍令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