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琳琳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脑梗
  • 4篇急性
  • 3篇东菱克栓酶
  • 3篇凝血
  • 3篇纤溶
  • 3篇纤溶系统
  • 3篇脑梗塞
  • 3篇克栓酶
  • 3篇梗塞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原
  • 2篇血液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凝血系统
  • 2篇纤维蛋白
  • 2篇纤维蛋白原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脑梗塞
  • 2篇急性脑梗死

机构

  • 1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作者

  • 11篇王琳琳
  • 5篇辛晓敏
  • 5篇李洁
  • 5篇孙蕾
  • 4篇关秀茹
  • 2篇李琳
  • 2篇韩丽
  • 2篇鲁平
  • 1篇李梅
  • 1篇杨秋月
  • 1篇李琳
  • 1篇王丹
  • 1篇徐海燕
  • 1篇毕莉
  • 1篇任梅
  • 1篇钟照华
  • 1篇关庆柏
  • 1篇王蔷

传媒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1+2、TAT和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中凝血酶原片段 1+2 (F1+2 )、凝血酶 抗凝血酶 复合物 (TAT)和D 二聚体 (D D)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均于6h内接受溶栓治疗 )溶栓前及溶栓后 2、4、6、8、2 4、4 8h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F1+2、TAT、D D水平。其中有效组 (n =14 ) ,无效组 (n =7) ,并与正常对照组 (n =2 2 )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1+2、TAT、D D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溶栓后有效组 2hF1+2、D D水平达到峰值 ,2h后D D水平迅速下降 ,但 4 8h仍然高于治疗前水平 3倍以上。无效组F1+2、TAT持续缓慢上升 ,D D 4~ 6h低于有效组 ,但 3项指标 2 4h均达到峰值。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F1+2、TAT、D D水平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辛晓敏李洁关秀茹王琳琳孙蕾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法F1+2TATD-二聚体
32例EDTA-K2抗凝血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由于EDTA-K2抗凝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纠正的方法。方法应用Sysmex公司生产的XE-21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全血测定,对1 80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人工血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其中32例血小板低于70×109/L的血涂片中,发现血小板有聚集现象,少则几个,多则达数百聚集在一起,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采血重新测定,血小板值均在正常范围。结果 32例血小板的测定结果中,最低者为21×109/L,最高者为69×109/L,所有患者均为无血倾向。结论 32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均系由于EDTA-K2抗凝剂的影响,改用不同的抗凝剂重新测定后,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仅1例为89×109/L。
鲁平王丹靳伟东王琳琳关庆柏
关键词:EDTA-K2血小板假性减少显微镜镜检
血液细胞分析仪各项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目的 白细胞三分类的评价,三分类对白细胞异常有一定的筛选作用.当血小板有聚集或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或未溶血的红细胞存在时可干扰林巴细胞的分类.当异型淋巴细胞、原始及幼稚血细胞、嗜酸或嗜碱粒细胞异常增多时,中间细胞数可明...
王琳琳杨秋月
临床血细胞形态学质量如何控制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常规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是最基本的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两部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高低是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病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及预...
任梅王琳琳
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验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静脉血一般采用肘静脉,用注射器穿刺抽血,抽血量与检验项目多少有关,抽血量一般为几毫升,一般常用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甲状腺功能等生物化学及免疫学试验和绝大多数特殊试验。方法: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细胞检验...
王琳琳
关键词:静脉血显微镜末梢血
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3C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水平。正常对照组20人。结果脑梗死患者组治疗前跟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组PT、APTT较短,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高,D-二聚体稍有增加;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T、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大幅降低,D-二聚体含量大幅增加(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体内呈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后,使高凝变为低凝,激活纤溶系统,从而栓予溶解及血管再通。凝血和纤溶系统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起到了中间环节的作用,观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对诊断及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琳琳关秀茹李洁孙蕾李琳韩丽辛晓敏
关键词:东菱克栓酶急性脑梗死凝血系统纤溶系统APTT纤维蛋白原
MiR-490对B组3型柯萨奇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2014年
为了研究miR-490对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 type 3,CVB3)的作用,本文采用体外实验将miR-490转染入HeLa细胞,用带有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RLuc)基因的CVB3重组体(RLuc-CVB3)感染HeLa细胞,感染后0~40h,每隔8h收获一次细胞,测定荧光素酶活性,观察miR-490对RLuc-CVB3复制的作用。同时在另一实验组我们用带有绿色荧光(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表达的CVB3重组体(EGFP-CVB3)攻击表达miR-490的HeLa细胞和用反义miR-490(AMO-miR-490)沉默miR-490表达的HeLa细胞,观察miR-490对EGFP-CVB3复制和表达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miR-490抑制RLuc-CVB3复制,miR-490在RLuc-CVB3感染后32h抑制效果最显著(P〈0.05)。同时发现在感染EGFP-CVB3后32h,miR-490对EGFPCVB3的复制和表达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可以被反义miR-490完全抵消。因此我们得出结论,miR-490能够显著抑制CVB3的复制和表达。
王琳琳钟照华王蔷鲁平李梅徐海燕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病毒复制
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塞对血流变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对脑梗塞患者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前后 ,观察血流变的变化 ,进一步分析血流变对诊断治疗预防脑梗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8例脑梗塞患者 (男20例 ,女18例 )在发病72h之内给予东菱克栓酶 (DF -521)治疗 ,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正常对照组是相似年龄的38人 (男21例 ,女17例 )。结果脑梗塞组治疗前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显著性降低 (P<0.05) ,其中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较大 (P<0.001)。结论东菱克栓酶主要作用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 ,改善微循环 。
辛晓敏王琳琳李洁李琳孙蕾毕莉
关键词:东菱克栓酶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
东菱克栓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对其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检测 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PT、APTT、纤维蛋白原 (Fg)、D 二聚体水平。结果 PT、APTT明显延长 ,纤维蛋白原大幅降低 ,D 二聚体含量增加 (P <0 .0 1)。结论 东菱克栓酶使脑梗塞患者凝血活性相对减弱 ,纤溶活性增强 。
王琳琳辛晓敏关秀茹李洁孙蕾李琳韩丽
关键词:东菱克栓酶急性脑梗塞凝血系统纤溶系统
血型的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血型鉴定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输血抢救及血源组织工作。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统计,有几例血型检查结果出现错误。方法:实验中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间太长、水分蒸发时容易出现串线状现象。某些肝肾疾病,传染病或红细胞沉降速度增快...
王琳琳
关键词:血型鉴定采集标本溶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