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才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缺血
  • 8篇卒中
  • 7篇血性
  • 6篇缺血性卒中
  • 4篇O
  • 4篇S-
  • 4篇C-
  • 3篇血管
  • 3篇脑缺血
  • 2篇短暂性
  • 2篇灶性
  • 2篇数字减影
  • 2篇后循环
  • 2篇多灶
  • 2篇多灶性
  • 2篇DSA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王玉才
  • 10篇何俐
  • 6篇周沐科
  • 6篇杨雪
  • 4篇肖力
  • 4篇郑洪波
  • 3篇陈宁
  • 3篇张亚男
  • 3篇郭建
  • 3篇周东
  • 3篇王会
  • 2篇王彬
  • 1篇王晗
  • 1篇饶莉
  • 1篇秦海强
  • 1篇杨觅
  • 1篇杨蓉
  • 1篇李慧

传媒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卒中策略——卒中二级预防被引量:2
2010年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再发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TIA发生卒中的风险很高。TIA患者90d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10%-20%。其中50%的患者是在2d(48h)内发生卒中。复发卒中比初发卒中更有可能致残和致死。20%-40%卒中患者病前有TIA或非致残卒中。
王玉才秦海强
关键词:卒中
65例短暂性缺血发作DSA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手段,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临床特点及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且行DSA检查的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65例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特点,动脉病变情况?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5例TIA患者中发现血管病变有38例(58.5%),其中单侧受累14例(21.5%),多处受累24例(36.9%),中度及重度,闭塞的血管狭窄多见,且多发生在颅外段。结论:DSA可以明确TIA病患者中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这对指导治疗起重要作用。
杨雪郑洪波王玉才肖力何俐
关键词:短暂性缺血发作脑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肱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本研究对97例缺血性脑卒中组(病例组)患者及同期住院的非缺血性脑卒中组(对照组)患者行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肱指数(ABI)测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baPWV、ABI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并对病例组患者按磁共振脑血管造影检查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组,分析baPWV、ABI与颅内动脉及颈总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高血压、糖尿病、baPWV及ABI异常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危险因素中baPWV是缺血性脑卒中最敏感的危险因素,ABI、糖尿病是较敏感因素。病例组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baPWV正相关(γ=0.215,P=0.048),与ABI无明显相关性,病例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baPWV无相关,与ABI呈负相关(γ=-0.237,P<0.05)。说明baPWV、ABI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aPWV、ABI可用于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
李慧王晗王玉才饶莉
关键词:踝肱指数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硬化
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DSA结果分析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手段,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1-2007.8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且行DSA检查的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
杨雪郑洪波肖力王玉才何俐
文献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就诊延迟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因素,提高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对急性脑卒中早期就诊和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9月-2009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5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就诊延迟的相关因素。结果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就诊时机将患者分为就诊及时组和就诊延迟组,及时就诊46例(8.4%),就诊延迟504例(91.6%)。就诊延迟患者中,3.5~24h内就诊131例(23.8%),24~72h就诊283例(51.5%),超过72h就诊136例(24.7%)。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的相关因素有发病时间、是否独居、首诊地点、转运方式、有无卒中病史、发病地点距首诊医院距离等因素,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工作状况、医疗状况、是否知道自己属于卒中高危人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与发病时间、是否独居、首诊地点、转运方式、有无卒中病史、发病地点距首诊医院距离等因素有关。
王玉才周沐科王会杨雪杨蓉何俐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就诊
后循环多灶性脑缺血的临床特点与血管结构分析
背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临床实践技术的提高,对后循环缺血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已经有研究表明,血管结构异常是后循环缺血发病的解剖学基础,但是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后循环多灶性缺血和血管结构关系研究报道。目的...
肖力郑洪波杨雪王玉才何俐
文献传递
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病因构成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的A-S-C-O分型各病因的构成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卒中数据库登记的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对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A-S-C-O分型,分析A-S-C-O分型的各病因之间的构成比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纳入41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患者A-S-C-O亚型的1级病因构成比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A1)36.1%,小血管病变(S1)42.6%,心源性栓塞(C1)17.9%,其他病因(O1)3.1%;常见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与S亚型呈正相关,血脂异常与O亚型呈负相关,心脏病与C亚型呈正相关。结论 A-S-C-O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血管性型为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类型;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为前3位危险因素;S亚型和C亚型分别与高血压和心脏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周沐科王玉才王彬陈宁郭建张亚男周东何俐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多灶性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病灶分布与血管形态异常及近期预后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观察多灶性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病灶分布和血管形态异常的特点,评估患者出院时的近期预后及其与病灶分布和血管形态的关系。方法对34例经过MRI所证实的多灶性后循环缺血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DSA,全面分析病灶分布及血管形态异常的特点;同时对患者出院时的近期预后用改良Rankin分级(MRS)评分表进行评估,分析病灶分布及血管形态异常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多灶性后循环缺血患者最常被累及的部位是脑桥(22例),最常被累及的区段是中段+远段(12例);34例患者中有26例(76.5%)DSA显示出血管形态异常,最常被累及的动脉是椎动脉起始段(14例)和颅内段(13例)及基底动脉(7例);出院时7例患者(20.6%)存在预后不良,其中6例(17.6%)为重度残疾,1例(2.9%)死亡。近中远段同时受累和基底动脉受累的患者表现出预后不良。结论血管形态异常是多灶性后循环缺血的重要病理基础和致病因素,病灶区段的分布和数目及血管受累部位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
肖力何俐郑洪波杨觅杨雪王玉才张亚男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数字减影
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的A-S-C-O分型各病因的构成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卒中数据库登记的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对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A-S-C-O分型,分析A-S-C-O分型的各病因之间的构成比及其与危险因素的...
周沐科王玉才王彬陈宁郭建张亚男周东何俐
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一致性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A-S-C-O分型的研究者间一致性。资料与方法利用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数据库进行前瞻性研究,连续性登记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在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所
王玉才周沐科郭建何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