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棣
- 作品数:4 被引量:148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黄土旱塬区冬小麦土壤水库动态被引量:10
- 2017年
- 土壤水库是旱作农业区粮食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结合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对黄土高原南部长武旱塬2012—2015年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的研究,分析了土壤水库的年际与年内变化特征和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冬小麦田间平均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曲线均呈"双峰双谷"形,第1处峰点在10~20 cm土层,第1处谷点在50 cm左右,第2处峰点在100 cm左右,第2处谷点在280 cm左右.无论何种降水年型下,土壤水库对降水的响应滞后且滞后的程度一致.降水年型对土壤水库的年际与年内动态变化影响较大.与丰水年相比,枯水年、平水年土壤水库对大气干旱的调节能力降低,表现为主要供水层上移;枯水年、平水年降水量虽少,但对土壤水分的补充作用较丰水年明显;丰水年土壤水库有较大盈余(84.2 mm),水分平衡出现正补偿,枯水年土壤水库稍有亏缺(1.5 mm),水分平衡出现负补偿,平水年土壤水库稍有盈余(9.5 mm),水分平衡出现正补偿.长武旱塬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4个时期:苗期耗水期、缓慢消耗期、大量消耗期、收获期,整体蒸散耗水大小顺序为:大量消耗期>苗期耗水期>收获期>缓慢消耗期.
- 李鹏展王力王棣
- 关键词:黄土旱塬区冬小麦土壤水库蒸散土壤干层
-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被引量:29
- 2014年
-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的库与汇,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全球碳平衡。通过综述相关文献,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状况及其估算常用方法的优缺点,综合分析自然因素、森林采伐、树种、森林类型及森林更新、氮肥和森林火灾等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碳储量估算精度进行展望,以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 王棣佘雕张帆耿增超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自然因素
- 秦岭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碳氮垂直分布被引量:59
- 2015年
- 以秦岭典型林分锐齿栎(马头滩林区)、油松、华山松、松栎混交林、云杉、锐齿栎(辛家山林区)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林分土壤剖面上有机碳、全氮、有机碳储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秦岭地区,随着土壤剖面深度增加,不同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不同林分的土壤有机碳、氮素的积累和分解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云杉和松栎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较高,锐齿栎(辛家山林区)含量较低,不同林分土壤剖面有机碳、全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46—26.41 g/kg、4.47—9.51 g/kg,大小顺序均为云杉>松栎混交林>锐齿栎(马头滩林区)>油松>华山松>锐齿栎(辛家山林区);各个林分的土壤C/N在5.93—15.47之间,C/N平均值大小为松栎混交林﹥华山松﹥油松﹥云杉﹥锐齿栎(辛家山林区)﹥锐齿栎(马头滩林区);各个林分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大小为云杉>锐齿栎(马头滩林区)>松栎混交林>华山松>锐齿栎(辛家山林区)>油松,分别为150.94、135.28、124.93、109.24、102.15、96.62 t/hm2;各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全氮与C/N则没有明显相关性。
- 王棣耿增超佘雕和文祥侯琳
- 关键词:有机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全氮
- 秦岭典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储量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50
- 2014年
-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2013年8月分析了秦岭典型林分锐齿栎(马头滩林区,Ⅰ)、油松(Ⅱ)、华山松(Ⅲ)、松栎混交林(Ⅳ)、云杉(Ⅴ)、锐齿栎(辛家山林区,Ⅵ)土壤剖面上活性有机碳及碳储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林分土壤的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在整个土壤剖面(0~60cm)上,云杉和松栎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余林分,不同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均为Ⅴ〉Ⅳ〉Ⅰ〉Ⅱ〉Ⅲ〉Ⅵ;各林分不同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在71.25~710.05mg·kg^-1,不同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大小依次为Ⅰ〉Ⅴ〉Ⅳ〉Ⅲ〉Ⅱ〉Ⅵ;整个土壤剖面上,松栎混交林的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降幅最大,不同林分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为Ⅳ〉Ⅴ〉Ⅰ〉Ⅱ〉Ⅲ〉Ⅵ.3种活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在不同林分类型中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各林分0~60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大小为Ⅴ〉Ⅰ〉Ⅳ〉Ⅲ〉Ⅵ〉Ⅱ.各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两两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各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之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碳氮比、pH、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 王棣耿增超佘雕和文祥侯琳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