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本陆

作品数:112 被引量:852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霍英东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0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2篇教育
  • 43篇教学
  • 21篇课程
  • 14篇道德
  • 11篇伦理
  • 11篇教育改革
  • 11篇基础教育
  • 10篇教育伦理
  • 10篇教学改革
  • 9篇现代教育
  • 8篇教师
  • 8篇案例分析
  • 7篇师生
  • 7篇教育伦理学
  • 6篇教育理论
  • 5篇教学论
  • 4篇学理
  • 4篇学术
  • 4篇育发
  • 4篇教育发展

机构

  • 7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9篇华南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教育学会
  • 12篇中国伦理学会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中国音乐学院
  • 1篇北京体育师范...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人民教育出版...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作者

  • 112篇王本陆
  • 5篇张春莉
  • 4篇汪明
  • 3篇王永红
  • 2篇王婵
  • 2篇程黎
  • 2篇潘新民
  • 1篇牛瑞雪
  • 1篇袁持平
  • 1篇麦志强
  • 1篇张立
  • 1篇霍巍
  • 1篇骆寒波
  • 1篇肖川
  • 1篇姚相全
  • 1篇阚维
  • 1篇骆风
  • 1篇彭茜
  • 1篇马骎
  • 1篇程圆圆

传媒

  • 15篇课程.教材....
  • 13篇新教师
  • 8篇教育研究
  • 8篇现代教育论丛
  • 7篇小学语文
  • 5篇教育科学研究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教育学刊
  • 4篇教育学术月刊
  • 3篇教育研究与实...
  • 3篇教育学报
  • 3篇教育伦理研究
  • 2篇人民教育
  • 2篇中国教师
  • 2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湖北教育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教育评论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教育的伦理特性被引量:66
2003年
教育伦理特性即在教育历史发展历程中共同存在的体现教育本性的道义假设和伦理精神。考察教育的历史和现实 ,可以发现 ,文化共享和育人成才是人类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道德基石。文化共享和文化私有、文化独占相对立 ,强调把文化财富传递和传播给他人 ,让大家共同享有文化进步的成果。它的一般要求是 :努力丰富文化共享的资源 ,扩大文化共享的人群。育人成才体现着教育的基本宗旨 ,强调对人发展的关爱和对人成长的促进。在现代社会 ,它的基本要求是 :发展人的主体性 ,提升教育公平的水平 。
王本陆
关键词:教育伦理文化共享道德标准教育公平
中国30年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三大理论主题被引量:5
2009年
在改革开放30年间,"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争、古今中外之争以及完善学校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消亡之争是贯穿于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进程的三个基本理论主题。其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争主要涉及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乃是众望所归的选择。古今中外问题主要涉及对中国教育传统的评估、认同和变革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教育的相互比较和中国教育的自我定位等问题。学校完善论与学校消亡论之争主要涉及学校教育变革的方向和模式问题;辩证认识学校功能,积极完善学校教育,总体来说代表了课程与教学改革方向的主流选择。
王本陆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教育改革
呼唤稳健的基础教育改革被引量:1
2012年
不断进行改革探索,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突出特征和重要机制。而进一步总结已有认识成果,努力形成系统的教育改革哲学,是当前值得努力的学术追求。所谓教育改革哲学,就是关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认识。总体来说,它是关于下面三个问题的理论回答:
王本陆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现代教育发展学术追求哲学
中国30年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三大理论主题
在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在课程与教学实践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对若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议题进行了反复探讨和论争。其中,“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争,古今中外之争,完善学校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消亡之争,是贯穿于众多具体议题中的...
王本陆
关键词:中国教育课程教学教育改革教学方法
学校课程建设的三大趋向被引量:18
2016年
我国中小学课程建设已从校本课程的局部开发进入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的新阶段。中小学课程建设整体化、精细化、协同化,是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向。促进中小学课程建设整体化、精细化、协同化,仍有大量问题需要探索,需要持续不断的实践努力。
王本陆汪明
关键词:学校课程建设精细化协同创新
跳出两难求两全:秉持道德良心
2022年
解决教育两难问题应努力追求两全其美的结果,为此,在进行教育两难问题决策时,必须秉持道德良心办事。道德良心或良心是伦理学的重要术语,它是后天修养的产物,是人的综合性道德能力表征,是人的道德心理结构的功能表现。良心包含良知、良情和良意等不同方面,表现为人在道德生活中明辨是非、爱憎分明、见义勇为、坚持不懈等。在教育两难问题决策中,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需要努力突显道德意志的力量,以敢作敢为的精神去化解矛盾。
王本陆
关键词:案例分析
教育机会均等:基本领域被引量:3
1997年
一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讨论得比较多,也有不少成果。但是,教育机会均等究竟应如何理解,还缺乏系统的阐述。主要问题是:大家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讨论较多,而对其外延的考察显得不足。作为一个确定的科学概念,不仅要有清晰的内涵,而且应有明确的外延。因而,要准确把握教育机会均等概念。
王本陆
关键词:教育机会均等受教育机会少数民族语言现代教育教育机会不平等身心发展
和谐共振教育的基本理念被引量:1
2000年
和谐共振教育是广州市第86中学与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正在合作研讨的一个学校教育改革项目。这一项目以时代的新发展和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为背景,以86中学多年来的办学经验为基础,着重探讨新时期学校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各方面教育力量,从而培养和谐发展的现代人的问题。和谐共振教育的探索,以四个基本理念为核心:以人为本、全员合作、主体创造、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就这四个基本理念作些分析讨论。
邱鸿玮王本陆
关键词:教育理念师生关系教育改革
两难决策的美德论逻辑
2020年
美德论是一种古老的伦理学冲突,为处理教育两难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思路。美德论强调:美德是人合乎人性的理性行事的特性或能力,一个有德性的人应当努力行善,即在行动中表现出真正的德性。在历史上和现实中,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美德纲目,如忠诚、正义、仁慈、勇敢等,它们在处理不同性质的事务中彰显各自不同的重要性。教育作为一种以灵魂塑造灵魂的事业,需要进一步彰显德性的力量,坚守美德论的理想,共同为道德完善而奋斗。
王本陆
关键词:案例分析
跳出两难求两全:涵养道德智慧
2022年
教育伦理两难问题的破解,既需要秉持道德良心,又需要涵养道德智慧。道德智慧是人的智力在道德领域的综合运用,是理性力量与美好人性的有机结合,主要表现为对道德情境和道德矛盾的理性洞察、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创新设计和科学评估、运用知识和经验有效执行行动方案而取得优胜结果等。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产物,可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实践反思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完善。涵养道德智慧,这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
王本陆
关键词:道德智慧案例分析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