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思平

作品数:33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专项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直肠
  • 7篇直肠癌
  • 7篇细胞
  • 7篇肠癌
  • 6篇结直肠
  • 6篇结直肠癌
  • 6篇癌患者
  • 5篇多不饱和脂肪...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脂肪
  • 5篇直肠癌患者
  • 5篇肿瘤
  • 5篇胃癌
  • 5篇螺杆菌
  • 5篇二十二碳六烯...
  • 5篇二十碳五烯酸
  • 5篇饱和脂肪酸
  • 5篇不饱和脂肪
  • 5篇不饱和脂肪酸

机构

  • 3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商水县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苍山县人民医...

作者

  • 33篇王思平
  • 15篇李红
  • 5篇谢杰
  • 5篇曹厚法
  • 5篇陈艳红
  • 5篇杨凯
  • 5篇余莉
  • 4篇王孟薇
  • 3篇吕俊旭
  • 2篇吴卫平
  • 2篇李晓峰
  • 2篇陈昊
  • 2篇尤纬缔
  • 2篇李星五
  • 2篇邵勇
  • 2篇董矜
  • 2篇张珊
  • 1篇尚延忠
  • 1篇刘爱军
  • 1篇孙华魁

传媒

  • 4篇中华保健医学...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第八届健康产...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新消化病学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亚型cagA^+基因株与胃癌的关系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 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A阳性株 ( cag A+ 株 )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多聚酶链反应 ( PCR)检测 92例胃癌和 2 4例浅表胃炎组织石腊标本 Hp和 cag A+亚型株的感染。结果 :1Hp感染在胃癌和慢性浅表胃炎间无差异 ,而 cag A+株感染是前者高于后者 ( P<0 .0 5 ) ;2 Hp感染早期胃癌高于进展期癌、胃窦癌高于贲门癌、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癌 ( P<0 .0 5 )。然而只有肠型胃癌 cag A+ 株感染显著高于弥漫型癌 ( P=0 .0 0 13 5 )。结论 :胃癌不同组织类型感染 Hp亚型的程度不同 ,Hp- cag A+ 株感染率在肠型胃癌中显著增高。从而推测产生细胞毒素的 Hp菌株 。
王思平吕俊旭王孟微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肿瘤
结直肠癌与健康人群血多烯不饱和脂肪酸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多烯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状况,初步探讨PUFA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1~2012年结直肠癌患者38例(结直肠癌组)及2011年1~5月健康体检者156例(健康人群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PUFA的水平,并比较分析两组人群脂肪酸代谢水平差异.结果 健康人群组和结直肠癌组总ω-3分别为(6.08±1.26)%和(5.32±1.52)%,均处于缺乏状态;结直肠癌组总 ω-6为(25.87±3.51)%,亚油酸(LA,C18∶2)为(9.89±1.27)%,亚麻酸(DGLA,C20∶3)为(1.35±0.38)%,花生四烯酸(AA,C20∶4)为(14.09±2.53)%,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为(0.30±0.19)%,均较健康人群组低[(26.86±1.65)%、(10.36±1.27)%、(1.23±0.27)%、(14.77±1.52)%、(0.39±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体内PUFA是缺乏的,以ω-6 PUFA更明显,ω-3 PUFA中EPA也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这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的防治一种手段.
王思平李红杨凯陈艳红谢杰
关键词:结直肠癌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沙培林口服治疗胃癌术后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沙培林口服对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晚期胃癌术后患者58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沙培林,B组肌肉注射沙培林,C组口服安慰剂。分别观察和计算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及生存率。结果沙培林口服组和肌肉注射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NK水平均高于安慰剂组,而口服组和注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口服沙培林可能会延长患者生存期,口服沙培林无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沙培林口服可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力,并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沙培林口服方便,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扩大试验。
王思平曹厚法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免疫
结直肠癌患者血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患者血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状况,并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 检测38例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群156例血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并给予相应的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ω-3指数均偏低,...
王思平李红杨凯陈艳红
关键词:结直肠癌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文献传递
156例健康人群多烯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血脂的关系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我国多烯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水平状况,并进一步了解PUFA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健康人群体检156例血标本,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进行PUFA检测,同时对体重指数、血脂水平等进行检测。结果ω-3PUFA水平偏低,但ω-6PUFA/ω-3PUFA比值在属合理范围,ω-3PUFA与三酰甘油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二十碳五烯脂肪酸和二十二碳六烯脂肪酸分别与三酰甘油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ω-3PUFA可调节血脂,降低三酰甘油的水平,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王思平陈艳红李红
关键词:三酰甘油
十二指肠乳头病变致慢性高胰酶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19年
目的提高对高淀粉酶血症原因的认识,以利于临床上拓宽思路,提高疾病诊治率。方法通过慢性无症状高淀粉酶血症1例,复习文献并分析高淀粉酶血症的原因及对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治疗的探讨。结果本病例慢性无症状高淀粉酶血症早期检查未发现异常,通过临床鉴别诊断及定期随访,发现血淀粉酶增高与十二指肠乳头炎性肿大相关。结论十二指肠乳头病变起病大都隐匿,尤其良性病变,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对于慢性无症状高胰酶血症者需考虑此疾病,临床上密切随访,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余莉李红王思平
关键词:高淀粉酶血症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40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00年
吕俊旭李星五王思平李晓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出血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株与胃癌p53、bcl-2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通过研究幽门螺杆菌(Hp)及细胞毒蛋白相关基因A 株〔cagA(+ )株〕感染与胃癌组织p53、bcl2 表达的相互关系,以探讨Hp 的可能致癌机制。 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92 例胃癌和24 例浅表胃炎组织石蜡标本Hp 和cagA(+ )株感染。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全部标本的p53、bcl2 表达。 结果 (1)Hp 感染在胃癌和浅表胃炎病例间差异无显著性(794% 及667% ,P> 005),而cagA(+ )株感染前者高于后者(932% 及500% ,P< 001);(2)p53、bcl2 的表达在Hp(+ )与Hp(- )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cagA(+ )株感染组均显著高于cagA(- )株组(P<001)。 结论 胃癌的发生可能与不同Hp 菌株感染有关。产生细胞毒素的Hp 菌株〔cagA(+ )株〕与胃癌关系更密切,它可能是导致p53 基因突变和bcl2基因过度表达的原因之一。
王思平王孟薇尤纬缔刘爱军邵勇吴本俨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胞毒素类胃肿瘤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学及代谢组学的应用,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在CR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肠道菌群失调产生慢性炎症反应的促癌生癌作用,细菌及代谢产物的致癌作用。特别是肠道真菌的研究为CRC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方向,真菌粪便标志物具有用于CRC诊断的潜力。但肠道细菌和真菌间存在共栖、互惠或竞争等相互作用,故肠道真菌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阐明。
余莉李红王思平
关键词:结直肠癌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老年人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被引量:16
2019年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备受关注。目的:探讨增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方法:收集30例健康老年人(60~80岁)和10例健康青年人(18~40岁)的粪便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所有粪便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序列,使用MiSeq 16S宏基因组APP和Qimme软件分析菌群物种分类、物种多样性指数、样本组间显著性差异和各组生物学标志物。结果:老年健康组与青年健康组肠道菌群OTU均数接近,物种多样性相似(P>0.05)。Metastats分析显示,在菌门水平上,两组间优势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菌属水平上,两组间共有20余种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健康组八叠球菌属(Sarcina)、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Olsenella、Rheinheimera、Terrisporobacter、食酸菌属(Acidovorax)、红蝽菌科(Coriobacteriaceae_UCG-003)、粪芽孢菌属(Coprobacillus)、Gelria、Aquabacterium、氨基酸球菌属(Acidaminococcus)、Caldicop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Turicibacter丰度显著增高,青年健康组厌氧乙酸属(Acetanaerobacterium)、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_UCG-009)、草酸杆菌属(Oxalobacter)、粪球菌属_2(Coprococcus_2)丰度显著增高。LEfSe分析显示,老年健康组生物学标志物富集于食酸菌属、缠结优杆菌(Eubacterium_nodatum_group)、梭菌科_1(Clostridiaceae_1)、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青年健康组则富集于普氏菌属_2(Prevotella_2)、罗氏菌属(Roseburia)、厌氧乙酸属。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老年人产丁酸盐细菌明显减少,同时机会致病菌增多。
余莉李红王思平
关键词:肠道菌群老年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