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展航

作品数:30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肌营养不良
  • 14篇肌营养不良症
  • 14篇不良症
  • 11篇骨髓
  • 10篇DUCHEN...
  • 10篇DUCHEN...
  • 9篇干细胞
  • 9篇DUCHEN...
  • 8篇骨髓干细胞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移植
  • 5篇模型鼠
  • 5篇骨髓移植
  • 5篇骨髓移植治疗
  • 5篇干细胞移植
  • 5篇MDX鼠
  • 4篇依达拉奉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1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淮南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肇庆市第二人...
  • 1篇广州铁路中心...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淮南第...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0篇王展航
  • 17篇张成
  • 15篇刘晓蓉
  • 11篇苏全喜
  • 9篇张为西
  • 8篇卢锡林
  • 4篇覃士明
  • 4篇谢有梅
  • 3篇陈松林
  • 3篇王训
  • 3篇贾兰
  • 3篇曾缨
  • 2篇刘长征
  • 2篇朱燕珍
  • 1篇李善宗
  • 1篇李群
  • 1篇杨立新
  • 1篇申本昌
  • 1篇陈萍
  • 1篇黄靖宇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纪要
2002年
苏全喜刘晓蓉王展航张成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青年神经病学
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 P Ca) 患者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 S A) 水平对评估 P Ca 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4 例预后良好和33 例预后不良的 P Ca 患者治疗前的血清 P S A 水平。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血清 P S 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1) , P Ca 患者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清 P S A 水平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 P< 0 .01) 。结论: P Ca 患者治疗前血清 P S A 水平对评估其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史国祥赵亮王展航邓海运吴炜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特异性抗原放射免疫测定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染色体4q35和10q26的易位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了解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musculardystrophy,FSHD)患者及中国正常人群中染色体4q35和10q26易位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BglⅡ-BlnⅠ剂量检测方法,对70名FSHD患者、55名FSHD患者的亲属及52名正常人的染色体4q35和10q26易位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1)正常人群中4q35和10q26之间总的易位率为19.23%,其中4q35至10q26的易位率为9.62%,10q26至4q35的易位率为9.62%。(2)FSHD患者中4q35和10q26之间总的易位率为18.57%,其中4q35至10q26的易位率为12.86%,10q26至4q35的易位率为5.71%。结论在中国正常人群与FSHD患者中,染色体4q35和10q26之间较频繁地发生易位,两组之间的易位率差异没有显著性。
苏全喜张成曾缨卢锡林刘晓蓉王展航朱燕珍
关键词: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染色体易位分子发病机制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鼠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系统研究 C5 7鼠、mdx鼠、dystrophin/ utrophin基因双敲除 (dko)鼠运动功能、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差异 ,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取 8~ 9周龄的 C5 7鼠、m dx鼠、dko鼠 ,对其做运动生理测定以及血肌酸激酶 (CK)、肌肉组织病理、肌肉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dko鼠的 3min牵引实验坠落次数、10 min转棒实验坠落次数以及血清 CK分别为 15 .83± 3.0 6、10 .83± 2 .6 4和 15 70 .5 0±2 37.79(U / L ) ,与 C5 7鼠的 4 .33± 2 .73、1.83± 1.33和 2 33.83± 77.4 5及 mdx鼠的 3.6 7± 2 .73、1.33± 0 .6 7和86 8.17± 12 7.92比较 ,其检测结果均有显著差异。 m dx鼠与 C5 7鼠比较 ,病理、生化有差异 ,运动功能无差异。结论dko鼠与 m dx鼠比较 ,病情重 ,更接近 DMD的疾病特性 ,是研究
陈松林张成刘晓蓉高铃张为西黄文卢锡林王展航
关键词:MDX鼠评测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中重度急性脑梗死的随机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中重度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尤瑞克林,其它内科常规治疗相同。结果比较两组治疗14d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变化。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ADL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1)。结论尤瑞克林可选择性扩张缺血区血管,开放侧枝循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中重度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安全性高。
王展航
关键词:尤瑞克林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
目的:评估MMF治疗NMOSD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华南地区多中心招募90例AQP4-IgG阳性NMOSD患者进行开放性、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比较MMF治疗前后复发次数、平均年复发率(ARR)、EDSS评分和MMF相关...
黄巧卢婷婷李小晶杨晖龙友民闫振文王展航冯慧宇胡学强陆正齐邱伟
骨髓移植治疗DMD模型鼠后骨髓重建和目的蛋白的表达
2004年
目的:观察在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 型鼠mdx鼠后,骨髓重建过程及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对致死剂量放疗的20只mdx鼠进行BMT,于放 疗后2、4、7、14、21、30d断尾取血,观察血液性状,用红细胞计数板计数红、白细胞数量,瑞 姬染色观察血涂片 中血细胞变化情况,于移植后2个月用荧光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受体骨骼肌dystrophin的表达情况。结果:白细 胞对放疗的反应最敏感、下降最快,红、白细胞在放疗1周内下降到最低点、血容量减少。1周后白细胞和血容 量逐渐增多,1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在移植后2个月部分mdx鼠肌膜上有dystrophin的表达。结论:对外周血 象的观察,可间接、敏感地反映放疗效果及骨髓造血情况,从而推断BMT成功与否。BMT可使骨髓重建后病损 骨骼肌上表达目的蛋白,利于骨骼肌修复。
刘晓蓉张成谢有梅王展航张为西苏全喜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MDX鼠
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必存)联合纤溶酶治疗,并与应用纤溶酶和香丹治疗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比较。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和香丹组ESS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依达拉奉组改善更明显,且与香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ADL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但依达拉奉组上升更明显,且与香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王展航覃士明贾兰樊哲江
关键词:依达拉奉纤溶酶急性脑梗死
利用外周血象观察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的骨髓重建过程
目的探讨用简单、方便的方法观察在骨髓干细胞移植(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MSCT)过程中,放疗后mdx鼠骨髓重建情况。方法对致死剂量放疗的mdx鼠进行MSCT,于放疗后2、4、7...
刘晓蓉张成王训张为西王展航苏全喜卢锡林
文献传递
骨髓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模型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观察骨髓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模型鼠(mdx鼠)后,骨骼肌中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以及病理、生理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从而正确评价骨髓移植治疗DMD的疗效。方法:以正常C57鼠作为供者,以致死剂量放疗后的mdx鼠作为受者进行骨髓移植,在移植后4个月和6个月分别用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用HE染色观察并计算骨骼肌细胞核中心移位纤维比例(CNF),同时进行mdx鼠腓肠肌电生理检查和运动功能检测。结果:骨髓移植后的mdx鼠骨骼肌细胞膜上有部分抗肌萎缩蛋白表达,CNF比例和肌肉湿重下降,mdx鼠的被动运动功能增强。结论:骨髓移植后,骨髓干细胞在mdx鼠体内的骨骼肌和骨髓中定居,并分化成可以表达抗肌萎缩蛋白的骨骼肌细胞,使mdx鼠病理、生理得到部分改善,最终导致了肌肉的运动功能的增强。说明骨髓移植治疗DMD是有一定价值的,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刘晓蓉张成张为西王展航陈松林
关键词:骨髓移植干细胞肌营养不良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