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娟

作品数:26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云南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伯乐树
  • 5篇植物
  • 3篇种子
  • 3篇种子发芽
  • 3篇发芽
  • 2篇园林
  • 2篇栽培
  • 2篇香气
  • 2篇香气成分
  • 2篇小型哺乳动物
  • 2篇旅游
  • 2篇教学
  • 2篇发芽过程
  • 2篇哺乳动物
  • 1篇大孢子
  • 1篇代谢
  • 1篇多浆植物
  • 1篇新优品种
  • 1篇雄配子
  • 1篇雄配子体

机构

  • 19篇云南师范大学
  • 7篇赣南师范大学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昆明市海口林...
  • 2篇南昌工程学院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红云红河烟草...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2篇王娟
  • 7篇刘仁林
  • 6篇牛来春
  • 3篇秦晓杰
  • 2篇廖为明
  • 1篇晏慧君
  • 1篇王建新
  • 1篇王其刚
  • 1篇董石飞
  • 1篇代晓燕
  • 1篇樊佳奇
  • 1篇杨涛
  • 1篇张静
  • 1篇张颢
  • 1篇秦晓杰
  • 1篇符云鹏
  • 1篇陈敏
  • 1篇刘敏
  • 1篇熊桂华
  • 1篇王婷婷

传媒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生物过程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野生植物...
  • 2篇中国园艺文摘
  • 2篇现代园艺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江西科学
  • 1篇江西建材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5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栽培罗勒和丁香罗勒的香气成分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河南栽培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和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 L.)成龄叶香气成分的差异。方法:于2015年7月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随机采取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河南栽培罗勒和丁香罗勒的成龄叶(自下而上第5、6片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检测;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河南栽培罗勒中检出24种香气物质,丁香罗勒中有26种。其中,1,3-二甲氧基苯、石竹烯、乙苯等是2种罗勒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香叶醛、β-蒎烯、薄荷二烯是河南罗勒的主要特有香味成分;蒿脑、桉树脑及异龙脑是丁香罗勒的特有成分。结论:河南栽培罗勒和丁香罗勒种的叶片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王娟李晋华王婷婷黄建波熊桂华
关键词: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种植密度对晒红烟田间光照强度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探讨晒红烟种植密度对烟田群体内光照强度、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当地主栽品种大叶黄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的加大、种植密度的降低,晒红烟群体内光照强度增加,中、下部烟叶光照强度增加明显,T3处理较对照增幅分别达6.77%~36.22%,23.14%~81.49%;随密度降低,晒红烟叶面积系数、群体产量显著降低,T3处理分别较对照降低12.38%,4.44%;个体产量显著升高(21.43%~35.71%),1,2级烟叶比例增加(16.17%~23.57%,16.56%~22.92%);烟叶产值以密度为20 510株/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密度降低,晒红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总氮、烟碱以及钾氯比值升高,其中,中、上两部位钾氯比值增加幅度分别为53.20%~132.51%,7.23%~19.68%;中、上部位烟叶香气物质总量增加(13.03%~65.53%,44.41%~54.05%),感官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分析认为,种植密度为16 660株/hm2时,烟叶群体结构矛盾有效缓解,烟叶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感官质量最优,产值较高。
马波波王梦雅王娟符云鹏侯振武代晓燕郭世英
关键词:种植密度晒红烟光照强度叶面积系数
提高独立学院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教学效果的途径
2016年
针对独立学院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教学现状、问题及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习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及健全考试制度的具体措施。
王娟
关键词:教学效果
小型哺乳动物产热特征的研究
2016年
能量是生命现象的流通货币,产热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一部分。小型哺乳动物产热特征是小型哺乳动物在自然环境胁迫下的生存机制和适应对策。本文分别从基础代谢率、静止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三部分综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的产热特征。
陈金龙何银忠严毅王娟左木林
关键词:基础代谢率静止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
分子粪便学在中缅树鼩中的应用可能性
2016年
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作为东洋界特有的小型哺乳动物,主要处于横断山山脉地区,其已被证实与灵长目亲缘性较近,并逐渐在医学上被应用为实验动物,但是对于其野外的研究甚少。本文以分子粪便学为基础从分子标记、性别鉴定以及巢域确定等方面阐述了其应用在野外中缅树鼩研究中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研究中缅树鼩及使其成为标准实验动物化化与合适的实验动物疾病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严毅陈金龙何银忠王娟付家豪
关键词:非损伤性取样中缅树鼩
伯乐树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矿质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2016年
伯乐树(Bretscheneidera sinensis Hemsl.)是我国特有珍稀的孑遗植物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探讨伯乐树种子发育过程中Mg、Ca、Na、P、K、Fe等矿质元素的动态变化与累积规律,对理解伯乐树的生理生化特点以及播种育苗、扩大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伯乐树种子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依次为P﹥K﹥Ca﹥Na﹥Mg﹥Fe;在不同萌发阶段的伯乐树种子中,Mg、P、K三种元素含量逐步升高,而Ca、Na、Fe三种元素含量则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动态变化。
王娟刘仁林
关键词:伯乐树种子发芽矿质元素
伯乐树生长发育节律与物候特征研究被引量:27
2008年
本文对伯乐树进行了定位物候观测,详细研究了它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物候特征,结果表明:伯乐树的芽有两种类型;伯乐树的生长、发育节律与其生物学、生态学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些规律,提出了扩大伯乐树种群数量的方法有两个途径和相应的技术。这些技术方法将为进一步开展伯乐树的保育和扩大种群数量提供参考。
王娟刘仁林廖为明
关键词:伯乐树物候特征
伯乐树种子发芽过程中主要贮藏物质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伯乐树材质优良、花形大、色艳丽,可作为园林绿化珍贵树种。对伯乐树种子发芽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粗脂肪、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伯乐树种子为淀粉类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动态变化,且在胚根、胚芽中富集;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在3-胚根和3-胚轴中大量合成;粗脂肪每个阶段的总含量呈现递增的变化,但第2、3阶段中相对应的各部分脂肪含量均有下降趋势;脯氨酸的含量不断增加,3-胚根和3-胚芽中达到高峰。
王娟刘仁林牛来春
关键词:伯乐树种子发芽
伯乐树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伯乐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伯乐树的花药呈"蝶形",花药壁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层细胞)和绒毡层,典型腺质绒毡层,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另外,初步测得花粉平均直径为115.5μm,具三沟,沟膜光滑,外壁雕纹网状,极面观三裂圆形;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研究结果为伯乐树的保护提供细胞学依据。
王娟刘仁林牛来春
关键词:伯乐树大孢子雌配子体雄配子体
多浆植物白牡丹^(60)Co-γ射线辐射效应研究初报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探讨射线对景天科多肉类植被的辐射育种情况,以白牡丹的叶片为诱变材料,进行了5组^(60)Co-γ射线梯度辐照剂量:0(CK)、10、30、50、70、90Gy的试验研究,剂量率为0.8~1.5Gy/min,确定白牡丹的半致死剂量。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延缓了叶片的出芽生长;其扦插存活率、萌芽率及生根率均随辐照剂量增大而出现负向相关性;黄化现象随辐照剂量的增大出现正向相关性;推算出存活率和辐射剂量之间的相关回归方程为:y=-0.3573x+72.219,F=0.282,R^(2)=0.0658,依此计算出白牡丹叶片辐射的半致死剂量为62.19Gy,丰富了多浆植物辐射育种理论经验值。
秦晓杰王园媛樊佳奇王娟
关键词:辐射育种半致死剂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