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60年代的导演教学——谢飞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2015年 问:我看这个《导演系教师集》,导演系的教学算是从1955年开始的?
答:1955年政府请了苏联专家,说是培养老师,实际上是把在职的导演都叫来上课,持续了两年多的“导演训练班”。学员很多都是拍过戏的导演,比如郭维,按他的说法“苏联专家们啥也没教,因为他们也没拍过片子,只会讲一套理论。 谢飞 王垚关键词:导演教学 访谈录 苏联专家 训练班 新冠疫情、流媒体崛起与国际电影节新秩序 被引量:9 2022年 本文通过对电影节研究中三个关键词“声望等级体系”“电影节网络”及“欢聚性”的梳理,描述了新冠疫情对国际电影节的影响。一方面,疫情打乱了与声望等级体系密切相关的电影节日历,同时也因为旅行限制等因素导致了电影节的“欢聚性”被严重破坏;另一方面,疫情所致的流媒体平台市场份额激增,使得原有的电影节网络被进一步打破,加速了此前就已经开始的国际电影节新秩序转向。在此基础上,本文也讨论了后疫情时代“全球电影节新秩序”的方向。 王垚关键词:流媒体平台 全球电影节网络中的伊朗电影 2024年 伊朗电影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频繁入围重要国际电影节,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次获得重要奖项,一些伊朗重要电影导演经由国际电影节成为国际影坛上的明星人物,儿童片和社会剧两类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全球电影为视角,在对伊朗电影与国际电影节关系的历史考察中梳理了伊朗电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电影节上的情况,以重要导演为案例讨论了他们与国际电影节的关系,分析其声誉的形成过程,讨论了伊朗电影通过国际电影节而获得的全球影响。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伊朗电影人的海外创作及伊朗裔离散影人的创作情况,并进而讨论了国别电影框架的有效性。 王垚关键词:伊朗电影 国际电影节 儿童片 社会剧 卢奇安·平蒂列的电影:现代主义、政治讽刺与后冷战议题 2019年 本文从艺术手法和意识形态书写两个层面,分析了罗马尼亚著名导演卢奇安·平蒂列的电影创作,指出他的作品可以分为冷战终结前后的两个时期,有着一脉相承的明确的现代主义电影手法;同时他也擅长通过营造荒诞的情境来进行政治讽刺,尤其是冷战终结之后的作品,直接指向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算和当下社会的复杂现实情境。此外,本文还将他的创作放置在国际艺术电影的语境之下,分析了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终结以来成为罗马尼亚代表性导演的原因,并讨论了他对罗马尼亚新浪潮导演的重要影响。 王垚关键词:后冷战 国际电影节 《难忘的夏天》中的微妙配方:拒绝忧郁 被引量:1 2019年 卢奇安平蒂列在他的电影作品《难忘的夏天》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简洁和有才华地重建了罗马尼亚及其军队历史上不那么辉煌的一段历史。本文将这部影片放置于历史背景和现实语境之中进行分析,指出平蒂列是如何并为何要在影片中提供一个“巴尔干地区后共产主义式的再巴尔干化”(post-communist re-balkanization of the Balkans)的绝佳例子。 马里安·楚楚伊 王垚关键词:巴尔干半岛 民族战争 政治正确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010—2019年德语国家电影回顾:瑞士、奥地利与德国的电影 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是本刊“2010—2019世界电影回顾”策划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伊莎贝拉·魏特(Isabella Wolte)博士协调,维也纳电影学院的三位学者共同撰写,介绍了使用德语的国家瑞士、奥地利和德国的电影情况。其中对《西部》和《小小乔》的案例研究由克劳迪娅·瓦尔肯斯坦纳-普雷施尔教授单独撰写。 孙莅(译) 王垚关键词:电影产业 郑洞天教授艺术教学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2024年 2024年6月24日,郑洞天教授艺术教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召开,研讨会由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王瑞教授主持。会上,郑洞天教授与领导、嘉宾们共同回忆、总结了郑洞天教授创作、教学和研究写作的成就,并共同展望了北京电影学院教育事业。 钱军 扈强 郑洞天 邓光辉 贾樟柯 李少红 谢飞 尹力 戴锦华 丁亚平 陆绍阳 皇甫宜川 张卫 皇甫宜川 杨超 李镇关键词:艺术教学 嘉宾 东欧国家电影近况研究(2009-2013) 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从电影产业角度出发,对2009-2013年的东欧各国电影产业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电影节机制对东欧电影产生的影响,并对近年来东欧电影中表现出的文化趋向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罗马尼亚新浪潮"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并对"格鲁吉亚电影开花期"进行了介绍。 王垚关键词:票房 《雪豹》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2024年 2024年4月21日,影片《雪豹》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召开。研讨会由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教授主持。会上,许多学者回忆了与万玛才旦导演的交往经历,通过对影片《雪豹》的观摩抒发对万玛才旦导演的缅怀之情。作为导演、老师、教授的万玛才旦刘智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导演“有朝一日,如果尘世将你遗忘,你可以告诉沉静的大地:我在流淌。对迅疾的流水说:我将停驻”。这是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写给后人的高远光辉。 刘智海 侯克明 朱枫 沈嘉熠 万传法 向宇 李九如 闫怀康 于帆 于帆 赵斌 叶航 王垚关键词:中国电影文化 里尔克 “东愁”与怀旧的政治学——从《再见列宁!》到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 被引量:6 2018年 "后冷战"时代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电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就是如何处理苏、东剧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后冷战"初期,东欧电影一度成为国际电影节上的焦点,许多被禁映多年的电影重见天日,同时大批以社会主义历史和苏、东剧变为背景的电影被拍摄出来,其中社会主义历史作为负面因素是必备的故事要件,这些电影共同建构一种关于东欧历史与现实的想象。进入21世纪后,虽然社会主义历史仍然是影片经常参照的背景,但是叙述方式和呈现态度发生明显的转变,出现两条新的叙事路径:一是"社会主义怀旧",二是在此基础上的批判性反思。前者如名噪一时的影片《再见列宁!》,后者则以最近的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为代表。"东愁"作为一个描述这种意识形态新动向的关键词,既概括一种情感结构和社会心理机制,又反映这些电影所引发的理论和社会问题,凸显21世纪以来东欧国家的电影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王垚关键词:后冷战 齐奥塞斯库 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