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

作品数:120 被引量:814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经济管理
  • 3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天文地球
  • 11篇农业科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土地利用
  • 9篇生态
  • 8篇气溶胶
  • 8篇气溶胶光学
  • 8篇气溶胶光学厚...
  • 8篇京津
  • 8篇京津冀
  • 8篇耕地
  • 8篇光学厚度
  • 8篇AOD
  • 7篇土壤
  • 7篇可持续发展
  • 7篇可持续利用
  • 6篇遥感
  • 6篇农业
  • 6篇PM
  • 5篇生态系统
  • 5篇土地覆被
  • 4篇指标体系
  • 4篇土地资源

机构

  • 120篇河北师范大学
  • 13篇河北省环境演...
  • 9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河北经贸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地图出版...
  • 4篇河北女子职业...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河北省科学院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泰山学院
  • 3篇国土资源
  • 3篇河北省气候中...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北省气象与...
  • 2篇中国人民保险...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20篇王卫
  • 12篇刘劲松
  • 8篇王丽艳
  • 8篇冯忠江
  • 7篇袁金国
  • 7篇石晓丽
  • 7篇高伟明
  • 6篇韩芳
  • 5篇白琳红
  • 5篇商彦蕊
  • 5篇宋素青
  • 5篇陈辉
  • 5篇韩素卿
  • 4篇卢纪临
  • 4篇许学工
  • 4篇赵媛
  • 4篇李夫星
  • 4篇王静爱
  • 4篇左伟
  • 4篇张磊

传媒

  • 11篇河北师范大学...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国土与自然资...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4篇自然地理学创...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河北遥感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3篇“土地变化科...
  • 2篇经济论坛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经济地理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生态经济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土地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 12篇2004
  • 7篇2003
  • 6篇2002
  • 5篇2001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作物灾害损失率分区及保险费率研究(简报)
1996年
农作物灾害损失率分区及保险费率研究(简报)刘濂王卫李双成(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050016,石家庄;第一作者62岁,女,教授)关键词多年平均损失率分区;双层控制体系农业保险是保险事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提高整个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称它是...
刘濂王卫李双成
关键词:农业保险作物保险费率
河北省贫困区域的时空变化分析
贫困是一种与人类发展进程相伴生的社会现象.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贫困的困扰,我国自1986年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扶贫以来,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尤其是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后,全国2.2亿农村贫困人口解决...
石晓丽王卫
关键词:贫困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
文献传递
CLUE-S模型原理与结构及其应用进展被引量:44
2010年
空间模型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方法,CLUE-S模型是这类模型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该文分析了CLUE-S模型的运行原理和结构组成,指出:CLUE-S模型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处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竞争关系,在综合考虑诸多限制因素和转换规则的前提下,通过反复迭代运算,把土地利用变化类型逐步分配到一定的空间单元中,将模拟结果精确直观地反映到空间位置,是一个较好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模型5个组成模块的机理结构和6个参数文件的特征,并对参数内涵和设置规则进行了介绍。最后概述了CLUE-S模型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分析了CLUE-S模型的应用前景和领域及模型的不足之处。
王丽艳张学儒张华王卫
关键词:CLUE-S模型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泰安市城镇化道路的选择被引量:2
2009年
结合泰安市城市化的进程,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提出了泰安市要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
杨炯丁敏王卫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城镇化
河北省海洋资源比较优势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在分析比较环渤海地区主要的海洋资源,确定河北省海洋资源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宋素青高伟明王卫
关键词:海洋资源比较优势
基于土地差别化供给视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河北省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间矛盾日益凸显,土地差别化供给是解决当前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从土地差别化供给角度对河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水资源承载力、环境质量、自然灾害危险性3个领域层、8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分法评价出河北省各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将149个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分为高水平区、中高水平区、中低水平区和低水平区4个等级,并结合评价结果对河北省土地差别化供给从供给量和供给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王小伟王卫王丽艳石晓丽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
京津冀内陆平原区PM_(2.5)浓度时空变化定量模拟被引量:32
2018年
近年来我国京津冀地区霾污染日趋严重,为揭示该地区PM_(2.5)时空变化特征,以京津冀内陆平原为研究区,以MODIS AOD数据作为主要预测因子,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建立研究区2013~2014年AOD-PM_(2.5)逐日变化的关系模型.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拟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对AOD-PM_(2.5)进行时间上的校准能够提高二者间的相关性,模型拟合的PM_(2.5)质量浓度与地面实测值间的R^2为0.78,经过交叉验证后R^2为0.70,RMSE、RPE分别为20.80μg·m^(-3)、28.76%.针对研究区冬季AOD有效值非随机性缺失带来的采样偏差,用校正因子对模型预测的2013~2014年间PM_(2.5)平均浓度进行校正,结果表明研究区内PM_(2.5)平均浓度均高于75μg·m^(-3),南部和西部地区的PM_(2.5)浓度相对较高,北部和东部地区PM_(2.5)浓度相对较低,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效应模型能够适用于近地面PM_(2.5)监测,也为该区域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郝静孙成郭兴宇王卫刘方田党海燕
关键词:PM2.5气溶胶光学厚度混合效应模型
基于谐波分析和线性混合模型的河北平原区土地覆被分类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土地覆被分类是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基础数据和关键环节。以16d合成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谐波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物候特征差异,引入谐波特征值构建线性混合模型,提取不同端元的丰度值。从土地覆被类型较齐全、谐波特征具有代表性的石家庄地区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上选择训练样本,确定MODIS纯净像元和混合像元的划分阈值,对河北平原区进行土地覆被分类制图。结果表明,与河北省县级土地调查统计数据对比,一年两熟耕地、一年一熟耕地、园地及有林地、自然陆地表面的总量精度分别为90.19%、86.17%、85.96%和77.82%,平均总量精度为85.03%;与石家庄地区9个县(市)一年两熟耕地和一年一熟耕地基于TM的分类结果对比,平均面积相对误差分别为10.25%、13.98%。受粗空间分辨率和合成周期、水热条件以及种植模式破碎化限制,混合像元主要集中在河北平原中东部地区,一年两熟耕地、一年一熟耕地、园地及有林地混合面积比重较大。
张连翀王卫
关键词:谐波分析线性混合模型混合像元
我国边际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中国是土地退化十分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和草场过度利用等是土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治理土地退化是中国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基本任务。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目标的基础,该文试图在国...
王卫李秀彬
关键词: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
文献传递
基于DVBS系统的地学遥感数据基础平台的构建
2008年
以DVBS数据接收系统为轴心,以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依托校园局域网络实现遥感数据集中存储和分布式分析处理,有效地提高了DVBS数据接收平台的性价比,有效地支持了多学科的科研工作,为不同学科组的成果交流及综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地理学、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在宏观尺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条件的改善。
刘劲松卢纪临王卫张磊
关键词:数据共享FTP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