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则娅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3篇手术
  • 2篇婴儿
  • 2篇幽门狭窄
  • 2篇骶管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肥厚性...
  • 2篇小儿
  • 2篇肥厚性
  • 2篇肥厚性幽门狭...
  • 1篇氧化亚氮
  • 1篇用药
  • 1篇幽门环肌
  • 1篇幽门环肌切开...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手术麻醉
  • 1篇七氟烷
  • 1篇切开

机构

  • 6篇上海市儿童医...

作者

  • 6篇王则娅
  • 3篇金泉英
  • 3篇付月珍
  • 2篇王春
  • 1篇马亚萍
  • 1篇周益人
  • 1篇姜燕
  • 1篇王浩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2005全国...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连体新生儿分离术麻醉处理一例体会被引量:1
2003年
王浩金泉英王则娅付月珍
关键词:分离术麻醉处理
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采用骶管麻醉的探讨被引量:3
2001年
王则娅
关键词: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骶管麻醉幽门环肌切开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小儿氯胺酮和咪唑安定、丙泊酚联合用药的临床观察
2006年
目的通过氯胺酮和咪唑安定、丙泊酚联合用药的临床观察,为小儿氯胺酮麻醉选择合理有效、经济安全的联合用药方法。方法选择ASAⅠ ̄Ⅱ级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成四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组(KM组)、氯胺酮加丙泊酚组(KP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和丙泊酚组(KMP组),记录麻醉前、诱导后、切皮、结扎疝囊及术毕时的HR、MBP、SPO2并统计分析,观察术毕麻醉复苏情况,比较苏醒时间和氯胺酮加药次数。结果与术前比较,K组的HR仅在诱导后和术毕有显著性差异;三组联合用药组的HR在每一个时点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KP组的MBP除切皮外三个时点呈显著性差异,KMP组诱导后术毕呈非常显著性差异,KM组仅术毕呈非常显著性差异;三组联合用药组中KM组和KMP组的SPO2在诱导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KP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K组比较,KMP组仅诱导后的MBP有显著性差异;KM组每一个时点的MBP有显著性差异;而KP组结扎、术毕的HR以及诱导后、切皮、结扎时的MBP有显著性差异,诱导后的SPO2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K组比较,KMP组氯胺酮加药次数明显减少,呈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病人术后均无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K组最高,达26.67%,三组联合用药组均低于15%。结论就本研究而言,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使用麻醉效能强,血液动力学平稳,苏醒快,缺点是明显的呼吸抑制,但与另两组联合用药组相比,控制好丙泊酚用药速度,氯胺酮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短小的先天性畸形矫治术是一种更为可取的麻醉方法。
金泉英付月珍马亚萍周益人王则娅王春
关键词:氯胺酮咪唑安定丙泊酚联合用药小儿麻醉
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的分析总结
2001年
王则娅
关键词: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外科手术骶管阻滞麻醉
一例危重早产儿两次手术麻醉的处理体会
小儿麻醉与成人麻醉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危重的早产儿与其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儿在麻醉的选择与处理上相比则需更为小心谨慎。现将一例在46天内两次手术的危重早产儿的麻醉体会做一报告供大家参考。
王则娅
关键词:危重早产儿手术麻醉
文献传递
七氟烷/氧化亚氮全凭吸入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小儿全凭吸入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小儿30例。麻醉诱导采用5%七氟烷、60%氧化亚氮,流量5 L/min(氧气2 L/min、氧化亚氮3 L/min),观察并记录从吸入麻醉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内插管时间,评定插管条件。麻醉维持吸入七氟烷及氧化亚氮,氧气1 L/min、氧化亚氮1 L/min,记录停止吸入麻醉药至患儿有目的的挣扎活动的时间、气管导管拔出的时间、出麻醉复苏室的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及苏醒时的不良反应。记录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时的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74.80±25.80)s,气管内插管时间(232.25±58.88)s,气管插管条件为优21例,良8例,差1例。停止吸入麻醉药至患儿有目的的挣扎活动的时间(8.83±5.65)min,气管导管拔管的时间(13.19±6.75)min,出麻醉复苏室的时间(18.97±6.27)min。另外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时的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后的血压较诱导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皮时的血压进一步下降,与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的血压相比P〈0.01。结论:七氟烷诱导平稳,苏醒快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小儿吸入麻醉药。
金泉英付月珍王春姜燕王则娅
关键词:七氟烷氧化亚氮全麻小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