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认知及神经机制研究
- 区分自我和他人是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也是社会交往的关键。个体普遍具有稳定的自我加工优势,这种能力的典型代表为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即个体对自我面孔加工比其他面孔快而准确。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产生原因的典型解释是自我面孔具有...
- 王凌云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功能性核磁共振
- 文献传递
- 两个目标之间的分心物对注意瞬脱大小的影响
- 注意瞬脱是发生在注意时间领域内的一种功能盲现象,是指当要求对相继快速呈现的间隔时间在200-500ms之间的两个目标进行报告时,对第二个目标的报告受到损害。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多围绕注意系统的结构瓶颈展开,这包括早期提出的...
- 王凌云隋洁张明
- 关键词:注意瞬脱
- 空间关联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
- 2009年
- 以听觉返回抑制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别排除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和任务难度两种影响因素,深入考察空间关联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空间关联的有无不是听觉返回抑制产生的必要条件;(2)刺激-反应计划方式对听觉返回抑制有显著影响;(3)任务难度对听觉返回抑制没有显著影响。
- 商应美张明王凌云
- 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被引量:25
- 2009年
- 综述了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1)高级中枢加工瓶颈形成的两阶段模型、中枢干扰理论、TLC假设和注意的延迟投入假设;(2)目标选择的控制瓶颈形成的输入过滤器与目标模板假说;(3)同时类型系列标记模型。最后从瓶颈理论在整个注意瞬脱理论中的片面性和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本身的不完善性两方面剖析了瓶颈理论的局限性。
- 张明王凌云
- 关键词:注意瞬脱注意定势
- 自我参照框架决定了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出现被引量:8
- 2011年
- 研究使用外显面孔再认实验(实验一)和内隐面孔感知实验(实验二)检验自我参照框架是否是自我面孔加工优势出现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假设。具有不同朝向(左或右)的被试自己面孔和朋友面孔呈现在视野中央,实验一中,被试的任务为参照自我框架(观察者角度)或他人框架(被观察的像的角度)判断自我面孔的朝向(忽视朋友面孔),或者判断朋友面孔的朝向(忽视自我面孔);实验二中,被试的任务为参照自我框架或他人框架判断所有面孔的朝向。结果表明:自我参照框架促进自我面孔加工优势的出现,而他人参照框架消减自我面孔优势,这种效应稳定地存在于外显和内隐两项任务中。并且,自我参照框架对自我优势效应的促进作用不依赖于面孔刺激背景。
- 王凌云张明隋洁
- 掩蔽线索引发的注意定向——易化和抑制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空间线索化范式,考察了阈下线索引发的外源性注意定向。实验一调控线索和掩蔽呈现时间设置最佳阈下参数;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采用检测和辨别任务,考察了多SOA下阈下线索引发的外源性空间注意定向。结果发现,无论在检测任务还是辨别任务中,阈下线索均可引发抑制效应,且完成辨别任务时得到了注意定向的双阶段效应———易化和抑制。这表明,在不需要意识参与下阈下线索可以引导注意,产生易化效应与抑制效应,后者的机制可能与返回抑制相同。
- 唐晓雨王凌云张明
- 关键词:SOA
- 参照框架调控自我面孔优势效应:来自ERP和fMRI的证据
- 自我面孔研究中,自我面孔加工显著快于其他面孔的现象被称作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先前研究表明,自我面孔优势的产生源于对自我面孔的加工采用自我参照框架(王凌云,张明,隋洁.自我参照框架决定了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出现,心理学报,20...
- 王凌云张明隋洁
- 关键词:ERPSFMRI
- 两个目标之间的分心物对注意瞬脱大小的影响
- 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AB)是在注意的时间领域研究内发现的一种现象,它的研究补充了一直以来只针对空间领域的注意研究,使关于注意的研究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入,更有利于揭示人类意识的本质。注意瞬脱作为一...
- 王凌云
- 关键词:注意瞬脱基础心理学
- 文献传递
- 自我面孔加工对空间注意的调控
- 利用Posner的空间线索范式,三个行为实验旨在探寻自我面孔对空间注意的调控作用.在实验一中,自我或者朋友面孔作为内源性线索出现在视野中央,通过面孔朝左或者朝右来提示目标将要出现的位置,提示有效性为75%.结果发现,与朋...
- 刘明慧王凌云隋洁张明
- 自我面孔对空间注意的调控:来自Posner空间线索范式的证据(英文)被引量:7
- 2012年
- 利用Posner的空间线索范式,三个实验旨在探寻自我面孔作为具有特殊性的刺激对空间注意的调控作用。在实验一中,自我或者熟悉的面孔作为内源性线索出现在视野中央,通过朝左或者朝右来提示目标将要出现的位置。实验一的结果发现,与熟悉的面孔相比较,自我面孔产生了更大的提示效应。这意味着当自我面孔与任务相关时,对提示位置的易化优于熟悉的面孔。与之相反的是,在实验二(面孔为小图)和实验三(面孔为大图)中,自我或熟悉的面孔与目标同时呈现,作为与任务无关的刺激呈现在目标出现的另一侧视野中。结果发现,自我面孔和熟悉的面孔同样捕获目标位置的空间注意。然而,研究并没有发现自我面孔与熟悉面孔在捕获注意上的差异。这一结果也许暗示着在注意捕获的过程中,面孔效应太大而因此掩盖了自我效应的出现。这些发现表明自我面孔之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刺激不仅受感知过程的影响,还依赖于与任务的关系。
- 刘明慧王凌云隋洁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