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明香

作品数:38 被引量:36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渔业
  • 8篇遥感
  • 7篇黄河
  • 7篇黄河口
  • 5篇渔业资源
  • 5篇江豚
  • 5篇海表
  • 5篇海表温度
  • 4篇越冬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湿地
  • 4篇外海
  • 4篇黄海中南部
  • 3篇渔场
  • 3篇渔业生物
  • 3篇智利外海
  • 3篇生态系统健康
  • 3篇种群
  • 3篇近岸
  • 3篇环境因子

机构

  • 32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山东黄河三角...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潍坊工程职业...

作者

  • 37篇牛明香
  • 20篇王俊
  • 12篇左涛
  • 8篇李显森
  • 4篇赵庚星
  • 4篇袁伟
  • 4篇戴芳群
  • 2篇陈瑞盛
  • 2篇孙坚强
  • 2篇吴强
  • 1篇姜祖辉
  • 1篇张波
  • 1篇林群
  • 1篇栾青杉
  • 1篇赵宪勇
  • 1篇金显仕
  • 1篇徐宾铎
  • 1篇邹晓荣
  • 1篇孙珊
  • 1篇朱建成

传媒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 5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水资源保护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学与国土...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南方水产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水产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4
  • 1篇200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湿地研究浅探被引量:17
2003年
湿地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较系统地讨论了湿地分类、湿地评价、湿地模型以及湿地的开发、保护、恢复与重建,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牛明香赵庚星李尊英
关键词:湿地保护湿地恢复
黄海鳀鱼时空分布季节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1986—2010年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技术,从不同角度阐明在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的双重胁迫下,黄海鳀鱼资源密度时空分布及其变动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鳀鱼空间分布趋势变化明显,冬季,资源密度从调查区域东北部向岸边和南部水域递减,春季,与冬季相反,资源密度由岸边向东部水域递减,夏季,整体上资源密度呈北高南低的趋势,但高值点散乱分布,秋季,与冬季相似,资源密度由东部水域向岸边环形递减,但变化梯度较冬季缓和;鳀鱼资源密度重心季节变化明显,但不同年代变化规律并不相同;1986—2010年,春、夏和秋3个季节,鳀鱼资源密度重心均向北移动,冬季,资源密度重心年间变化明显,但无整体迁移规律;不同季节,鳀鱼资源密度高值聚集区空间分布位置不同。
牛明香王俊袁伟朱建成戴芳群
关键词:鳀鱼GIS
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20年
本文以莱州湾2009年夏季(8月)、秋季(10月)及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4个季节大型底栖动物资料为基础,对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探讨了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4个航次中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272种,其中包括环节动物多毛类122种,软体动物46种,甲壳动物64种,棘皮动物18种,鱼类9种,其他类13种。调查海域平均丰度为(1 102.56±216.32) ind./m2,多毛类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平均生物量为(28.16±8.45) g/m2,软体动物占据优势。丰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低值区位于莱州湾西部黄河口邻近海域,高值区位于渤海中部海域。丰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高,秋季其次,春季最低。多毛类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lata)、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紫壳阿文蛤(Alvenius ojianus)等是莱州湾调查海域的优势种。通过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类出现小型化的趋势。
袁伟王俊王俊牛明香左涛时永强牛明香
关键词:黄河口丰度生物量大型底栖动物
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探讨被引量:11
2016年
在探讨河口生态系统特征和健康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健康的完整性出发寻求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适宜指标。根据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在充分考虑黄河河口区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从黄河河口区的生物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管理措施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筛选出50个评价指标,并对每个指标的获取方式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构建了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一个由目标层、子系统、准则层、指标层构成的4层递阶层次指标体系结构。
牛明香王俊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PSR模型
黄海北部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及其变化被引量:14
2011年
根据2010年5月和8月对黄海北部渔业资源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黄海北部鱼类群落共有9种重要种类,与5月相比,8月没有游泳动物食性鱼类,广食性鱼类减少,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比例大大增加。黄海北部鱼类群落在5月和8月总摄食量分别为0.5万t和19.6万t,细长脚、中华哲水蚤、脊腹褐虾、中华安乐虾、小黄鱼和鳀是黄海北部鱼类群落被摄食量最高的6种主要饵料种类。1985年至2010年的25年间,黄海北部鱼类群落的优势种更替,游泳动物食性鱼类减少,广食性鱼类增多;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每10年下降0.24,尽管近10年的下降速度有所放慢,但仍远远高于渤海和黄海中南部的下降速度。
张波吴强牛明香金显仕
关键词:黄海北部鱼类群落摄食量营养级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春季东亚江豚分布规律被引量:3
2022年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渤黄海水域仅有的常见鲸类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是东亚江豚重要分布区,但对其分布特征了解十分有限,因而,在该水域开展东亚江豚种群分布调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通过确认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声信号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实现了对春季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空间分布的观测。结果表明,春季东亚江豚对该水域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主要分布于黄河口北部及莱州湾中部两个区域。此外,也仅在这两个区域探测到鱼类的声信号,特别是莱州湾中部出现大量鱼类发声所形成的“合唱”。该结果为探究东亚江豚在渤海水域的种群分布特征、栖息地选择偏好和影响因素提供了基础数据,强调了水下人为噪声和发声鱼类资源的管理在东亚江豚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对该水域东亚江豚的保护政策制订至关重要。
程兆龙于国旭李永涛左涛牛明香牛明香
关键词:渔业资源噪声管理
基于生计渔业调查的黄河口西南侧潮间带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
2023年
基于2020年黄河口须子网生计渔业和生物组成周年监测数据,开展黄河口潮间带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评价须子网生产对黄河口渔业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口潮间带的渔业生物种类丰富,共鉴定记录61种生物,以鱼类和甲壳类居多。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组成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多样性水平以夏季7―8月较高,秋季10―11月较低;5―9月、10―11月组群分别具有较高的种类组成相似度。各类群的数量组成中,4―7月螺类数量居多,8月螺类和鱼类数量居多,9月鱼类数量居多,10―11月蟹类数量居多。鱼类是各调查月渔获的优势类群,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鱼夋](Liza haematocheila)为各调查月都出现的优势种。个体大小–频数百分比分布显示,黄河口潮间带是小型渔业生物以及多种幼鱼分布的重要区域。4―9月,渔获物的主体均由个体重量<2 g的生物组成(44%~82%),鱼类以个体质量<20 g为主,优势种类组成月更替明显。研究表明,开展须子网生计渔业调查和监测是采集黄河口沿岸咸、淡水交汇区潮间带包括鱼类补充群体在内的诸多渔业生物分布资料的有效途径。研究还表明,须子网渔业生产虽为黄河口沿岸当地传统的生计渔业,但其低选择性及在迁移通道的布设方式等易对渔业资源自然补充和增殖养护群体造成破坏,建议主管部门根据幼鱼种类组成和出现季节特征,重点在夏季和初秋季对该渔业的网目和布设区域进行相应管控。
张家旭左涛左明王安东王俊王俊
关键词:渔业资源潮间带黄河口
长岛海域东亚江豚种群密度和分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长岛海域是黄渤海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的热点分布区域之一。为了掌握长岛海域东亚江豚的种群密度与分布特征,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截线抽样法进行了5次东亚江豚目视考察。5次考察总航程2421 km,共发现东亚江豚614次,1156头次。相同月份调查种群遇见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月份种群遇见率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东亚江豚种群在该水域可能存在季节性迁移。按照考察月份对数据进行合并处理,长岛海域5月和10月东亚江豚平均种群密度为(0.56±0.11)头/km^(2)(0.46~0.68头/km^(2))和(3.63±0.25)头/km^(2)(3.38~3.88头/km^(2)),平均种群数量为(20209±202)头和(2971±681)头,这在目前已知所有东亚江豚分布区中是最高的。尽管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差异显著,但东亚江豚种群在长岛海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砣矶岛-大钦岛西北侧和东南侧均为高密度分布区,因此建议将该水域作为核心区域重点保护。此外,我们还建议未来加强对其迁移规律及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李永涛于国旭程兆龙左涛牛明香牛明香
关键词:种群数量动物保护
黄河口近岸海域[鱼夋]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
2023年
为探究黄河口近岸海域[鱼夋](Lizahaematocheila)的渔业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本研究根据2020年4—11月黄河口渔业生产定置网的采样数据,研究了黄河口水域重要渔业种类[鱼夋]群体的体长体重分布、体长–体重关系、繁殖、生长和死亡等渔业生物学特征和开发率。结果显示,[鱼夋]体长分布范围为45~460 mm,优势体长组为55~185 mm;体重范围为2~1100 g,优势体重组为2~80 g。方差分析表明,[鱼夋]的平均体长、体重均存在显著的月间差异;各月及全年[鱼夋]的体长–体重关系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生长类型为负异速生长。黄河口近岸海域,[鱼夋]在7月肥满度最大,而6月最小;产卵盛期为4—5月。[鱼夋]的生长速率为0.31a^(-1),总死亡系数为1.42a^(-1),自然死亡系数估算结果为0.51 a^(-1),捕捞死亡系数为0.91 a^(-1),其开发率为0.64,[鱼夋]种群资源被过度利用。定置网渔业生产对于黄河口渔业资源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尤其对幼鱼和补充群体资源影响较大,应对定置网渔业生产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张家旭王俊牛明香牛明香常雯左涛
关键词:黄河口定置网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黄河三角洲东营段海岸线变化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平均高潮线法提取了1986—2015年的海岸线,运用GIS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东营段面积的淤蚀变化、海岸线迁移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以及淤蚀变化与入海水沙的关系。结果表明:1986—1997年黄河三角洲东营段处于持续蚀退状态,蚀退面积约为180 km^2;1997—2006年淤积后面积相对稳定,2006年面积和1986年相差不大;自2008年开始呈现轻微蚀退状态;蚀退速率和淤积速率最快的时段分别为2011—2013年和1997—1999年。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显著,黄河入海口段变化最为剧烈,海岸线方向和形态不断变化,向海延伸;东营港及邻近岸段区域面积基本稳定;刁口段、莱州湾岸段年间淤进和蚀退交替进行,总体上均处于蚀退状态。黄河三角洲东营段海岸线变化主要受黄河流路变化、入海水沙和海水侵蚀的影响,黄河调水调沙工程的长期实施对于近年来河口海岸线的变迁具有深刻影响。
牛明香王俊
关键词:海岸线变化时空异质性遥感影像黄河三角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