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志贤

作品数:119 被引量:369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2篇干热
  • 67篇干热河谷
  • 23篇金沙江干热河...
  • 22篇土壤
  • 18篇元谋干热河谷
  • 14篇生态
  • 13篇农业
  • 12篇植物
  • 10篇水分
  • 9篇坡地
  • 8篇栽培
  • 8篇生态农业
  • 8篇生物量
  • 8篇水土
  • 8篇物量
  • 8篇利用效率
  • 8篇灌溉
  • 7篇养分
  • 7篇水土保持
  • 7篇人工林

机构

  • 119篇云南省农业科...
  • 11篇云南省水利水...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云南大学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19篇潘志贤
  • 84篇方海东
  • 74篇纪中华
  • 71篇岳学文
  • 47篇史亮涛
  • 46篇杨艳鲜
  • 35篇沙毓沧
  • 33篇何光熊
  • 26篇闫帮国
  • 21篇李纪潮
  • 21篇钱坤建
  • 20篇廖承飞
  • 19篇奎建蕊
  • 19篇王春雪
  • 19篇彭辉
  • 17篇李建增
  • 12篇张明忠
  • 12篇冯光恒
  • 9篇袁理春
  • 9篇方晋

传媒

  • 9篇西南农业学报
  • 9篇热带农业科学
  • 7篇热带作物学报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草业科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三峡环境与生...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5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体现生态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笔物质财富。如何让这笔物质文化、物质财富在全社会发挥最广泛的作用、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钱坤建岳学文奎建蕊方晋方海东潘志贤杨艳鲜纪中华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文明低碳经济
文献传递
生态系统恢复后干热河谷植物叶片N、P、K含量及物种优势度的变化被引量:6
2013年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比恢复区与对照区(干扰区)的植物叶片N、P、K含量、比值及其与优势度的关系,研究了生态系统恢复对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恢复显著降低了植物叶片的N、P含量以及P/K,对K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恢复区内植物叶片N、P、K含量均值分别为10.405、0.604和9.619g·kg-1,比对照区分别下降了16.9%、34.9%和4.7%.恢复区中植物优势度与叶片P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对照区植物优势度与叶片K含量的负相关关系最显著.生态系统恢复改变了N、P、K之间标度关系的斜率和截距.而恢复区与对照区同一物种间叶片N、P含量差别不显著.研究区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改变主要是由群落物种替代引起的.
闫帮国何光熊李纪潮钱坤建奎建蕊潘志贤史亮涛纪中华
关键词:生态系统恢复金沙江干热河谷
一种热带牧草加工饲料颗粒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带牧草加工饲料颗粒的方法,涉及食草动物饲料技术领域。该方法用混合料、食用盐、L-赖氨酸盐酸盐、含氮46%的尿素和丙酸钙为原料,其中混合料由混合牧草草粉65~70%和玉米粉30~35%组成,混合牧草草粉由...
张明忠纪中华史亮涛金杰何光熊龙会英邵庆勇潘志贤钱坤建杨艳鲜方海东岳学文彭辉奎建蕊严邦国李纪潮
文献传递
一种减缓冲沟侵蚀的治理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减缓冲沟侵蚀的治理方法,属水土保持技术领域。该方法由冲沟的选择,沟头治理,沟底治理和沟头壁治理四部分组成,冲沟为左或右冲沟壁的坡度≤45°和沟头壁的高度≤5米;在沟头上方种植麻疯树和车桑子呈倒U型的沟头上方缓...
彭辉纪中华潘志贤杨艳鲜岳学文钱坤建方晋奎建蕊方海东沙毓沧李建增袁理春史亮涛龙会英张明忠
元谋干热河谷退化荒坡、冲沟木豆造林技术被引量:2
2006年
元谋干热河谷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该区气候炎热干旱,植被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强烈,给造林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木豆根部具有根瘤,是干热河谷地区荒山、退耕还林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在对印度木豆多年适应性研究和木豆造林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了在该区域采用木豆进行造林的关键技术,即选择合适品种,采用鱼鳞坑或隔坡水平沟整地造林方式,施足底肥,直播造林,加强管理等。可为干热河谷区的造林提供参考。
杨艳鲜潘志贤纪中华廖承飞拜得珍方海东
关键词:木豆干热河谷造林技术
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4种植被恢复模式的8个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8个指标可分为3个主成分:①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全氮;②水解氮;③速效磷。这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7.763%,能够反映原指标的信息。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显示:阳坡林地>果园林地>罗望子林>阴坡林地。
彭辉杨艳鲜潘志贤岳学文闫帮国方海东纪中华
关键词:土壤肥力干热河谷主成分分析
金沙江干热河谷银合欢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通过干热河谷银合欢人工林对土壤改良效应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银合欢林具有很好的土壤改良效应,土壤有机质明显高于CK,在0~20 cm,20~40 cm和40~60 cm的土层中,比CK分别高52.61%,51.09%和43.52%,土壤有机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pH在0~20 cm,20~40 cm和40~60 cm的土层中,比CK分别低8.28%,2.41%和2.19%。全N含量上层土壤明显高于下层,水解N比CK高43.7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水解N呈现下降趋势,并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全P含量比CK高0.05 mg/kg,相差不是很明显。有效P含量与CK相差不是很明显,在不同土层深度有效P含量的变化非常一致。全K含量比CK高0.98 mg/kg,银合欢的生长对土壤全K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速效K含量平均为136.79 mg/kg,变化幅度较大,比CK高69.45 mg/kg,银合欢的生长对土壤速效K含量的影响明显。
方海东魏雅丽刘刚才杨艳鲜潘志贤纪中华
关键词:银合欢人工林土壤养分干热河谷金沙江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旱坡地不同生态农业模式土壤水分差异性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对干热河谷旱坡地Ⅰ(罗望子+木豆),Ⅱ(罗望子+木豆+柱花草),Ⅲ(罗望子+象草),Ⅳ(罗望子+自然草被)等4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0-40 cm土层水分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主要受自然降水的影响,雨季和旱季差异显著;不同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模式Ⅱ和模式Ⅳ有较强的保水持水能力;在雨水补给不足时,模式Ⅲ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最高,模式Ⅳ最低;土壤水分季节波动模式Ⅳ最小,模式Ⅲ波动最剧烈;雨季,4种模式具良好的层间补水能力,旱季,模式Ⅰ和Ⅱ土层间补水能力最强。总体上看,4种模式对干热河谷旱坡地的土壤水分均有一定的保持能力,但模式Ⅱ的保水持水能力最强,综合效益最好,更利于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杨艳鲜方海东潘志贤冯光恒沙毓沧纪中华杜波和寿甲
关键词:土壤水分旱坡地干热河谷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在地表凋落物周转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3年
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在植物响应环境变化,决定植物的生后效应中具有重要的偶联作用。为了阐明植物叶片生源要素含量对凋落物周转的影响,分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萨瓦纳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与凋落物周转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凋落物周转受到多重生源要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K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S、Mn、Mg元素具有负关系,表明K可能抑制凋落物的分解,而S、Mn、Mg元素可能会促进凋落物分解。在物种水平上K、S、Mn分别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K、S组合解释了16.93%的凋落物周转时间变异;样方水平上,K、S、Mn、Mg分别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虽然N对凋落物的周转时间影响不显著,但当N与K及其交互作用对凋落物周转时间解释了37.42%的变异。其它元素组合也可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凋落物周转时间的变异。多元要素的互作效应表明元素间可能存在拮抗和协同效应,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可能受到多重分解者的共同作用,而不同分解者会受到不同的元素限制。未来的研究应当注重N、P以外的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闫帮国纪中华何光熊史亮涛潘志贤李纪潮岳学文王春雪彭辉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生源要素干热河谷凋落物
一种地表径流收集小区的建设改进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表径流收集小区的建设改进方法,属水土保持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在需要进行地表径流水文研究的山坡上用石棉瓦为围栏材料、废旧铁油桶为径流收集桶材料,并同时设分流桶,以保证暴雨情况下收集的径流量依然准确。径流收集桶...
王春雪纪中华方海东潘志贤闫帮国岳学文李纪潮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