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婷婷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乳腺
  • 5篇手术
  • 4篇腺癌
  • 3篇乳腺癌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肿瘤
  • 3篇腺肿瘤
  • 3篇甲状腺
  • 3篇病理
  • 2篇单孔
  • 2篇单孔腔镜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分析
  • 2篇手术策略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良恶性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潘婷婷
  • 3篇叶磊
  • 2篇张恒
  • 1篇王静
  • 1篇刘鹏
  • 1篇江琳
  • 1篇刘岩岩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定量分析周围区域弹性硬度在评估乳腺病灶良恶性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分析乳腺病灶周边硬度对判断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诊断为乳腺癌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共60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31个,恶性病灶29个。测量并记录每个病灶弹性模量值[最大值(E_(max))、最小值(E_(min))、平均值(E_(mean))、标准差(E_(sd))]和病灶周围区域(Shell 1.0、2.0、3.0 mm)的弹性模量值,同时比较“硬环征”的表现情况。比较良、恶性病灶及周围组织弹性模量值之间的差异。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比较各弹性模量的曲线下面积(AUC),获得诊断价值最大的弹性模量。最后比较BI-RADS分类、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组患者年龄小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组病灶最大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硬环征”发生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组病灶内部及周围的弹性模量E_(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E_(mean)、E_(max)、E_(sd)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弹性模量(E_(mean)、E_(max)、E_(sd))的ROC显示,Shell 2.0 mm E_(max)的AUC为所有弹性模量中最大,为0.843,截断值为97.06,敏感度82.76%,特异度74.19%。BIRADS分类、Shell 2.0 mm E_(max)两者联合获得的ROC曲线,AUC值为0.965,敏感度93.1%,特异度93.5%。结论常规超声BI-RADS分类、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相联合,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良、恶性病灶诊断准确率。
叶磊汪林刘卫勇潘婷婷
关键词:剪切波弹性成像乳腺
颏下入路颌下吸脂整形后单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一种新的手术策略被引量:7
2022年
背景与目的:经颏下单孔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切口隐匿的优势,但对于颌下脂肪堆积(俗称“双下巴”)的患者,颏下切口不易隐藏,直接影响美容效果,且临床上有美容要求的该类甲状腺癌患者并不少见。为此,笔者探索了一种新的手术策略——经颏下入路颌下吸脂整形后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本文通过介绍1例采用该方法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21年12月完成“颏下入路颌下吸脂整形后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3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1 h,术后第1天正常饮食,术后第3天出院,颈部皮肤平整,无皮下积血、积液,无感染,无皮下淤血,无声音嘶哑,无低钙性手足麻木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颌下无明显堆积的脂肪,颈部自然体位时甲状腺癌手术切口疤痕位于颏下凹陷处,不易察觉,患者对重塑的颌颈部自然轮廓满意。结论:对于颌下脂肪堆积的甲状腺癌患者,经颏下入路颌下吸脂整形后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在隐藏甲状腺手术的切口的同时能满足患者对“双下巴”的整形要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马小鹏赵沨吴德林潘婷婷宛凌峰张恒江琳余姜玲刘迎春郎中亮
关键词:美容技术
“隧道剪开”精细皮瓣游离技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与目的:游离皮瓣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重要步骤之一,单独采用电刀或手术刀游离皮瓣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隧道剪开”的方法来游离皮瓣,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2019年12月7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刀组(20例)、手术刀组(20例)、隧道剪开组(30例),术中分别采用电刀、手术刀、“隧道剪开”法游离皮瓣,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游离皮瓣时间及失血量、术后15 d引流量、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隧道剪开组游离皮瓣时的出血量、游离皮瓣时间、术后引流量(总引流量、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均明显少于电刀组和手术刀组(均P<0.05)。术后电刀组皮瓣坏死1例(5.0%),皮下积液2例(10.0%);手术刀组皮瓣坏死1例(5.0%),皮下积液1例(5.0%);隧道剪开组无皮瓣坏死、无皮下积液发生,但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剪开法”精细皮瓣游离技术综合了电刀、手术刀游离方法的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德林许怀生潘婷婷潘婉婉董孟浩赵沨马小鹏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性游离组织瓣
C1QL1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9年
目的:探讨C1QL1(C1q-like-1)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HCC组织中C1Q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用qRT-PCR及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1QL1蛋白的表达。结果:80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5例(68.8%)HCC组织中C1QL1蛋白呈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8例(10%)C1QL1蛋白呈高表达,两组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C1QL1在HCC中的表达与有无乙肝病史(P=0.021)、肿瘤的大小(P=0.003)、血管侵犯(P=0.003)、TNM分期(P=0.002)及Edmondson分级(P=0.002)相关,而与年龄(P=0.758)、性别(P=0.672)、甲胎蛋白(AFP)(P=0.191)、肿瘤数目(P=0.877)、Child-Pugh分级(P=0.866)、肿瘤包膜完整程度(P=0.238)和肝硬化程度(P=0.316)均无关。qRT-PCR及Western blot 均显示HCC组织中C1QL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1,P<0. 001)。结论:在HCC组织中,C1QL1蛋白呈高表达,而C1QL1的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胡源许戈良荚卫东潘婷婷余继海黄玫周杭城
关键词:肝细胞癌WESTERNBLOTQRT-PCR
老年男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预后资料,研究老年男性乳腺癌复发以及总体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7例患者(44. 7%)术后发生复发,主要以局部胸壁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复发为主(23. 7%),其次是肺、肝脏、脑以及骨转移(21.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激素受体ER和PR表达,术后是否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TNM分期以及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老年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以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关键。
孔源潘婷婷陈昭琳马小鹏邓福生
关键词:预后存活率分析
荧光导航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病变导管切除术
2020年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病理性乳头溢液需要手术切除病变的乳腺导管,近些年来,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作为一种荧光显影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我们将ICG注入病变导管,利用红外成像仪,使得病变导管在皮肤表面投影成像,能在术前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精确切除病变导管。
潘婉婉马小鹏吴德林潘婷婷许乔孔源刘鹏杨睿婕张如
关键词:乳头溢液吲哚菁绿手术
二维灰阶超声分析BI-RADS 4类乳腺结节评估上调的原因
2021年
目的分析二维灰阶超声对BI-RADS 4类乳腺结节评估上调的原因,提高超声识别乳腺良性结节的能力,减少过度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因乳腺结节住院患者380例,依据病理结果将超声BI-RADS 4类乳腺结节分为2组,结节上调组及结节一致组。将乳腺结节为良性但超声BI-RADS 4类结节认为结节上调组,其中女性68例,男性2例,年龄26~76岁(48.43±11.52岁);将乳腺结节为恶性且超声BI-RADS 4类结节认为结节一致组,其中女性310例,男性0例,年龄26~87岁(52.84±11.28岁)。分析两组声像图征象,总结超声对BI-RADS 4类乳腺结节评估上调的原因,进行鉴别诊断。结果380例患者中,结节上调组70例(18.42%),结节一致组310例(81.58%)。结节上调组中乳腺纤维腺瘤13例(18.57%),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17.14%),乳腺腺病7例(10.00%),非哺乳期乳腺炎5例(7.14%),良性叶状肿瘤3例(4.29%),男性乳腺发育2例(2.86%),乳腺小叶萎缩1例(1.43%),2种以上良性结节并发27例(38.57%);结节一致组中乳腺癌310例(100%)。超声征象:结节上调组中边界清晰,纵横比<1,边缘光整或呈大分叶状,粗大钙化多见,结节一致组中边界不清晰,纵横比>1,边缘成角或微小分叶状,微钙化多见,2组超声征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识别超声乳腺结节良、恶性征象,减少主观性诊断,能有效提高超声诊断良性结节准确率,提高诊断自信。
王传阳刘卫勇叶磊潘婷婷
关键词:乳腺良性结节超声征象
一种新的手术策略:完全经颏下单孔腔镜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与目的:传统开放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采用颈部“L形”或者“低领式长弧形”切口,手术创伤大且在颈部留下较大瘢痕。由于颈部操作空间小、解剖复杂,采用腔镜技术清扫侧颈部淋巴结难度亦较大。为此,笔者探索了一种新的手术策略—完全经颏下单孔腔镜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本文通过介绍1例采用该术式行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患者的资料,初步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22年9月完成“完全经颏下单孔腔镜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1 h,术后第5天出院,无感染,无声音嘶哑,无低钙性手足麻木等并发症。患者颈部自然体位时手术切口瘢痕位于颏下凹陷处,相对隐蔽不易被发现,患者对颏下切口满意。结论:采用“颏下单孔”入路行腔镜下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初步判断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无明显术野盲区、切口瘢痕隐蔽等优势。
马小鹏赵沨邢志伟宛凌峰张恒潘婷婷余姜玲王子康吴德林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
温度和pH双重响应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药物控制释放研究
智能水凝胶作为一种亲水性的刺激响应性聚合物材料,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近来,在多重刺激以及快速刺激响应聚合物水凝胶方面的深入研究,使得智能水凝胶的应用研究具有更广阔的前景。本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
潘婷婷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点击化学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药物控制释放
文献传递
27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7例实性乳头状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浸润将SPC分为两组,即单纯SPC组(12例)和SPC伴有浸润组(1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首发症状、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等的差异。结果发病年龄45~68岁,以血性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者16例(16/27,59.3%)。两组患者发病年龄、首发症状、肿瘤数目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0.3~5.5 cm,单纯SPC组和SPC伴浸润组患者间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行单纯全乳切除术,11例接受改良根治术,仅1例SPC伴有浸润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表达均阳性,两组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阳性表达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患者(70.4%)神经内分泌指标突触素、CD56或嗜铬素A表达阳性,两组间神经内分泌指标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止2017年7月31日,总体生存期4.5~47.5个月,中位生存期19.5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或者转移。结论 SPC好发于老年女性,常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或者乳头血性溢液,多预后较好,腋窝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不多见,SPC具有独特的病理及免疫表型,需与其他浸润性癌鉴别,避免过度手术治疗。
孔源潘婷婷马小鹏邓福生
关键词:乳腺癌神经内分泌病理特征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