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沙武田

作品数:155 被引量:572H指数:14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8篇历史地理
  • 9篇哲学宗教
  • 6篇艺术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0篇壁画
  • 19篇洞窟
  • 16篇功德
  • 14篇榆林窟
  • 14篇佛教
  • 13篇艺术
  • 12篇图像
  • 12篇供养人
  • 11篇营建
  • 10篇丝绸之路
  • 10篇画像
  • 10篇供养人画像
  • 9篇敦煌壁画
  • 9篇供养
  • 8篇信仰
  • 8篇粟特
  • 7篇义军
  • 7篇张议潮
  • 6篇粟特人
  • 6篇归义军

机构

  • 71篇敦煌研究院
  • 61篇陕西师范大学
  • 35篇兰州大学
  • 7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甘肃联合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甘肃省博物馆
  • 1篇甘肃省文物考...

作者

  • 152篇沙武田
  • 6篇李国
  • 4篇梁红
  • 3篇郑炳林
  • 2篇彭金章
  • 2篇赵蓉
  • 2篇王雨
  • 2篇张世奇
  • 2篇梁红
  • 2篇马俊锋
  • 1篇陈国科
  • 1篇赵晓星
  • 1篇郭海成
  • 1篇段小强
  • 1篇白天佑
  • 1篇张善庆
  • 1篇邰惠莉
  • 1篇汪万福
  • 1篇魏迎春
  • 1篇王丹炜

传媒

  • 37篇敦煌研究
  • 17篇敦煌学辑刊
  • 7篇西夏研究
  • 6篇丝绸之路研究...
  • 6篇艺术设计研究
  • 4篇考古与文物
  • 4篇中国藏学
  • 4篇藏学学刊
  • 4篇西夏学
  • 3篇文物
  • 3篇故宫博物院院...
  • 3篇丝绸之路
  • 3篇西藏研究
  • 3篇形象史学
  • 3篇西部考古
  • 2篇法音
  • 2篇文博
  • 2篇中原文物
  • 2篇西域研究
  • 1篇文物世界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12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2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莫高窟吐蕃期洞窟第359窟供养人画像研究——兼谈粟特九姓胡人对吐蕃统治敦煌的态度被引量:10
2010年
本文首先通过新发现于莫高窟第359窟的供养人画像题记的释读,表明该洞窟为吐蕃统治时期粟特九姓胡人石姓家族营建的功德窟。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供养像所反映的服饰新现象、洞窟功德主、粟特胡人对吐蕃统治的态度等问题作了探讨,最后回答了作为吐蕃期洞窟的特例第359窟供养人画像大量集中出现的原因。
沙武田
瓜州榆林窟第4窟为西夏洞窟考
2022年
榆林窟第4窟是一处在立体曼荼罗坛场下构建的显密圆融洞窟,其营建年代学术界争议较大。受制于瓜州经济政治等因素限制,有元一代在榆林窟的营建实况为重绘部分壁画或供养人以进行供养,实际并没有开展大规模新建洞窟行为。而洞窟中的西夏文题记残留,以及西夏晚期流行佛塔的绘制说明其年代应不晚于12-13世纪。早期藏传绘画母题及西夏绘画元素的应用,则进一步说明了榆林窟第4窟所具有的西夏属性。
杨艳丽沙武田
关键词:壁画艺术
吐蕃统治下一位唐人画师的民族情结——以瓜州榆林窟第25窟婚嫁图和老人入墓图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瓜州榆林窟第25窟的婚嫁图与老人入墓图,同在石窟主室北壁弥勒经变中。通过对两幅图像的仔细对照,发现了一些相似度很高的细节:出现同戴透额罗幞头的一身男子像、同行叉手礼的一身男子像、同画并排站立的三位唐装女子、画面构图中心的转移。以此现象为中心,具体分析两幅图像中的人物,相互之间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各自可以理解为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人生场景再现。尤其是在婚嫁图中行叉手礼、着吐蕃装的吐蕃新郎,而到了老人入墓图中却是身着唐服的形象,图像本身可以认为是一幅反映吐蕃人汉化的历史图像,但实际上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而是表达画师对吐蕃统治下"辫发易服"民族同化政策的不满与抵触,同时似乎赋予恢复唐人统治的政治寓意。
王雨沙武田
关键词:民族情结
千佛及其造像艺术被引量:13
2011年
千佛的经典依据及其界定 在佛教尊像谱系当中,有佛、菩萨、弟子、罗汉、天王、力士、天龙八部众等,其中单就佛像而言,小乘佛教讲只有一佛即释迦佛,而大乘佛教则主张佛有无数,如恒河沙。正所谓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大乘佛教世界有三佛、五佛、
沙武田
关键词:造像艺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天龙八部菩萨佛性
莫高窟石室瘗窟随葬波斯银币与中古敦煌佛教被引量:2
2013年
敦煌莫高窟北区瘗窟北222窟随葬一枚波斯萨珊银币,时代为隋末唐初,结合同时随葬的其他物品表明死者应该为一僧人,而且该瘗窟在葬俗方面也比较独特,为僧人合葬,也没有迁葬现象。僧人随葬代表财富的波斯银币,实与当时流行的三阶教葬俗有关,进而反映了敦煌佛教世俗性一面。至于波斯银币出现的背景,也当与这一时期大量粟特胡人在敦煌的活动有关。
沙武田
关键词:波斯银币三阶教
关于罗寄梅拍摄敦煌石窟图像资料被引量:2
2010年
敦煌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人类文明的宝藏,历经中国中古时代之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回鹘、元等多个朝代,一千六百余年时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敦煌的艺术家和无名工匠们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佛教艺术,计有800余所洞窟,壁画近50000余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对于这些精美艺术品和稀世珍宝的考察、研究,自20世纪初,特别是1900年“藏经洞”发现以来,就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探险家、
梁红沙武田
关键词:图像资料世界文化遗产人类文明中古时代佛教艺术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为绘塑结合“新样文殊变”试考
敦煌莫高窟第61窟是曹氏归义军时期营建的一所大窟,具体是为曹氏归义军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功德窟,其建成时间约在947~951年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力图复原第61窟中心佛坛上的彩塑造像为主题,阐明作者自己的观点。
沙武田梁红
敦煌西夏石窟营建史构建被引量:11
2018年
敦煌西夏石窟营建史的研究,由于受历史文献资料、洞窟文字资料的局限,又缺少供养人画像资料的佐证,加上洞窟图像资料信息解读的诸多瓶颈,再加上藏传佛教图像的引入,等等因素,最终导致长期以来对这一时段的洞窟营建史研究没有太大的进展。但仔细考察这一时期的洞窟,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营建特征,像重绘前期洞窟的基本营建方式及其特点,世家大族的衰败与集体式营建功德的可能性,使得西夏时期的洞窟营建与之前各时期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时代特征。作为西夏时期的洞窟,统治者党项人也必然要参与到敦煌石窟营建当中来,而这一点更具时代特性。另外,西夏时期对东千佛洞、榆林窟的营建也与莫高窟有较大的区别。
沙武田
关键词:世家大族党项人
吐蕃人与敦煌石窟营建——以莫高窟中唐第93窟为考察中心
莫高窟中唐第93窟新发现一些具有吐蕃文化与艺术特色的图像内容,主要包括:龛内屏风画中用于同时书写藏文与汉文的"T"、"(?)"、"(?)"形榜题框;龛内屏风画中的吐蕃装人物;窟顶西坡千佛中吐蕃艺术风格的坐姿主佛;特别的洞...
沙武田赵蓉
文献传递
归义军地方王权意识在洞窟中的体现
2023年
大中五年(851)唐始设归义军节度使,陷蕃六十余年的敦煌名义上重新归属于唐王朝,但自始至终,归义军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归义军时期,洞窟营建过程中所受的政治影响极大,供养人地位上升的迹象十分明显。曹氏时期,洞窟中突然大规模出现的龙凤藻井和《龙王礼佛图》正是王权意识在洞窟中的外化。此时期,“新样”文殊信仰在敦煌盛行并影响到了洞窟的营建,这与佛王思想、正统观念密切相关,其实质仍是归义军王权意识影响下的产物。
沙武田尹潇
关键词:供养人像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