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沙慧芳

作品数:70 被引量:35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3篇细胞
  • 42篇肺癌
  • 20篇肿瘤
  • 19篇小细胞
  • 19篇非小细胞
  • 18篇细胞肺癌
  • 18篇小细胞肺癌
  • 18篇非小细胞肺癌
  • 15篇蛋白
  • 15篇癌细胞
  • 14篇肺肿瘤
  • 10篇血管
  • 8篇腺癌
  • 8篇耐药
  • 8篇基因
  • 8篇肺癌细胞
  • 8篇肺腺癌
  • 8篇干细胞
  • 7篇内皮
  • 7篇骨髓

机构

  • 64篇上海市胸科医...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肺部肿...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生物技术公司

作者

  • 70篇沙慧芳
  • 40篇冯久贤
  • 29篇包国良
  • 23篇董强刚
  • 16篇顾伟勇
  • 12篇韩宝惠
  • 12篇江晓丰
  • 11篇王恩忠
  • 11篇杨晓华
  • 7篇孙强玲
  • 7篇龚乐罗
  • 6篇金长娟
  • 5篇储天晴
  • 5篇谭强
  • 5篇周允中
  • 5篇廖美琳
  • 4篇史振余
  • 4篇高志强
  • 3篇李春海
  • 3篇徐振晔

传媒

  • 10篇肿瘤
  • 7篇中国肺癌杂志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4篇上海医学
  • 3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西医结合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6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4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MDR-1基因对小鼠肺腺癌细胞耐药性产生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了解MDR 1基因表达与肺癌细胞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用FUGENTM6转染试剂将MDR 1基因导入小鼠Lewis肺腺癌细胞株 ( 3LL) ,建立了耐药细胞株 ( 3LL MDR 1)。用MTT方法测定细胞耐药性并观察异搏定对耐药的逆转效应 ,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示踪剂罗丹明1 2 3的摄取与排泄。结果 建立了一株能稳定表达P gp和对长春生物碱类、鬼臼毒素类具有显著耐药性的细胞株。免疫组化证实耐药细胞高度表达P gp糖蛋白。异搏定能部分逆转该细胞株的耐药性 ,且效应随着剂量递增 ,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耐药细胞对示踪剂的排泄作用显著高于亲代细胞。结论 通过基因转染实验 ,证明MDR
沙慧芳董强刚苏建中冯久贤包国良
关键词:LEWIS肺癌细胞多药耐药
不饱和脂肪酸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0
1994年
不饱和脂肪酸(LA)浓度为25μh/ml,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细胞和二倍体人胚肺细胞系(HLF)细胞抑制率分别为:98.4±2.2%,18.0±2.1%(P<0.001)。表现为对恶性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SPC-A1对5μg/mlLA无反应,1μM丝裂霉素C(MMC)对SPC-A1细胞抑制率为43.4±2.9%而当用1μMMMC处理这种对5μg/mlLA无反应的SPC-A1时,抑制率提高到65.2±5.6%(P<0.001)表明低浓度LA能提高SPC-Al细胞对MMC的敏感性。
沙慧芳龚乐罗王恩忠
关键词:细胞系亚油酸肺肿瘤不饱和脂肪酸
体内外诱导CD34^+细胞生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及其组织工程学运用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本实验设计从骨髓中提取CD34 + 细胞作为血管内皮细胞干细胞 ,经诱导生成血管内皮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学器官重建术。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法从骨髓中提纯的CD34 + 细胞在体外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诱导 ;在动物实验中 ,CD34 + 细胞经Dil标记后于Matrigel混合涂于裸鼠背部皮肤缺损处 ,表面覆盖人胸膜组织。结果 细胞经诱导可转化生成血管内皮细胞 ,Ⅷ∶Ag、CD31+ 染色阳性 ,并可在重组基底膜 (Matrigel)中形成三维毛细血管网状结构。体内实验结果可见CD34 + 细胞参与并加速胸膜下毛细血管网形成 ,短时期内重建血供系统确保胸膜组织存活。对照组 (单纯覆盖Matrigel与胸膜 )胸膜缺血坏死。结论 可利用CD34 + 细胞替代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重建正常组织毛细血管网 ,与器官实质细胞共同组成复合组织 ,运用于组织工程化器官重建术 。
谭强沙慧芳江晓丰史振余顾伟勇周允中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再血管化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学观察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行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受损心肌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6在上海胸科医院完成。选取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髓间质干细胞注射组、模型对照组,20只/组。①两组大鼠均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造模0.5h后,骨髓间质干细胞注射组于结扎点下方缺血区域组织注射Dill标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3×106个,模型对照组心肌缺血区域注射100μL生理盐水。②造模后4~6周处死两组大鼠,取出心脏,剪除双侧心房及右心室,沿左心室长轴由心尖到底部做3mm厚切片,镜下观察心肌梗死区域病理组织学表现。③选择心肌梗死表现明显的蜡块切片,行酸性复红染色,用LeicaQWin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自动测量出切片中心肌梗死组织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免疫组化检测梗死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FactorⅧ蛋白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梗死心肌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光镜下两组均可见大小不等的心肌梗死灶,梗死心肌区域细胞肿胀坏死,严重缺血坏死区出现心肌溶解。但骨髓间质干细胞注射组上述改变明显弱于模型对照组,其心肌梗死中层可见条索状的梗死灶及纤维瘢痕灶,并且有残存的心肌呈岛状散在分布,纤维瘢痕区域心肌细胞、微血管和毛细血管数量均明显增加,侧支循环丰富。另外,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组于造模初期4只大鼠心内膜面有灶性软骨生成,向心室腔突起。②梗死心肌面积百分率的检测:骨髓间质干细胞注射组梗死心肌面积百分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3.69±0.48)%,(19.20±1.77)%,t=7.621~10.820,P=0.001]。③梗死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FactorⅧ免疫组化检测:骨髓间质干细胞注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actorⅧ呈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未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FactorⅧ。
何卫中李颖则沙慧芳冯久贤任书南顾伟勇赵兰香陈岗
关键词:骨髓细胞间质干细胞
双黄升白颗粒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Lewis肺癌荷瘤小鼠细胞周期的双重调控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探讨双黄升白颗粒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荷瘤小鼠骨髓和肿瘤细胞周期双重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Lewis肺癌荷瘤小鼠,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除空白组外,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作骨髓抑制模型。治疗组用40g/(kg.d)双黄升白颗粒治疗6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并计算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及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4,CDK4)、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cyclin-dependent ki-nase6,CDK6)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骨髓及肿瘤的G0/G1期细胞比例均低于空白组(P<0.05),PI和CDK4、CDK6、cyclin D1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治疗组骨髓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模型组及空白组,PI及CDK4、CDK6、cyclinD1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及空白组;肿瘤组织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模型组及空白组,PI及CDK4、CDK6、cyc-lin D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及空白组。结论:双黄升白颗粒对骨髓抑制Lewis肺癌荷瘤鼠的细胞周期具有双重调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双重调节cyclin D1、CDK4和CDK6表达有关。
王立芳徐振晔金长娟沙慧芳王中奇周卫东张铭吴继白冰
关键词:双黄升白颗粒细胞周期细胞周期蛋白D1小鼠
肺岩宁方对肺癌干细胞Wnt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分离、鉴定肺癌干细胞,并探讨肺岩宁方对肺癌干细胞Wnt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鉴定肺癌干细胞;将分离出的SP+肺癌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血清+生理盐水)、单纯化疗(空白血清+DDP组)、肺岩宁方组(肺岩宁方含药血清+生理盐水)、综合治疗组(肺岩宁方含药血清+DDP),予体外药物干预后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及SP+肺癌干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分离的SP+、CD24+IGF-1R+、CD133+细胞具有肺癌干细胞特性,分离的β-catenin蛋白完整;综合治疗组诱导SP+干细胞凋亡优于其他组,各组凋亡率分别为综合治疗组79.2%、肺岩宁方组21.3%、DDP组33.7%、对照组0.3%。结论:本课题组已掌握分离、鉴定肺癌干细胞的技术,中药肺岩宁方联合化疗具有一定的诱导肺癌干细胞凋亡的作用。
王爽王立芳徐振晔沙慧芳
关键词:肺岩宁方肺癌干细胞WNT信号通路Β-连环蛋白
转TK基因的人肺腺癌细胞对三种原药敏感性的研究
1997年
构建了含有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LTKSN,经PA317细胞包装后,感染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用G418筛选到稳定表达HSV-TK基因的细胞克隆A549/TK,A549/TK与野生型A549细胞相比,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细胞形态亦无改变。细胞毒试验证明.HSV-TK对GCV的敏感性很高,半杀伤浓度IC50为0.5μmol/L,比野生型细胞提高了1000倍。三种不同的原药GCV、ACV和BVDU对A549/TK具有效果不等的杀伤作用。旁杀伤效果十分明显,低浓度GCV就可以将含33%A549/TK的混合细胞中的大部分肿瘤细胞杀死。
戈凯刘新垣沙慧芳董强刚王恩忠
关键词:肺腺癌细胞转基因TK基因基因治疗
双黄升白颗粒对Lewis肺癌荷瘤鼠细胞周期双重调控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双黄升白颗粒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的细胞周期的双重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ewis肺癌荷瘤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化疗骨髓抑制模型,用双黄升白颗粒干预治疗。常规计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和肿瘤大小,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和肿瘤细胞周期分布,计算其增殖指数(PI),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细胞周期相应CDKs/CyclinsmRNA的表达。结果双黄升白颗粒治疗组白细胞、骨髓细胞PI、骨髓中CDK4、CDK6与CyclinD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肿瘤细胞PI、CDK4、CDK6与CyclinDmRNA表达则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双黄升白颗粒对化疗骨髓抑制期的Lewis肺癌荷瘤鼠的细胞周期具有双重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对CDK4、CDK6与CyclinDmRNA的表达的调控有关。
王立芳徐振晔金长娟沙慧芳王中奇邓海滨
关键词:双黄升白颗粒细胞周期
七叶灵方诱导裸鼠人肺腺癌A549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七叶灵方诱导人肺腺癌A5 4 9细胞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 皮下接种人肺腺癌A5 4 9细胞 ,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为不用任何治疗的对照组 (A组 )、化疗组 (B组 )、化疗加七叶灵治疗组 (C组 )和七叶灵治疗组 (D组 ) ,每组 12只 ,分别给予相应处理。治疗开始后每周测量肿瘤体积并换算成瘤重。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 ,检测瘤组织凋亡细胞数。结果 :A组瘤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C组、D组与B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凋亡细胞数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D组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 (P <0 .0 5 )。A组则表现出早期细胞为高分化 ,到后期肿瘤组织坏死及部分细胞凋亡。结论 :在裸鼠体内中药七叶灵方具有诱导A5 4
金长娟沙慧芳赵兰香冯久贤顾伟勇史振余
关键词: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细胞凋亡A549细胞
女性肺癌的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研究女性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期、组织类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0例女性NSCLC外科手术标本中MVD和VEGF表达。其中鳞癌7例,腺癌27例,混合型鳞腺癌6例。外科病理分期为Ⅰ期13例,Ⅱ~Ⅲ期27例。结果(1)37例女性NSCLC中VEGF阳性率平均为78.4%,其中Ⅰ期病例的阳性率为58.3%,Ⅱ~Ⅲ期病例的阳性率为84.0%。VEGF表达在不同病期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2)40例女性NSCLC中MVD平均为6.7±3.2,最高达15。其中Ⅱ~Ⅲ期病例的MVD(7.5±2.8)明显高于Ⅰ期病例(5.3±2.3),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3)MVD与VEGF的表达相关,MVD≥6的女性NSCLC之VEGF阳性率(90.5%)高于MVD<6的女性NSCLC(62.5%),两者差异显著(P<0.025)。结论在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癌细胞高表达VEGF者血管生成活跃,并且MVD增高与病期进展相关。
江晓丰冯久贤董强刚包国良沙慧芳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VEGF女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