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银洲

作品数:143 被引量:642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出血
  • 26篇动脉
  • 23篇缺血
  • 22篇血管
  • 21篇动脉瘤
  • 21篇急性
  • 19篇癫痫
  • 18篇脑梗
  • 18篇脑梗死
  • 18篇梗死
  • 16篇网膜
  • 15篇蛛网膜
  • 15篇蛛网膜下
  • 15篇蛛网膜下腔
  • 15篇蛛网膜下腔出...
  • 15篇下腔出血
  • 15篇膜下
  • 13篇鼠脑
  • 12篇蛋白
  • 12篇血性

机构

  • 9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9篇福建医科大学
  • 16篇同济医科大学...
  • 15篇安徽省立医院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福建省妇幼保...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43篇汪银洲
  • 45篇程琼
  • 43篇李永坤
  • 38篇郑峥
  • 38篇张旭
  • 34篇陈兴泳
  • 33篇雷惠新
  • 29篇刘君鹏
  • 16篇李云飞
  • 15篇林守华
  • 14篇阮旭中
  • 12篇江秀龙
  • 11篇汪效松
  • 8篇许文华
  • 8篇章军建
  • 7篇唐荣华
  • 5篇庄文锦
  • 5篇詹自雄
  • 5篇陈艳
  • 5篇孙柏松

传媒

  • 13篇创伤与急诊电...
  • 12篇福建医药杂志
  • 6篇中国临床药理...
  • 6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5篇国际脑血管病...
  • 5篇中外医疗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4篇中华急诊医学...
  • 4篇安徽医学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内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13篇2017
  • 10篇2016
  • 1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误诊误治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17年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脊髓血管畸形,约占所有脊髓血管畸形的80%,老年男性好发,起病隐袭,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特意性,极易被误诊误治,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现报告3例SDAVF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误诊误治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郑秀芬詹自雄汪银洲郑峥江小琳庄文锦张旭
关键词: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影响非溶栓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非溶栓性脑梗死出血转化(HT)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有针对性干预非溶栓性H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非溶栓性急性HT的283例患者,以及非溶栓性急性脑梗死后未合并出血转化的321例患者,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非溶栓性HT的独立因素。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脑梗死面积≥5 cm^2、累及皮层、前循环梗死、糖尿病、心房颤动、脑梗死后1 d最高平均血糖浓度≥12mmol·L^(-1)促进HT,其OR值分别为14.996、2.153、2.113、2.356、1.885、4.792;夏季、秋季、冬季发生HT的风险<春季,其OR值分别是0.116、0.192、0.164。而脑梗死后最高收缩压在130~149 mm Hg以及≥160 mm Hg,脑梗死后最高舒张压血压≥80 mm Hg时抑制HT,其OR值分别为0.340、0.293、0.421。上述结果的P值均<0.05。结论:脑梗死面积>5 cm^2、累及皮层、前循环梗死、春季发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脑梗死后1 d最高平均血糖浓度≥12 mmol·L^(-1)促进HT,其中脑梗死面积≥5 cm^2促进HT的风险最高。脑梗死后最高收缩压在130~149 mm Hg以及≥160 mm Hg,脑梗死后最高舒张压血压≥80 mm Hg时抑制HT。
陈宏詹自雄汪银洲张旭郑峥
关键词:大面积梗死心房颤动高血压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及防治(附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采用血管内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 结果:60例患者血管造影共检出69个囊形动脉瘤和1个...
李永坤汪银洲程琼郑峥刘君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弹簧圈血管内栓塞
文献传递
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部位与转归的相关性
2017年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 VADA)的部位与血管内治疗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36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破裂VADA患者,根据VADA与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开口的位置关系分为PICA近端组(13例)、PICA远端组(13例)和累及PICA组(10例)。比较3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和治疗6个月后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率。结果PICA近端组7例行重建性血管内治疗(reconstructiv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RET),6例行血管内孤立术(endovascular internal trapping, EIT),转归良好率100%(13/13);PICA远端组7例行RET,6例行EIT治疗,转归良好率84.6%(11/13);累及PICA组4例行RET,6例EIT治疗,其中2例行经健侧椎动脉逆行PICA支架置入术联合VADA节段并近端椎动脉弹簧圈栓塞术,转归良好率60.0%(6/10)。3组总体转归良好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累及PICA组转归良好率显著低于PICA近端组,而且显著低于PICA近端组和PICA远端组合并后的转归良好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Fisher分级3~4级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0,95%可信区间1.71~458.82;P=0.020)。结论破裂颅内VADA的血管内治疗术式选择须评估夹层动脉瘤与PICA开口的位置关系,累及PICA开口者血管内治疗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并影响转归。
郑峥汪银洲程琼李永坤刘君鹏付萌萌江小琳詹自雄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椎动脉夹层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癫癎大鼠脑组织生长抑素mRNA表达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被引量:2
1998年
为探讨生长抑素在癫(疒间)发病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对慢性癫(疒间)大鼠脑组织生长抑素mRNA(SOM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3组大鼠海马回、齿状回SOMmRNA表达变化,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慢性癫(疒间)大鼠海马回、齿状回SOMmRNA胞体数量、胞体截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胞体灰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应用地塞米松(Dex)后上述改变不明显.提示:SOM基因的活化参与了癫(疒间)的发病,Dex的抗(疒间)作用与其抑制SOM基因的活化有关.
汪银洲阮旭中
关键词:慢性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原位杂交
慢性癫大鼠海马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1亚单位mRNA的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Ca2+及其通道mRNA在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原位杂交和Northern杂交技术,对戊四氮慢性致大鼠在致不同时段海马内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实验大鼠在癫形成早期海马不同亚区内α1A、α1D、α1E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α1B亚单位mRNA在CA1区和齿状回表达水平下降,而α1C-Ⅰ、α1C-Ⅱ表达无明显变化。充分点燃期仅α1B亚单位mRNA水平在CA3区明显升高。最后一次癫发作后第28天,各亚单位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致过程中,VDCCα1亚单位mRNA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结果可能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模式而在癫灶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汪银洲许文华雷惠新
关键词:海马钙离子
血清肌钙蛋白I预测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转归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aSAH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临床分级、血清cTnI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心电图、动脉瘤特征、血管内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等信息。在患者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进行转归评价,转归不良定义为>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cTnI水平对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16例患者,其中256例转归良好(81.01%),60例转归不良(18.99%),13例(4.11%)死亡。47例(14.87%)患者血清cTnI水平升高,转归不良组血清cTnI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45%对7.81%;P<0.001)。与转归良好组比较,转归不良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更低,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更高(P均<0.001)。转归不良组NT-proBNP水平升高及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构成比(P均<0.001)亦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转归不良组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脊液置换和脑室外引流的比例以及并发脑梗死、脑积水、癫痫发作和再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Hunt-Hess分组3~5级[优势比(odds ratio,OR)6.61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158~20.278;P=0.001]、Fisher分级3~4级(OR 3.719,95%CI 1.479~9.352;P=0.005)、脑梗死(OR 15.814,95%CI 4.978~50.235;P<0.001)、再出血(OR 13.324,95%CI 2.092~84.881,P=0.006)以及血清cTnI水平升高(OR 3.874,95%CI 1.406~10.672;P=0.009)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可独立预测aSAH�
陈艳吴迪程琼李永坤汪银洲郑峥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治疗性肌钙蛋白I
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18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溶栓后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溶栓前增加≥4分归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END组),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4分归为非恶化组(nEND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信息、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溶栓后并发症和治疗90d预后良好率[即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的差别,并分析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86例AIS患者中,共发生END22例(11.8%),END组溶栓前NIHSS评分较nEND组更高[(11.59±5.78)分比(8.80±6.27)分,t=3.78,P=0.02],发病-溶栓时间(onset-to-treatment time,OTT)更长[(212.95±44.70)min比(178.98±52.40)min,P<0.05],溶栓前随机血糖更高[(10.54±4.49)mmol/L比(6.95±2.67)mmol/L,P=0.02],发病前较少接受抗血小板(9.09%比34.15%,P=0.03),责任大血管狭窄更严重(72.73%比39.63%,P=0.03),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占比更高(54.55%比22.5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长OTT(OR=1.01,P=0.01)、心源性栓塞(OR=6.29,P<0.05)、溶栓前高NIHSS评分(OR=1.21,P<0.05)、责任大血管闭塞(OR=11.72,P<0.05)是AIS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OR=1.08,P=0.01)、溶栓前高NIHSS评分(OR=1.13,P<0.05)、END(OR=12.25,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OR=9.55,P<0.05)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ND发生不利于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AIS的良好转归,其中长OTT、心源性栓塞、溶栓前高NIHSS评分、责任大血管闭塞是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何莹超郑峥张旭汪银洲苏丽红杨昔铭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颈动脉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及并发症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分析其并发症。方法对62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式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总结手术经验,观察其疗效,分析其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13例术中出现血压心率明显降低,3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5例出现穿刺处皮下血肿,1例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脑栓塞,1例出现脑出血,2例分别在3个月及半年后复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并发症仍值得我们警惕及预防。
刘君鹏汪银洲程琼李永坤郑峥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并发症
癫癎发作后头痛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2002年
目的 为研究癫疒间 发作后头痛 (post ictalheadaches,PIH)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史询问方法对 97例与部位有关的癫疒间患者头痛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PIH一般表现为搏动性头痛 ,咳嗽、呕吐、弯腰、喷嚏、突然头部运动等能使头痛加重 ,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 ,睡眠能使部分患者头痛减轻和缓解。PIH的发生率为 3 6 1% ,致疒间 灶的部位不同其PIH发生率也不同 ,颞叶癫疒间PIH的发生率为 2 1 3 % ,枕叶癫疒间为 61 9% ,额叶癫疒间 为 41 4% ,枕叶明显高于颞叶和额叶 (P <0 0 5 ) ,另外强直 -阵挛性发作患者PIH发生率高于其它类型发作 ,发病年龄越轻的患者PIH发生率越高。结论 PIH与偏头痛具有某些共同临床特点。
汪银洲余峰章军建许文华丁小灵杨毅
关键词:癫痫发作头痛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