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治中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银屑
  • 3篇银屑病
  • 3篇银屑病患者
  • 3篇太田痣
  • 3篇皮肤
  • 3篇细胞生长
  • 3篇细胞生长因子
  • 3篇磨削术
  • 3篇KGF
  • 2篇色痣
  • 2篇术前
  • 2篇术前后
  • 2篇皮肤磨削
  • 2篇皮肤磨削术
  • 2篇皮损
  • 2篇皮损组织
  • 2篇颧部
  • 2篇颧部褐青色痣
  • 2篇疗法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1篇汪治中
  • 7篇牟贤龙
  • 6篇卫连坤
  • 3篇郑茂荣
  • 1篇宋建星
  • 1篇薛广波
  • 1篇方跃明
  • 1篇蔡全才
  • 1篇陈葛裙
  • 1篇缪为民
  • 1篇王塞枫
  • 1篇孙君红

传媒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中华医学美容...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联皮瓣治疗巨大脑回状真皮内痣被引量:1
1998年
汪治中宋建星卫连坤吴寅华
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总RNA水平分析被引量:2
1998年
汪治中郑茂荣焦炳华缪为民孙君红
关键词:银屑病皮损组织RNA
颧部褐青色痣68例被引量:12
1997年
我科从1990年6月至1996年5月在门诊患者中发现68例颧部褐青色痣(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为了便于与其它色素性疾病鉴别,我们对6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发现,这种痣主要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皮损表现为双侧颧部对称分布的灰黑色斑点。病理检查显示真皮上部散布细长的梭形黑素细胞,细胞的长轴与皮肤表面乎行。提示,这种痣在临床上和病理上均与太田痣不同。
卫连坤汪治中王塞枫牟贤龙
关键词:颧部病例分析
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和角朊细胞染色体畸变及银屑病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
1997年
为了明确银屑病患者血淋巴细胞和角朊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情况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对12例银屑病患者和12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角朊细胞进行了离体培养和DNA抽提,用G显带方法作核型分析,用PCR技术在各种标本中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血淋巴细胞的非整倍细胞出现率明显高于角朊细胞和正常人血淋巴细胞,G显带技术发现1例患者的1个皮损角朊细胞中1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发生断裂(11q23:);而银屑病患者血清、淋巴细胞、角朊细胞中均未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畸变在银屑病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
汪治中郑茂荣李怀义牟贤龙
关键词:银屑病淋巴细胞角朊细胞染色体畸变HCV
颧部褐青色痣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8
1999年
目的 探讨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100例患者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该病患者有较高的家族史暴露率,提示该病有“遗传易感性”存在。环境危险因素有化妆品应用史和紫外线暴露史,但每一因素均不能解释所有病例。结论 认为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可以解释颧部褐青色痣的发病过程,遗传基因的定位与环境因素的联合研究对揭示颧部褐青色痣的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汪治中卫连坤牟贤龙吴寅华薛广波蔡全才
关键词:褐青色痣颧部
太田痣发病时间分析被引量:12
1998年
太田痣的发病原因迄今未明,我们对上海长海医院皮肤外科随访的131例太田痣的发病时间进行了调查,以完善我国太田痣流行病学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索太田痣发病原因提供参考。一、病例和方法患者:上海长海医院皮肤外科自1990年以来收诊患者,均为典型的太田痣病例。...
汪治中卫连坤牟贤龙
关键词:太田痣发病时间病因
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过表达被引量:1
1999年
郑茂荣汪治中方跃明牟贤龙
关键词:银屑病KGFMRNA
皮肤磨削术前后组织中KGF mRNA的表达被引量:2
2001年
陈葛裙汪治中
关键词:皮肤磨削术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
磨削术与冷冻治疗太田痣被引量:11
1997年
太田痣是一种波及巩膜及面部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灰蓝色斑状损害,国内外治疗方法很多,其中皮肤磨削术和冷冻治疗是较常应用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比较它们治疗太田痣的效果,我们对12例患者进行了自身分区的对比治疗。一、临床资料选取12例太田痣患者(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男3例,女9例;年龄24~40岁;术前未接受有关治疗。二、治疗方法在每位患者的皮损中选取色泽相当的区域,均匀分为3个小区(A、B、C区),A区采用单纯液氮冷冻疗法,B区选用单纯皮肤磨削术。
卫连坤汪治中牟贤龙
关键词:太田痣磨削术冷冻疗法
手术前后皮肤组织KGFmRNA表达量的变化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创伤后组织修复的机理。方法 在术中和术后 2 4小时采集皮肤 12组 ,抽提总RNA ,用RFPCR法检测术前术后皮肤组织中KGF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发现术后 2 4小时皮肤组织中KGF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结论 DGF表达增多在创伤后皮肤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汪治中
关键词:角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皮肤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