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棹荣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屋盖
  • 6篇本征正交分解
  • 3篇风洞
  • 3篇风洞试验
  • 2篇双坡屋盖
  • 2篇风致
  • 2篇风致响应
  • 1篇时间序列
  • 1篇荷载
  • 1篇荷载响应
  • 1篇POD
  • 1篇大跨屋盖

机构

  • 6篇汕头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6篇江棹荣
  • 5篇倪振华
  • 3篇谢壮宁

传媒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2005全国...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OD在大跨屋盖风致响应计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7年
根据风洞试验同步多点压力扫描技术和本征正交分解方法重构作用于圆拱顶屋盖的脉动风力。对重构的脉动风荷载的时间历程曲线及其统计性质与实测风荷载进行比较。计算部分测压点上重构的风荷载的自功率谱、互功率谱及相干函数,并用实测荷载的功率谱作了检查。提出一种采用缩阶技术用完全二次型组合法计算大跨屋盖的风致响应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少量本征模态计算缩阶的主坐标功率谱而得到脉动风荷载功率谱。为检验方法的效率,给出采用不同数目主坐标的圆拱顶屋盖部分节点竖向均方根位移的计算时间和计算误差,以及采用不同数目主坐标的缩阶技术得到的全部节点的竖向均方根位移响应的误差分布。
江棹荣倪振华谢壮宁
关键词:本征正交分解风致响应
本征正交分解技术在屋盖风压场预测中的应用
本文对一个双坡屋盖结构进行了风洞测试,在未布置测压点位置的风压时间序列根据本征正交分解技术采用两种方案进行预测.第一种方案中采用二次曲面插值方法获得未布置测压点位置的本征模态值,第二种方案分别对参考屋盖和预测屋盖进行风压...
江棹荣倪振华
关键词:本征正交分解风洞试验双坡屋盖
本征正交分解技术在屋盖风压场重建与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给出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对屋盖风压场进行重建和预测的研究结果。对一个双坡屋盖用同步多点压力扫描系统进行了风洞试验,根据POD技术采用前若干阶本征模态重建屋盖风压场。采用两种方案预测未布置测压点位置的风压时间序列。第一种方案中利用插值技术获得没有测压点位置的本征模态值。第二种方案对参考屋盖和需预测的新屋盖分别进行试验,结合由参考屋盖试验萃取的本征模态和由新屋盖试验的风压数据计算的主坐标,预测出新屋盖未知区域的风压时间序列。文中对风压场重建和预测的效果作了分析,而且比较了根据测量的风压数据和预测的风压数据所计算的屋盖风致响应。
江棹荣倪振华谢壮宁
POD技术以及在屋盖风压场中的应用
本征正交分解(POD)是以能量表述的随机场的最优分解,是一种数据压缩和特征萃取的工具。采用 Mercer定理、瑞利商概念及其极值性质推导了POD原理。对双坡屋盖和圆拱顶屋盖用同步多点压力扫描系统进行了风洞试验,根据POD...
江棹荣
关键词:时间序列
文献传递
利用本征正交分解技术预测屋盖风压场
给出利用本征正交分解技术预测屋盖未知风压场的研究结果。根据瑞利商导出本征正交分解原理,并提出两种方案预测未布置测压孔位置的脉动风压时间序列。第一种方案中利用插值技术获得预测位置的本征模态值,第二种方案由参考屋盖试验萃取预...
倪振华江棹荣李方慧
关键词:本征正交分解双坡屋盖风洞试验
文献传递
本征正交分解技术及其在预测屋盖风压场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7年
本征正交分解(POD)是以能量表述的随机场的最优分解,采用瑞利商概念及其极值性质推导了POD原理。根据风洞试验同步采集的风压数据利用POD技术预测了圆拱顶屋盖未布置测压点位置的风压时间序列。对预测风压包括均值、均方根值、极值在内的统计特性,时程曲线以及功率谱与实测风压作了比较。通过采用完全二次型组合法计算屋盖风致响应对所提预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查。
倪振华江棹荣谢壮宁
关键词:本征正交分解风致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