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小宁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软骨
  • 5篇软骨细胞
  • 5篇骨细胞
  • 5篇关节
  • 3篇细胞
  • 3篇关节软骨
  • 3篇关节软骨细胞
  • 2篇血清
  • 2篇生物学
  • 2篇自体血
  • 2篇自体血清
  • 2篇骨关节
  • 2篇骨关节炎
  • 2篇关节炎
  • 2篇病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激酶
  • 1篇血清培养
  • 1篇移植后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天津医院

作者

  • 9篇段小宁
  • 7篇张继英
  • 7篇傅欣
  • 5篇胡晓青
  • 4篇敖英芳
  • 4篇于长隆
  • 3篇薛涛
  • 2篇林霖
  • 2篇程锦
  • 1篇孟庆阳
  • 1篇杨渝平
  • 1篇蒋艳芳
  • 1篇张辛
  • 1篇田明
  • 1篇魏学磊
  • 1篇郭秦炜
  • 1篇侯宇
  • 1篇刘振龙
  • 1篇刘强
  • 1篇杨朋

传媒

  • 6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兔同种异体新鲜半月板移植后组织学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兔同种异体新鲜半月板移植后,移植物形态结构的组织学衍变过程。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3组:6周组、12周组和24周组,每组4只。每次2只兔同时接受手术,将2只兔实验侧的内侧半月板互换,进行同种异体新鲜内侧半月板移植。术后6周、12周、24周处死,观察大体半月板愈合情况,并行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等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6周半月板移植物与周围组织愈合情况良好,但存在明显异物反应表现。12周和24周时,每组各有50%的半月板出现肉眼可见的明显皱缩,镜下可见基质松散。HE染色显示3组均存在血管增生、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浸润等表现。天狼星红染色显示:6周组75%的标本Ⅲ型胶原占比少于1/3;12周组50%的标本Ⅲ型胶原占比介于1/3和2/3之间;24周组全部标本Ⅲ型胶原占比均超过2/3。6周组有25%出现胶原纤维少量松散;12周组100%出现少量松散,且主要位于中心区;24周组50%出现大量松散,而且这种松散的表现扩展到整个半月板区域。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同种异体新鲜半月板移植术后6周愈合良好,但存在明显异物反应表现,12周和24周部分移植物会出现明显肉眼可见的皱缩和镜下可见的基质松散现象。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内部胶原纤维从Ⅰ型胶原为主逐渐转变为Ⅲ型胶原为主。这种变化先从中心区开始,范围逐渐扩大,使移植物的结缔组织结构逐渐弱化,可能最终导致移植物的失效。
杨渝平张继英段小宁胡晓青孟庆阳刘振龙史尉利敖英芳
关键词:同种异体半月板胶原组织学
自体血清与胎牛血清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2012年
背景:目前培养软骨细胞多使用胎牛血清。但近年异种血清培养组织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因此自体血清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比较体积分数10%兔自体血清与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兔自体血清培养液制备后,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分别在体积分数10%自体血清和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中进行单层传代培养至1,3,5代,采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绘制生长曲线评估细胞增殖速度,观察甲苯胺蓝染色、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Ⅰ,Ⅱ型胶原以及CD26,CD44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在细胞形态上自体血清和胎牛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差异不大。②自体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较胎牛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生长速度更快。③甲苯胺蓝染色结果示,无论是自体血清还是胎牛血清所培养的细胞,染色随代龄的增加逐渐变浅,细胞传至第5代时两组几乎均无异染。对于1代和3代细胞而言,自体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较胎牛血清所培养的软骨细胞较为深染。④Ⅰ型胶原的表达随代数的增加而增加,而Ⅱ型胶原的表达则随代数的增加而减少。在3代时自体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水平低于胎牛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P<0.05);在1代和3代时自体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水平高于胎牛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P<0.05)。⑤CD26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CD44的表达不随传代数的增加而改变。提示同异体体积分数10%的胎牛血清相比,体积分数10%的自体血清培养的兔软骨细胞生长速度快,且在大部分指标上可以较好地保持细胞表型。
傅欣段小宁张继英于长隆
关键词:胎牛血清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
应用自体血清培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比较自体血清与胎牛血清体外培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分离培养雄性8周Sprague-Dawley(SD)大鼠软骨细胞,分别在5%、10%自体血清和10%胎牛血清中进行单层传代培养,采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绘制生长曲线评估细胞增殖速度,通过甲苯胺蓝染色,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CD26、CD44及Ⅰ、Ⅱ型胶原表达以检测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1)在培养3代内,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呈多角形,而3代培养的细胞都为梭形,三组无明显差别;(2)5%自体血清培养的细胞的生长速度与10%胎牛血清培养的细胞接近,10%自体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前两组;(3)甲苯胺蓝染色结果证明三组细胞均随传代数增加酸性粘多糖蛋白分泌量下降,且10%胎牛血清组比10%和5%自体血清培养组下降更明显,而10%与5%自体血清培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4)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10%与5%自体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高于10%胎牛血清培养的细胞(P<0.05),10%与5%自体血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三组细胞合成的Ⅱ型胶原均逐渐减少,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多。(5)流式细胞仪观察显示三组CD26表达虽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CD44表达均随传代数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在1、3代细胞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3种培养条件下,相同代数的软骨细胞CD26和CD44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10%自体血清培养大鼠软骨细胞生长速度快,且仍可以较好保持细胞表型,推测在可能条件下使用浓度较高的自体血清可以缩短体外培养时间而达到较多细胞保持表型的目的。
段小宁张继英傅欣林霖薛涛于长隆
关键词:自体血清关节软骨细胞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通过上调整合素β3促进骨关节炎相关病变被引量:2
2021年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患,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是程序性坏死进程的关键调控因子。有研究显示,RIP3在人与鼠骨关节炎退变软骨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提示程序性坏死的发生,但RIP3在软骨中的具体病生理角色仍不明确。本研究拟对过表达RIP3前后的软骨细胞转录物组进行测序分析,探索RIP3在骨关节炎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RNA测序结果显示,RIP3的过表达诱发软骨细胞中244个基因表达上调,277个表达下调。通过进一步构建基因间共表达作用网络,筛选出16个候选靶基因在mRNA水平进行验证,证实RIP3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5(phosphoinositide-3-kinase,regulatory subunit 5,Pik3r5)、整合素β3(integrin subunit beta 3,Itgb3)及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 proto-oncogene like 2,Mybl2)的表达上调作用最为显著。CCK-8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利用siRNA沉默Itgb3的表达可显著抑制RIP3诱发的软骨细胞活力下降及程序性坏死,同时也抑制了RIP3对软骨细胞中分解代谢相关基因Mmp1、Mmp13与Il6的表达上调作用,以及其对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an、Col2a1与Sox9的下调作用。本研究证实,RIP3通过上调软骨细胞中Itgb3的表达诱发软骨细胞坏死与软骨基质代谢紊乱,并最终导致软骨退变,为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程序性坏死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程锦蒋艳芳段小宁傅欣张继英胡晓青敖英芳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程序性坏死整合素Β3
siRNA抑制Smad4或Runx2基因表达治疗大鼠异位骨化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siRNA抑制Smad4基因表达治疗异位骨化大鼠模型的效果,并与抑制Runx2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1、设计6条分别针对大鼠Smad4和Runx2的mRNA模板,用体外转录合成法分别合成6条siRNA,采用RT-PCR从mRNA水平在培养的原代成骨前体细胞中筛选有明显抑制作用的siRNA。2、设计合成针对Smad4基因和Runx2基因编码的发卡样siRNA的双链DNA,与腺病毒的穿梭质粒连接后,取其启动子和终止子连接于非病毒载体上。在培养的大鼠原代成骨细胞中,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Smad4特异性siRNA非病毒对Smad4的抑制作用和Runx2特异性siRNA非病毒对Runx2的抑制作用。3、采用体内实验测定Smad4或Runx2特异性siRNA非病毒载体对切断大鼠跟腱诱导异位骨化动物模型的影响:实验组行跟腱切断术和植入100μg的Smad4-siRNA或Runx2-siRNA重组非病毒载体,对照组行跟腱切断术和植入100μg的pcDNA4/HisA非病毒载体。10周后,行CT三位重建检测形成的异位骨大小,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果:1、在合成的3条Smad4-siRNA中,siRNA139-159对Smad4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在合成的3条Runx2-siRNA中,siRNA1057-1077对Runx2的抑制效果最明显。2、成功构建重组非病毒载体,转染原代成骨细胞可明显抑制Smad4和Runx2的表达。3、CT三位重建显示,Smad4-siRNA实验组形成的异位骨体积较对照组减小92%,Runx2-siRNA实验组形成的异位骨体积较对照组减小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非病毒载体介导的特异性Smad4-siRNA和Runx2-siRNA在体内可以抑制异位骨形成,两者之间的抑制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ad4和Runx2两种信号通路的特异性siRNA可以明显抑制切断跟腱诱导的异位骨化,但两种不同siRNA的抑制效果无差别。
薛涛林霖魏学磊张继英傅欣段小宁于长隆
关键词:SIRNASMAD4RUNX2非病毒载体异位骨化
不同频率冲击波促进兔管状骨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冲击波对兔管状骨骨膜及骨皮质的影响。方法:对正常新西兰大白兔的下肢胫骨部位应用不同频率的冲击波进行3天或7天冲击后,取材进行组织学HE染色,组织化学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不同频率冲击波冲击对内、外骨膜和骨皮质影响的病理学过程。结果:正常胫骨经过不同频率冲击波冲击后均有外骨膜出血增厚,骨髓腔开放并纤维化,可见成骨样细胞增生;甲苯胺蓝染色未见成骨过程中有软骨形成,出现典型的骨膜成骨改变,7天组改变比3天组更明显,但是内骨膜无明显变化;较低频率的冲击波促进外骨膜增生及骨髓腔开放,纤维化的程度远较高频率冲击波明显。结论:不同频率冲击波作用于管状骨时主要是通过促进外骨膜生发层增生,骨髓腔开放,纤维化,骨皮质增厚来促进成骨,不经过软骨化骨的过程,而对内骨膜没有影响;不同频率冲击波促进成骨的能力与冲击波频率密切相关,高频冲击波不是促进成骨过程的理想手段。
张继英侯宇薛涛段小宁傅欣田明于长隆
关键词:冲击波骨皮质
小型猪骨膜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2020年
目的:研究哺乳动物的骨膜中是否存在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取1月半龄的贵州小香猪髂骨近端内侧的骨膜,经I型和I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骨膜细胞,在标准条件下体外细胞培养约3周,加入抗CD90,CD44,CD105,CD14,CD45的单克隆抗体孵育后,经流式细胞学分析;再通过干细胞分化试剂盒诱导成骨、成软骨和成脂分化,鉴定其干细胞特性。结果:从猪骨膜分离消化的细胞,经体外培养3周后,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生长,胞质向外伸出长短不同的突起;流式细胞学分析显示从骨膜分离的细胞能表达表面抗原CD44、CD90和CD105,而不表达CD14和CD45;经诱导该细胞能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分化。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并鉴定了小型猪骨膜来源的干细胞(Periosteal derived stem cells,PDSCs),为软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技术提供了种子细胞来源。
王安鸿史尉利余慧镭傅欣段小宁胡晓青郭秦炜
关键词:骨膜干细胞
过氧化氢体外诱导人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人关节软骨细胞在体外模型中,氧分压增高对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过氧化氢诱导人软骨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试剂检测过氧化氢刺激关节软骨细胞后的细胞活力,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关节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粘多糖(ACAN)、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含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ADAMTS5)等软骨基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一定量浓度的过氧化氢体外刺激人关节软骨细胞后,在12 h时,细胞活力升高,在24 h时,细胞活力下降;过氧化氢刺激软骨细胞24 h后检测COLⅡ和ACAN,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而MMP13和ADAMTS5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过氧化氢模拟的软骨细胞外活性氧浓度增高会影响软骨细胞基质的合成与降解。
杨朋胡晓青傅欣刘强张继英段小宁敖英芳
关键词:过氧化氢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
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诱导软骨细胞发生骨关节炎相关病变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而免疫相关反应是影响OA进程的重要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作为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反应中的关键激酶,在多种细胞类型中介导NF-κB、JNK及p38 MAPK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另有研究表明,TAK1通过调控MAPK及BMP信号通路,对软骨的形态发生、生长及维持起着关键作用,而TAK1对于软骨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及死亡的影响则鲜有报道。本研究拟构建TAK1过表达腺病毒,用其感染软骨细胞,观察TAK1的过表达对软骨细胞的周期、增殖及死亡有何影响,并明确其对细胞内OA相关基因的调控。Western印迹实验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证实,TAK1过表达腺病毒构建成功,可在软骨细胞中实现高效表达,并可引起软骨细胞的显著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AK1可使软骨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而TAK1的小分子抑制剂5Z-7-Oxozeaenol则可使G2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CCK-8及乳酸脱氢酶检测结果表明,TAK1可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并引发其发生坏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TAK1可诱导软骨细胞中分解代谢相关基因Adamts1及IL-6的表达上调,并抑制合成代谢相关基因Sox9及Col2a1的表达。以上结果证实,TAK1的过表达可引发软骨细胞出现细胞周期阻滞、增殖减缓、坏死以及分解与合成代谢平衡失调等OA样病变,因此很可能是OA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作用靶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OA进程中软骨退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程锦胡晓青段小宁张辛敖英芳
关键词:骨关节炎腺病毒软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