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华越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浆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蛋白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绞痛

机构

  • 5篇枣阳市第一人...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武华越
  • 4篇刘秀红
  • 4篇沈永照
  • 4篇杜亚军
  • 2篇杨波
  • 1篇李霞
  • 1篇苏宏正
  • 1篇孙秀珍
  • 1篇王琴
  • 1篇崔玉焕

传媒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季节和时间规律及其与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季节性和日内时间性发病规律,探讨其与循环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72例AMI住院病例,对不同季节(分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4季)和日内时间段(分0∶01~6∶00,6∶01~12∶00,12∶01~18∶00、18∶01~24∶004个时段)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和统计;检测血循环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结果:AMI患者1~3月和10~12月发病率明显高于4~6月和7~9月,P〈0.01)。日内发病率以6∶01~12∶00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1)。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循环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亦呈明显的季节和日内时间规律。AMI的季节和日内发病比例变化与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变化高度相关。结论:AMI的发病率有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日内以6∶01~12∶00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的规律特征,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是这一规律的机制之一。
刘秀红杜亚军孙秀珍崔玉焕沈永照李霞苏宏正武华越王琴
关键词:心肌梗死炎症树突状细胞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心肌梗死后是否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104例和对照组92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和心肌梗死病理等,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率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组患者的病程较短(P<0.05),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较高(P<0.05),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数和频域指数水平降低(P<0.05),动态心电图QT间期变异度水平降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较多(P<0.05),且患者多为左冠状动脉闭塞(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短、HRV时域指数和频域指数水平降低、QTV水平降低、前壁梗死和左冠状动脉闭塞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率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病程短、HRV时域指数和频域指数水平降低、QTV水平降低、前壁梗死和左冠状动脉闭塞患者是临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高危群体,临床救治中应给与一定的预防治疗措施。
沈永照刘秀红杜亚军武华越杨波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稳定性心绞痛及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鉴别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索血浆纤溶系统是否有助于鉴别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稳定性心绞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冠心病类型分为2组:观察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结果共纳入患者178例,观察组87(48.88%)例,对照组91(51.12%)例。观察组患者血浆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83±4.92 vs 7.03±3.05;t=7.861,P<0.001);观察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3.86±10.97 vs37.97±7.89;t=4.126,P<0.001)。心绞痛患者血浆CRP与PAI-1呈现显著正相关(r=0.189,P=0.012)。PAI-1区分稳定性心绞痛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分界点为109.5 mg/L,曲线下面积为0.947,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91.11%。结论 PAI-1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升高,其区分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价值优于CRP。
武华越
关键词:心绞痛纤溶系统心血管疾病
RACK1基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4年
选取在我院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6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ACK1基因的表达。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结果是:(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ACK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56±4.98 vs 3.11±1.24,P<0.05);(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3月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ACK1 mRNA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10.84±3.71 vs 17.56±4.98,P<0.05),但仍高于健康者(10.84±3.71 vs 3.11±1.24,P<0.05)。RACK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可能和病情进展相关。
刘秀红杜亚军沈永照武华越杨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血浆脑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脑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该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0例,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7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121例,双支病变组72例和多支病变组37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分型和不同病变支数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分析BNP、hs-CRP和Hcy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依次升高,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变支数不同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组患者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双支组,双支组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单支组(P<0.05)。血浆BNP、hs-CRP和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P<0.05)、0.739(P<0.05)和0.700(P<0.05)。结论血浆BNP、hs-CRP和Hcy在血浆中的浓度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正相关,对冠心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沈永照刘秀红杜亚军武华越
关键词:半胱氨酸
冠心病伴心房颤动患者hs-CRP、Hcy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房颤发生的关系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分析并评价冠心病伴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伴房颤患者(房颤组)109例,冠心病伴窦性心律者(窦律组)95例以及窦性心律非冠心病(对照组)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将房颤组再分为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以及永久性房颤组,对比分析各组hs-CRP、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情况。结果房颤组、窦律组及对照组年龄、性别、吸烟、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Hcy、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Crouse积分显著高于窦律组及对照组(P<0.05);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s-CRP、Hcy、IMT以及斑块Crouse积分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P<0.05)。结论冠心病伴房颤患者存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而且随房颤的持续而症状加重。
武华越
关键词:冠心病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