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燕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流感
  • 5篇病毒
  • 4篇致病
  • 4篇禽流感
  • 4篇人感染高致病...
  • 3篇H5N1
  • 3篇H5N1亚型
  • 3篇病例
  • 3篇病例分析
  • 2篇孕妇
  • 2篇孕妇感染
  • 2篇禽流感病
  • 2篇禽流感病毒
  • 2篇综合征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性
  • 2篇出血热
  • 1篇地理流行
  • 1篇地理流行病学

机构

  • 1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安庆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枞阳县疾病预...
  • 1篇铜陵市疾病预...
  • 1篇铜陵市人民医...
  • 1篇黄山市人民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徽省铜陵市...

作者

  • 12篇柳燕
  • 6篇李群
  • 5篇吴家兵
  • 5篇胡万富
  • 5篇胡岱霖
  • 3篇王俊
  • 3篇刘丽萍
  • 3篇刘红
  • 3篇张进
  • 3篇马明英
  • 3篇曹明华
  • 3篇任军
  • 3篇温乐英
  • 2篇何军
  • 2篇吴同生
  • 2篇徐晓玲
  • 2篇舒跃龙
  • 2篇张烨
  • 2篇蓝雨
  • 2篇胡守奎

传媒

  • 4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华东地区第十...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5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5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发病经过、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测,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结果 5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初期临床表现主要为流感样症状,4例病例的气管分泌物分离出H5N1禽流感病毒,5例病例的气管分泌物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均为阳性。1例有明确的病死家禽接触史,死禽也被证实感染禽流感病毒;2例虽有明确的病死家禽接触史,但死禽未被证实感染禽流感病毒;2例病例未发现明确的病死禽接触史;结论 5例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对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不能完全依据禽流感疫情存在与否;经过对5例人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没有发现人传人的现象;人禽流感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吴家兵李群柳燕胡万富胡岱霖曹明华张进
关键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安徽省首起城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究1例城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发生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人感染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与病原学诊断确诊为禽流感。感染来源不明。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结论切断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环境消毒及隔离措施对禽流感防治十分重要。
吴家兵胡岱霖柳燕余平
关键词:城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安徽株NS1基因的克隆及在原核系统的表达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RT-PCR方法,从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安徽株扩增到了NS1基因,对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在原核系统高效表达和纯化了NS1蛋白.进化分析表明,A/Anhui/01/2005毒株与近些年国内分离的水禽H5N1病毒进化关系更为接近.NS1与福建、湖南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同源性最高,分别达到99.1%和98.2%.序列分析表明,与病毒的致病性相关的92位氨基酸为Asp,与病毒的细胞因子抗性相关的80~84位氨基酸发生缺失,与断裂/多聚腺苷酸化特异性因子结合的基序改变为GFEWN,和病毒致死性相关的PL基序为ESEV.随后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并纯化了NS1蛋白.Ns1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特性分析以及在原核系统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S1的致病机制和抗病毒药物研制奠定了基础.
程从升蓝雨柳燕张智清舒跃龙姚立红温乐英王大燕王伟李希妍王琦赵新生黄晶晶聂凯张晓光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5N1NS1
安徽省5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安徽省5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发病经过、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测,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结果 5例人感染高致...
吴家兵李群柳燕任军胡万富胡岱霖曹明华张进
关键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文献传递
2003年蒙洼蓄洪区鼠情监测及灭鼠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蓄洪区鼠患情况以及采取灭鼠措施防止灾区出血热发生流行。方法以夹夜法调查灾区鼠密度,取鼠血、鼠肺标本检测鼠对出血热病毒的感染率,用溴敌隆毒饵灭鼠控制鼠数量。结果蓄洪后室内外鼠密度分别为11.1%和8.9%,室外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82.4%,室内小家鼠为优势种占66.7%,室外还发现了鼠类天敌黄鼠狼和刺猬,室内鼠总感染率为0,室外鼠总感染率为31.25%,室外草垛灭鼠率为100%,室内灭鼠率为45.9%,2003年未发生出血热病例。结论2003年蓄洪区鼠密度低和鼠带毒率也低,较低的密度下难以获得较高的灭鼠率。
胡兴强刘红柳燕刘春生吴明生吴磊王吉庆
关键词:洪灾鼠情监测灭鼠效果
安徽省大别山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微小疫源地调查及分析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调查大别山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微小疫源地演化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根据地理、地貌选择岳西县境内妙道山和菖蒲 2个调查点 (A点和B点 ) ,进行健康人群隐性感染调查 ,并用夹夜法调查小型兽类密度。采集捕获动物肺、血标本 ,检测汉坦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 2 .78% (2 /72 ) ;野外A点社鼠为优势鼠种 ,占夹捕小型兽类种类构成的 4 8.6 5 % (36 /74 ) ,捕获小型兽类总密度为 10 .6 2 % (74 /6 97) ,汉坦病毒 (HV)感染率为 12 .16 % (11/74 ) ,其中 10只为社鼠 ;野外B点社鼠构成比为 2 1.74 % (5 /2 3) ,小型兽类密度为 4 .31% (2 3/5 34) ,HV感染率为 8.70 % (2 /2 3) ,2只均为社鼠。结论 社鼠不仅是高山林区的主要宿主动物 ,而且是HFRS的主要传染源 ;肾综合征出血热微小疫源地已经强化。
柳燕吴松榆王俊张志平张福安王玉林刘红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海拔社鼠
一例孕妇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死亡的调查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2005年11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报告的一例不明原因肺炎孕妇死亡的病因。方法访谈病例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查阅临床病志,对病例和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的气管吸取物,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H5N1亚型特异的核酸片段,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病例发病前4天有明确的病死禽直接暴露史,病例和病死禽的122名密切接触者经10天医学观察均健康。病毒性肺炎伴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显著下降,迅速进展的呼吸衰竭和多器官衰竭是其主要临床特征。病例的气管吸取物A/H5N1的HA和NA基因阳性,分离到的A/Anhui/1/2005(H5N1)的8个基因节段均为禽源的,血凝素抗原的受体链接肽仍为多个碱性氨基酸。结论该病例为首次报告感染禽流感病毒 (H5N1)发病、死亡的孕妇。孕妇妊娠期间的免疫耐受状态可能是导致其感染,引起相应临床表现和进程的重要原因。
李群蓝雨徐翠玲柳燕吴同生温乐英向妮娟张烨吴家兵董捷熊传龙徐晓玲胡万富李中杰胡岱霖周蕾马明英刘志涛刘旭祥刘丽萍王俊胡守奎何军王勇李贤相吴福清舒跃龙王茂武王子军杨维中王宇余宏杰
关键词:禽流感妊娠H5N1
安徽省2006年流行性感冒疫情和病毒检测分析
2008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流感流行状况,为流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用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筛选标本,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结果检测标本330份,阳性102份,其中甲型流感病毒1份,B型101份。组织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检测标本330份,红细胞凝集反应阳性120份。经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甲型1株,B型119株,B型株为B(victoria)系。结论2006年春季安徽省流感流行以B型(victoria)为主,同时存在甲型株。由于人群对B(victoria)系流感流行株抗体水平普遍较低,易引起流感流行。
马明英刘丽萍柳燕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基因变异株血凝素
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 通过病原学研究为出血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用病原学、血清学、RT -PCR、序列测定技术对我省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地理流行病学、疫区类型及新型新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 ] 我省共分离出血热病毒 3 2株 ,涉及 9种宿主动物 ;气溶胶可传播实验动物型出血热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病毒。  [结论 ] 我省是多宿主多传染源的出血热疫源地 ,以姬鼠型为主 ,流行季节以秋冬季为主 ,呈单峰型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疫源地。
柳燕王俊李芙蓉刘红
关键词:出血热病毒疫源地宿主动物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新亚型
我国首例孕妇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的病原学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对2005年11月8日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报告的一例孕妇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死亡病因进行研究。采集病人的气管吸出物及血液标本,用RT—PCR和Real—time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A/M、A/H5N1、A/H7N7、A/H9N1亚型特异性核苷酸片段;气管吸出物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和序列测定及分析;利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标本抗体。结果表明病人气管吸出物可以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M片段及H5亚型的特异性HA基因。2005年11月9日采集的血清标本用RealtimePCR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M基因。从病人的气管吸出物中分离到H5N1病毒(A/Anhui/1/2005),对病毒的HA基因序列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病毒是禽源的,其主要依据是受体结合位点第226~228位氨基酸位点(QSG)为禽流感病毒所特异,HA受体连接肽仍为9个碱性氨基酸(LRERRRKRP);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HA基因与禽源病毒进化距离接近。发病后7、8、9d的血清H5N1禽流感病毒HI抗体小于20。对该病例的病原学研究证明,该病例为H5N1禽流感感染病例。
柳燕李群何益新张烨温乐英王敏胡万富马明英汪道发刘丽萍何军胡守奎任军
关键词:禽流感H5N1亚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