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瑾

作品数:73 被引量:398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9篇心脏
  • 28篇血管
  • 26篇心血管
  • 25篇心血管病
  • 25篇心血管病学
  • 25篇血管病
  • 25篇血管病学
  • 24篇起搏
  • 23篇心脏再同步
  • 23篇再同步
  • 12篇心脏再同步治...
  • 12篇再同步治疗
  • 12篇植入
  • 10篇疗效
  • 9篇心力衰竭
  • 9篇心室
  • 9篇心脏起搏
  • 9篇心脏再同步化
  • 9篇心脏再同步化...
  • 9篇衰竭

机构

  • 63篇复旦大学
  • 5篇甘肃省人民医...
  • 4篇上海市心血管...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三明市中西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市第二人...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甘肃省康复中...

作者

  • 71篇柏瑾
  • 54篇宿燕岗
  • 51篇葛均波
  • 38篇王蔚
  • 24篇秦胜梅
  • 12篇潘文志
  • 11篇汪菁峰
  • 10篇潘翠珍
  • 8篇刘少稳
  • 8篇巩雪
  • 8篇崔洁
  • 6篇梁义秀
  • 6篇舒先红
  • 5篇陈学颖
  • 4篇钱菊英
  • 3篇蔡乃绳
  • 3篇朱卉倩
  • 3篇诸骏仁
  • 3篇唐斌
  • 2篇何建强

传媒

  • 26篇中国心脏起搏...
  • 15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甘肃医药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家庭用药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室起搏电极部位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左室起搏电极部位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 121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CRT,其中93例将左室电极植入侧后静脉、侧静脉或后静脉(A组),另16例植入心中静脉(B组)、12例植入心大静脉(C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A组患者术后NYHA分级得到显著改善,QRS波时限变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显著缩小(P<0.01);B组患者超声心动图部分指标及QRS波时限显著改善,但其NYHA分级无显著改变;而C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CRT时应尽可能将左室电极置于左室侧壁或侧后壁。
汪菁峰宿燕岗柏瑾王蔚秦胜梅葛均波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疗效
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人诊疗术患者肾功能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了解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造影剂肾病(CIN)的发
吉俊丁小强许迅辉邹建洲方艺何建强林贻梅柏瑾钱菊英
文献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后反复电风暴一例
2011年
患者,男性,51岁,既往有扩张型心肌病史,发作室性心动过速(VT)一次入院,有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Ⅰ类适应证而行ICD植入术,同时口服抗心律失常、抗焦虑及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术后仍反复发作VT、快VT及心室颤动(VF),并于术后9月余首次发生电风暴。ICD植入后共记录到106次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其中电风暴时81次,非电风暴时25次;68次(64.8%)VT(包括VT、快VT)经过一次或多次ATP治疗转复;31次(29.5%)ATP治疗后加速事件,电风暴与非电风暴时加速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曾尝试射频治疗未成功。在加大倍他洛克剂量、增加镇静、抗抑郁药物和静脉应用可达龙后,曾一度使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减少,但未能完全终止电风暴的发作并最终死于心力衰竭。
秦胜梅宿燕岗柏瑾葛均波
关键词:电风暴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肺动脉高压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 PAH )对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 )临床获益的预测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植入CRT的165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肺动脉收缩压(SPAP)将其分为SPAP〈50 mmHg(1 mmHg=0.133 kPa,n=107)与SPAP≥50 mmHg (n=58)两组。以全因死亡为主要终点事件,心力衰竭再住院为次要终点事件,分析两组生存函数差异,并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终点事件的预测因子。结果 SPAP≥50 mmHg组与SPAP〈50 mmHg组死亡例数分别为13例(22.4%)和8例(7.5%),心力衰竭再住院例数分别为25例(43.1%)和21例(19.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SPAP〈50 mmHg组比较, SPAP≥50 mmHg者累积生存率较低( P〈0.05),累积再住院率则较高( 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PAP≥50 mmHg者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比3.089(95%CI 1.117-8.543,P=0.03),次要终点事件风险比2.465(95%CI 1.318-4.611,P=0.005)。结论中-重度PAH患者CRT后临床获益不佳,且是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预测因子。
汪菁峰秦胜梅宿燕岗陈海燕柏瑾王蔚葛均波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肺动脉高压
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三度房室阻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了解长期持续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基础心功能正常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基础心功能正常、因三度房室阻滞(AVB)而植入VVI或DDD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是否出现心力衰竭相关症状或因心力衰竭入院,同时行超声心动图随访,并对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心力衰竭的定义为随访中出现因心力衰竭入院或死亡、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左心室(LV)结构、功能受损是指超声心动图观察到的LV局部或总体收缩活动减弱、LVEF〈0.50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6mm之任意一项。结果共141例患者平均随访8.3年后,8例(5.7%)出现心力衰竭,20例(14.2%)出现左心室结构、功能受损;其发生率均随起搏时间增长而增加。随访中患者平均LVEF下降、平均LVEDD增加,但其起搏前后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性别、植入起搏器时年龄、起搏模式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因素均与心力衰竭发生或左心室结构、功能受损无关。结论长期RVA起搏者存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的可能,起搏时问越长发生几率越高,但其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俞霏宿燕岗柏瑾潘翠珍王蔚葛均波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三度房室阻滞心功能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综合防治新方法被引量:12
2014年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是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中主要致死、致残原因。我国心脏性猝死(SCD)的总人数约为54.4万/年。80%以上的SCD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颤)所致,所以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防治可减少SCD的发生率。
李毅刚王群山宿燕岗李京波陆秋芬孙健张澎湃王君杨眉柏瑾黄冬
关键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心室颤动致残原因SCD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复方厄贝沙坦的降压作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诺)降压谷/峰比值及降压效果。方法:开放试验。2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日服一次复方厄贝沙坦(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共8周,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收缩压、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56.1%、55.3%,24h、昼、夜平均血压分别下降22.2/13.3mmHg、23.8/14.1mmHg、15.0/9.1mmHg。结论:复方厄贝沙坦日服一次,降压作用可维持24h。
唐斌诸骏仁蔡乃绳柏瑾西雁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降压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心脏超声参数,以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连续人组69例拟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术前随机分为A组[36例,右室流出道起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acing,RVOT)]及B组[33例,右室心尖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ex pacing,RVA)],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及收缩峰速度(Vs),计算12节段Ts标准差(Ts-SD)及Vs平均值(Vs-M)。结果A组和B组各有1例患者随访时因非起搏心律而剔除,共获得67例患者的组织多普勒图像进行脱机分析。术前两组左室收缩同步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RVOT起搏组(A组)左室收缩同步性优于RVA起搏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SD(23.63±2.32)ms对(31.54±2.93)ms,P=0.03873,对基础状态下Ts—SD≥32.6ms者进行亚组分析(A2组和B2组)RVOT起搏后Ts-SD显著小于术前[(28.55±16.93)ms对(48.19±9.26)ms,P=0.0045],而RVA起搏前后Ts-SD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两亚组术后比较RVOT起搏亚组(A2组)Ts-SD显著小于RVA起搏亚组(B2组)[(28.55±16.93)ms对(38.19±18.34)ms,P=0.0290]。结论RVOT起搏对于左室收缩同步性影响小于RVA起搏,术前同步性较差者选择RVOT起搏能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同步性。
孙敏敏舒先红崔洁陈松文潘文志潘翠珍宿燕岗王蔚柏瑾刘少稳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1例女性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行Mainz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被引量:6
2007年
报道1例女性膀胱外翻施行膀胱切除、尿流改道围手术期的护理。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特别强调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和术后各种管道的护理及排尿训练的重要性。患者术后控尿、排尿效果良好,达到了手术预期的目的。
董玉兰朱卉倩柏瑾
关键词:膀胱外翻围手术期护理
原位心脏移植6年后发生慢快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一例被引量:3
2010年
患者男性,23岁,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6年,发作性心悸、黑矇2个月。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逸搏心律。24h Holter监测显示反复发作性短阵房性心动过速700余次,发作终止时频发结性及室性逸搏(最长间期3.68 s),时呈室性逸搏心律。停搏3 s左右时患者有黑矇感觉。成功植入DDD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工作良好,随访症状消失。
宿燕岗柏瑾秦胜梅葛均波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原位心脏移植慢快综合征心脏起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