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鹏飞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探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手术的80例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些患儿均使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这80例患儿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裸眼视力、最佳戴镜矫正视力、三级视功能以及双眼不等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进行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视功能。
- 林鹏飞谭华霞
-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
- 常规LASIK与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的对比研究
- 2013年
-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常规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ISIK(简称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者,其中散光度数≥-2.00 DC作为入选对象共82例(163只眼)。其中选择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者42例(83只眼),散光(-3.55±1.09)DC;接受常规LASIK术者40例(80只眼),散光(-3.47±1.23)DC。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7 d、1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视力、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的检查和视疲劳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 (1)术后7 d、1个月、6个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者视力分别优于常规LASIK术者(P<0.05)。(2)角膜地形图查残余角膜散光度:波前像差组7 d、1个月、6个月分别为(-0.35±0.24)DC、(-0.42±0.13)DC、(-0.51±0.19)DC;常规组7 d、1个月、6个月分别为(-0.75±0.28)DC、(-0.92±0.23)DC、(-1.21±0.21)D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波前像差组和常规组高阶像差均呈增加趋势,以彗差和球差增加为主。波前像差组在总高阶像差(HOAROM)、30°三叶草(Z6)、垂直彗差(Z7)和水平彗差(Z8)高阶像差的改变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4)视疲劳满意度调查:波前像差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较常规LASIK能更好地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使患者术后角膜残余散光更少,高阶像差的增加更少,视力恢复更理想,视觉质量更佳,患者的满意度更好。
- 杜玲芳何芳武正清张艳丽林鹏飞宋伟琼
- 关键词:波前像差高阶像差角膜地形图
- 两种矫正方式对近视患者AC/A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与配戴框架眼镜后各自AC/A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试验组,随机选取60例门诊就诊并给予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屈光矫正前后AC/A及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随访时间依次为戴镜1,3,6mo;1a。结果:试验组戴镜前和后1,3,6mo;1a的AC/A值分别为4.05±2.03,3.05±1.85,3.31±1.02,3.14±1.64,3.20±1.55,戴镜后1,3,6mo;1a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后1,3,6mo;1a分别为4.12±1.86,4.09±1.38,3.58±1.45,3.84±1.41,4.23±2.01,戴镜后1,6mo;1a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3mo与戴镜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戴镜前无显著差异(P>0.05);戴镜后1,6mo;1a,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戴镜后3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度数增长的观察时间为1a。试验组等效球镜度增加了0.38±0.35DS,对照组增加了0.84±0.56D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矫正方式都能降低高AC/A值,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近视度数增长后AC/A值会偏高。角膜塑形镜对中低度近视的矫正有效,它较框架眼镜能更有效地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增长速度,是目前控制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改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杜玲芳武正清何芳宋伟琼张艳丽林鹏飞
-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AC
- 两种矫正方式对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与佩戴框架眼镜后各自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60例门诊就诊并给予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屈光矫正前后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敏度和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随访时间依次为1个月、6个月、1年。结果 (1)调节滞后量:实验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1.05±0.28、0.92±0.16、0.62±0.13、0.6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1.03±0.27、1.03±0.19、0.82±0.11、1.08±0.16。两组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节灵敏度:实验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9.33±2.65、10.82±2.06、10.90±2.48、11.05±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9.56±2.32、10.76±1.88、10.85±2.08、9.02±1.97。两组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个月、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1年:实验组等效球镜度增加了(0.38±0.35)DS,对照组增加了(0.84±0.56)D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实验组戴镜后对调节滞后量的改善较明显,并使其逐渐趋于正常化;对照组对调节滞后量改善较慢,不能使其达到正常值,且近视度数增长后调节滞后量会变大。(2)实验组对调节灵敏度的改善更快,对照组较慢,在近视度数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两组的调节灵敏度相似,近视度数增长后调节灵敏度下降。(3)角膜塑形镜对中低度近视的
- 杜玲芳武正清何芳宋伟琼张艳丽林鹏飞
-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
- 品管圈在提升眼视光中心验光配镜质量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改善眼视光中心验光配镜质量,以提高人们对验光配镜的满意度.方法:按照品管圈理论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通过收集2014年1月-6月中心验光配镜满意度调查表,分析人们对验光配镜满意度不高的真正原因,拟定对策加以实施并对效果进行评价和检讨.结果:人们对中心验光配镜质量的满意度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57%上升到活动后的68%.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发现和解决眼视光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可行且有效的,在及时提升验光配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 何芳宋伟琼杜玲芳张艳丽林鹏飞贾晓荣
- 关键词:品管圈验光配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