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婧婧
- 作品数:16 被引量:2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北区域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 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气候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5年
- 利用1961一2012年中国区域1353个站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资料,分析南方和北方4种气候态的变化特征,并探索气候态的改变对南方和北方气候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气候态的影响较为明显,气候态的改变会使得南北方气候分析结果发生改变。北方近52年来年平均气温的升温趋势较明显,南方升温趋势较弱,南北方在I态、II态和III态下的年平均气温均呈现一致的增加趋势,但北方比南方升温更快。南北方年降水量的历年变化差异较大,北方年降水量呈现弱的"降-升-降-升"变化趋势,南方年降水量的历年变化较大,多项式趋势线呈"2峰3谷"。气候态的改变使得北方和南方的气温和降水等级均向着高等级移动,北方气温等级的变化受气候态的影响比南方更明显。
- 林婧婧张强
- 关键词:气候态气候变化
- 中国气候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分析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5年
- 利用1961-2012年中国2000多个气象站气温、降水量资料,对1971-2000年、1981-2010年气候态与气候标准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候态下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并运用气候评价等级指标和极值标准对中国历年基本气象要素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971-2000年、1981-2010年所描述的气候态与气候标准态相比,分别表现为略偏高和略偏低,由此对气候分析和评价产生减轻或加重的影响;(2)不同气候态下,气温等级中异常偏冷的频率均增大,异常偏热的频率有所不同;(3)在分析中国同时期同类要素极端高值出现概率时,采用不同气候态分析的结果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变化,然而在分析气象要素极端低值概率时则一致出现概率增多现象,1981-2010年气候态的增多现象更为明显。
- 林婧婧张强
- 关键词:气候态气候变化
- 甘肃省气候暖干化与农业干旱灾害的联系被引量:40
- 2010年
- 基于甘肃省59站的1961~2008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陆面蒸散量、干燥度及线性变化率,揭示了甘肃省气候暖干化的事实,分析了暖干化及与农业干旱灾害的联系。结果指出:甘肃近48a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干燥度呈增大趋势,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气候暖干化导致了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是农业受旱灾面积扩大,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 宁惠芳林婧婧陈佩璇
- 关键词:干旱灾害农业影响
- 中国气候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分析的影响
- 利用1961-2012年全国2000多个气象站气温降水量资料,对近期使用的1971-2000年、1981-2010年气候态与气候标准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候态下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并运用气候评价等级指标和极值标准对全...
- 林婧婧张强
- 关键词:气候态
- 文献传递
- 1961-2012年盛夏持续性旱涝异常分析及预测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1961-2012年盛夏(7-8月)156个台站逐月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以及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盛夏持续性旱涝指数,对中国西北东南部地区盛夏持续性旱涝异常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来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干旱事件发生略多于持续性洪涝事件,但持续性洪涝事件的强度明显强于持续性干旱事件。在持续性涝年乌拉尔山脊明显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强,而且表现为双峰型,低层风场表现为辐合,高层表现为辐散,垂直场上表现为上升运动,且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异常水汽能够输送到西北东南部,水汽散度场表现为辐合,因此降水偏多。而持续性旱年正好相反,因此降水偏少。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持续性旱涝指数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旱涝现象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 杨金虎孙兰东林婧婧杨建玲
- 关键词:盛夏旱涝异常
- 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异常分析及预测研究被引量:18
- 2015年
- 利用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内蒙古西部地区)1961—2012年夏季(5—8月)156个台站逐日降水量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通过定义夏季旱涝急转指数,对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事件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50 a来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现象年际差异较小,相比较而言,1992年之前旱涝急转事件频发,而之后少发。在旱转涝年的旱期北极极涡偏东偏弱,乌拉尔山脊偏强,东亚大槽偏西偏深,另外中高纬西风带偏强,阻止了冷空气南下,也没有异常的水汽输送,在垂直场上主要表现为下沉运动,因此降水偏少。而涝期乌拉尔山阻高偏强,蒙古低压加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西北东南部正好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和蒙古低压底部,有充足的西南暖湿气流,另外中高纬度西风带偏弱,有利于冷空气南下,而且西太平洋有异常的水汽输送带,能到达西北东南部,在垂直场上主要表现为上升运动,因此降水偏多;涝转旱年正好相反。另外,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旱涝急转指数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南部夏季旱涝急转现象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 杨金虎孙兰东林婧婧杨建玲
- 关键词:夏季旱涝急转
-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态变化对极端天气监测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中国西北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西北地区1961—2013年气候变化趋势,分为Ⅰ态(1961—1990年)、Ⅱ态(1971—2000年)、Ⅲ态(1981—2010年)和Ⅳ态(1961—2013年)等4个气候态。利用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日最高气温极值和日最大降水量极值资料,基于两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定义,分析了气候态变化对极端天气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变化受气候态改变的影响较年降水量更为明显。在Ⅰ态和Ⅱ态下进行气温要素评价分析,会突出气温升高的现象,在Ⅲ态下会出现气温降低,气候态改变对降水量等级影响很小。Ⅰ态、Ⅱ态和Ⅲ态下,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以来的两个时段内,日极端高温和日极端降水事件均出现增多,其中Ⅰ态增多幅度最大,Ⅲ态的影响最小。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地区受气候态影响的敏感区域,主要是新疆北部、青海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大部和陕西部分地区。
- 林婧婧张强
- 关键词:气候态敏感区
- 1971—2012年平凉市霜冻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7
- 2015年
- 以≤0℃地面最低气温作为霜冻指标,利用平凉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2年的逐日地面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初、终霜冻和无霜冻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近42a间,平凉市初霜冻发生频率减小,终霜冻发生频率增加,初、终霜冻日数呈减少趋势;平均初霜冻日呈推迟变化趋势,终霜冻日呈提早变化趋势,无霜期呈延长变化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均〉2d/10a,并均通过a=0.05的显著性检验;平凉地区初霜冻日普遍推后1~5d,终霜冻日普遍提前1~5d,无霜期普遍延长1-9d。平凉各地霜冻受灾程度差异较大,灵台和庄浪在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和农业经济损失方面受灾较重。
- 林婧婧郭慧
- 关键词:无霜期
- 近50多年来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7
- 2013年
- 利用1954—2006年我国西部225个气象站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将我国西部分为9个降水类型,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疆盆地、甘肃河西西部和内蒙古西部是我国西部降水年际间变动最大、降水最不稳定的地区,而四川省西部地区的降水年际变动最小、降水比较稳定.1954—2006年我国西部地区降水总体呈增加的趋势,降水空间分布大致以100°为界,以西降水增加明显,以东降水减少.降水量显著增加的区域是南疆型,而西北地区东部的关中型的降水减少最为显著.1980年代中期是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变化的转折期.我国西部的降水变化主要分为5种类型,年降水量变化存在较为显著的准8~9a和4~5a的周期振荡.
- 郭慧李栋梁林纾董彦雄孙兰东黄蕾诺林婧婧
- 关键词:降水
- 影响南方农业干旱灾损率的气候要素关键期特征被引量:24
- 2018年
- 我国南方地区是全国粮食主要产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该区域干旱灾害不断加剧,农业旱灾损失十分突出,异常特征也比较明显.然而,对于我国南方农业旱灾损失的变化特征及其受干旱致灾因素的影响机理至今并不十分清楚,这严重影响了对南方农业旱灾规律的深入认识及其影响程度的客观评估.鉴于此,利用我国南方农业干旱灾情实况、农作物种植面积、气象干旱监测指数和常规气象要素等相关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国南方地区近50年来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致灾因子的关系.分析发现:南方地区近50年来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明显增加,西南比华南和东南增加更为明显.而且,由于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对气候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及气候要素的非均匀季节分布特征,农业旱灾损失率主要受关键期的气象干旱、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而其他时段气候要素变化对农业旱灾损失率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南方地区农业旱灾损失率与关键期气候要素的拟合关系要明显好于与全年气候要素的关系,并且与关键期气候要素的多因子拟合关系与单因子拟合关系相比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对这种多因子关系建立的农业旱灾损失率评估模型进行交叉检验的相关性、误差水平、信度均比较理想,表明该模型对估算南方地区农业旱灾损失率具有较好的效果.该文研究结果对于发展我国南方农业干旱灾损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科学参考意义.
- 张强韩兰英王胜王兴林婧婧
- 关键词:农业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