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静

作品数:82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5篇学位论文
  • 13篇专利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37篇细胞
  • 22篇白血
  • 22篇白血病
  • 18篇急性
  • 16篇儿童
  • 15篇淋巴
  • 13篇淋巴细胞
  • 12篇患儿
  • 11篇急性淋巴细胞
  • 10篇淋巴细胞白血...
  • 9篇急性淋巴细胞...
  • 9篇急性淋巴细胞...
  • 6篇治疗儿童
  • 6篇护理
  • 6篇白血病患儿
  • 6篇病患
  • 5篇血管
  • 5篇免疫
  • 4篇预后
  • 4篇手术

机构

  • 65篇青岛大学
  • 18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江苏康缘药业...
  • 1篇邹城市疾病预...

作者

  • 81篇杨静
  • 35篇孙立荣
  • 17篇王玲珍
  • 13篇仲任
  • 13篇姜健
  • 12篇卢愿
  • 12篇孙妍
  • 9篇李学荣
  • 9篇徐慧娟
  • 6篇王静
  • 6篇张聚
  • 4篇王艺霖
  • 4篇赵艳霞
  • 4篇田飞
  • 4篇邵晓军
  • 3篇王艳丽
  • 3篇孟旭霞
  • 3篇杨堃
  • 3篇蔡翠翠
  • 3篇王艳萍

传媒

  • 5篇精准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3篇第十七届全国...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16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介苗对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扩增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探讨卡介苗(bac illus calm ette-guerin,BCG)对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扩增的影响。本实验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后者分为三个亚组即BCG组(单纯卡介苗),GTI组(细胞因子组)和GTIB组(细胞因子+卡介苗组)。培养至第9天,对各组细胞进行计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免疫表型,并行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在油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结果表明:①实验各组均得到一定数量典型的DC,其中BCG组DC数低于GTI组和GTIB组(t分别为4.20,6.36,p均<0.01),GTI组DC数与GTIB组DC数比较无显著差异(t=2.25;p>0.05);②BCG组CD1 a+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3.04,p<0.05),但低于GTI组和GTIB组(t分别为2.79,6.41,p均<0.05);GTI组与GTIB组CD1 a+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5,p>0.05)。BCG组HLA-DR+、CD83+细胞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4.77,4.15;p<0.05),而低于GTI组和GTIB组(t分别为6.65,3.19;p均<0.05),GTI组HLA-DR+、CD83+细胞比例低于GTIB组(t分别为5.64,2.98;p均<0.05)。结论:BCG不仅能促进白血病患儿外周血DC体外扩增,还能协同rhGM-CSF、rhTNF-α、rhIL-4促进DC成熟。
杨静孙立荣庞秀英卢愿李学荣宋爱琴
关键词:卡介苗白血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
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FLAG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 1~5,阿糖胞苷2 g/m2,d 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治疗的19例复发性ALL和NHL患儿临床资料,其中ALL 15例(初诊时高危8例,中危2例,低危5例),NHL 4例(临床分期为Ⅳ期);早期复发12例,晚期复发7例。观察其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经1个疗程后,11例(73.3%)ALL患儿达完全缓解(CR),其中高危5例,中危1例,低危5例;2例(50.0%)NHL患儿达CR;6例(50.0%)早期复发患儿达CR,7例(100.0%)晚期复发患儿均达CR,CR率明显高于早期复发患儿(P<0.05)。13例CR患儿,中位无病生存时间5.5个月(2~12个月)。血液学毒性Ⅳ级8例,Ⅲ级4例,Ⅱ级4例;合并感染13例(68.4%),均得到有效控制;肝脏毒性Ⅲ级1例,Ⅰ级2例,经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FLAG方案治疗儿童复发性ALL及NHL疗效显著,尤其对于晚期复发患儿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孙妍孙立荣李学荣庞秀英卢愿仲任赵艳霞毛成刚王玲珍杨静
关键词:氟达拉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儿童
一种提高藏红花素含量的藏红花培养基
本发明公开了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提高藏红花素含量的藏红花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在MS培养基中添加BA、IAA、蔗糖、琼脂、稀土元素,MS培养基中的硝酸盐和铵的含量较高,更加有利于藏红花球茎愈伤组织...
孙妍杨静王玲珍徐慧娟司绍永孙立荣
文献传递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与安全性,为ALL患儿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分别采用PEG-Asp或L-Asp行强化治疗的ALL患儿(PEG-Asp组和L-Asp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2组患儿除均行含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和泼尼松的强化治疗外,PEG-Asp组给予PEG-Asp 2500 U/m2,肌内注射,1次/2周,连用2次;L-Asp组给予L-Asp6000 U/m2,静脉注射,隔日1次,共8次。2组患儿均定期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和肝功能,化疗前后行骨髓象检查,记录病情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按照2003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3.0版),将不良反应分为0~4级。结果:PEG-Asp组男20例,女20例,中位年龄6.3岁。L-Asp组男33例,女27例,中位年龄6.7岁。强化治疗前及强化治疗后随访期内骨髓象检查结果显示2组患儿病情均完全缓解。PEG-Asp组完全缓解时间[(13.2±2.0)个月]与L-Asp组[(13.9±1.8)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Asp组平均住院时间[(11.5±7.1)d]短于L-Asp组[(18.5±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Asp组和L-Asp组皮肤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0.0%和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治疗期间,PEG-Asp组和L-Asp组分别有1例和4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或口唇及喉头水肿或腹泻。2组患儿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均出现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尿素氮和血糖的升高及低蛋白血症。各级不良反应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p与PEG-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强化治疗中均较安全有效,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与级别类似,但PEG-Asp具有用药次数少、患儿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王岳李学荣仲任杨静孙立荣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
EVI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EVI1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儿科收治的40例ALL患儿骨髓白血...
仲任徐慧娟杨静司绍永孙立荣
从主动宽容的角度分析与陌生人的相处——以纪录片《被赞扬的国家》为例
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人们自愿或不自愿,都要或多或少地与陌生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冲突。那么,如何最大可能地避免冲突的出现呢?非常多的学者认为解决办法是进行科学的宽容研究。宽容研究是一个非...
杨静
关键词:陌生人相处
文献传递
胞壁酰二肽-抗CD10免疫偶联物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2018年
目的观察胞壁酰二肽与抗CD10单克隆抗体偶联物(MDP-Ab)对急性白血病患儿树突状细胞(DC)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本课题组新合成的MDP-Ab作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分离培养所得的DC.分为6组:对照组、未偶联的抗CD10抗体组、未偶联的MDP组、MDP-Ab组、脂多糖(LPS)组及MDP-Ab+LPS组,培养8d,收集各组DC,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内吞作用及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采用活细胞荧光剂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染色法检测各组作用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1.DC细胞免疫表型:MDP-Ab促进白血病患儿外周血DC表达人白细胞(位点)DR抗原(HLA-DR)、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成熟分子(CD83)的阳性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偶联的抗CD10抗体组及未偶联的MDP组,但低于LPS组及MDP-Ab+LPS组(F=629.62,P=0.000)。2.IL-12水平:MDP-Ab组、LIPS组及MDP-Ab+LPS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偶联的抗CD10抗体组及未偶联的MDP组(F=857.87,P=0.000)。MDP-Ab组与LPS组、MDP-Ab+LPS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3.DC吞噬功能:对照组(即未成熟DC)为(81.3±10.1)%,明显高于未偶联的抗CD10抗体组、未偶联的MDP组、MDP-Ab组、LPS及MDP-Ab+LPS组(F=383.04,P=0.000)。4.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IFN-γ水平:与对照组、未偶联的抗CD10抗体组及未偶联的MDP组相比,MDP-Ab组、LPS组及MDP-Ab+LPS组CFSE阳性细胞及IFN-γ水平明显增高,以MDP-Ab+LPS组为最高(F=393.36,P=0.000;F=2497.18,P=0.000)。结论新合成的免疫偶联物MDP-Ab能促进白血病患儿外周血DC成熟。
王玲珍陈蕾孙妍杨静卢愿赵艳霞孙爱莲孙立荣
关键词:胞壁酰二肽树突状细胞白血病
青岛市城阳区初中学生牙酸蚀患病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调查青岛市城阳区初中学生牙酸蚀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牙酸蚀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青岛市城阳区2所初中学生共807人,根据Van Rijikom改良标准,采用牙酸蚀患病情况调查表调查牙酸蚀发病率,问卷调查牙酸蚀的相关因素。结果青岛市城阳区初中学生牙酸蚀的患病率为56.01%,城区组患病率(64.10%)高于农村组(47.89%),差异有显著性(χ~2=21.537,P<0.05);男性患病率(57.95%)与女性(54.0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中专及其以上)的学生牙酸蚀患病率高于受教育程度低(高中及其以下)者,学生喝酸性饮料频率高(每天≥1次)者牙酸蚀患病率高于频率低(每天<1次)者(χ~2=14.806~45.786,P<0.05)。结论青岛市城阳区初中学生牙酸蚀的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其发生与酸性饮料的饮用密切相关。预防牙酸蚀应当减少酸性饮料的饮用频率。
杨静刘丽军邓婧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罕见并发症及处理
2021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t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植入功能不良(poor graft function, PGF)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 SIADH)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分析本例患儿发病的可能原因。方法:报告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患儿allo-HSCT后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患儿在allo-HSCT回输干细胞后出现II级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17天突发昏迷、惊厥,完善检查示严重低钠血症,尿钠增多,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尿渗透压升高,诊断为SIADH,经限液、补钠等支持治疗后好转。+15天血象未见明显回升,升白、升血小板治疗效果不佳,考虑原发性PGF。随访至移植后3月余仍需成分输血支持,后每月输注间充质干细胞1次(1 ×106/kg∙次,共3次)及血浆置换2次,达AA基本治愈的标准。结论:Allo-HSCT后PGF和SIADH均为严重的、可能导致不良预后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已知与和移植相关的多种因素相关。为此分析此病例探讨其机制及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丹旗姜健杨静孙立荣卢愿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EV71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合成释放IP-10信号分子机制的研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研究表明重症病例,大部分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 EV71)感染所致,EV71感染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
杨静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10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