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正畸
  • 5篇正畸学
  • 4篇口腔
  • 3篇口腔正畸
  • 3篇畸形
  • 3篇矫治
  • 3篇安氏
  • 2篇正畸治疗
  • 2篇摄影测量
  • 2篇摄影测量法
  • 2篇自锁
  • 2篇教学
  • 2篇BOLTON...
  • 2篇HE
  • 2篇测量法
  • 1篇第二恒磨牙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修整器

机构

  • 17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青岛大学
  • 1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青岛市疾病预...

作者

  • 17篇杨茜
  • 11篇范存晖
  • 10篇陈杰
  • 4篇刘新强
  • 3篇陈秀娟
  • 3篇许涛
  • 1篇张圣军
  • 1篇李永红
  • 1篇逄增昌
  • 1篇姜松磊
  • 1篇王红星
  • 1篇李雪
  • 1篇孙晓蕾
  • 1篇赵志婷
  • 1篇李冬梅
  • 1篇王超
  • 1篇白雪雁
  • 1篇赵志荣
  • 1篇徐辉
  • 1篇胡蕾蕾

传媒

  • 9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工企医刊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畸记存模型修整器修整法的改进
2010年
目的对正畸记存模型传统的修整器修整法进行改进,探讨更适合于临床应用的修整方法。方法选择正畸记存模型154副,用传统法修整89副,改进法修整65副,统计比较两种修整方法出现震荡破损的模型数。结果传统修整器修整法制作89副模型中,有8副在修整上下颌后壁、侧壁、短夹壁的过程中出现牙列破损;改进修整器修整法制作的65副模型无牙齿缺损的表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χ=4.47,P<0.05)。结论改进的修整器修整法适用于不同错类型模型的修整,并且在预防修整过程中的模型牙列震荡破损方面优于传统法。
姜松磊范存晖杨茜
关键词:正畸学牙模型
青少年与父母对正畸治疗认识的对比性研究
2006年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研究青少年与其父母对错牙A正畸治疗的认识的异同,以期对临床诊断设计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正畸初诊患者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12岁~15岁,做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患者与其父母在对矫治器的认识和对正畸治疗效果方面的认识有明显差别(P〈0.05),而在正畸治疗的目的和复发与保持方面的认识没有差别。结论:青少年与父母对正畸治疗的认识上有相同点也有差别。
张圣军范存晖杨茜陈杰
关键词:青少年父母正畸治疗
安氏Ⅱ类2分类错模型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人牙异常的表现,从而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与各种牙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02例年龄12-49岁正畸治疗前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牙进行分析研究,对BOLTON指数异常及各种牙异常,如畸形侧切牙、缺失牙、多生牙、阻生牙、易位牙、扭转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人牙异常的发生率为50.00%。前牙BOLTON指数不调者占42.16%,全口牙BOLTON指数不调者占41.18%。上颌畸形侧切牙者占25.49%,缺失牙者占10.78%,多生牙者未见,阻生牙者占3.92%,易位牙者占2.94%,牙齿扭转约90°者占7.84%。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人牙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矫治过程中更要关注上颌畸形侧切牙与下切牙缺失以及BOLTON指数不调的问题。
王红星杨茜范存晖陈杰
关键词:BOLTON指数
青岛市李沧区35岁以上居民体力活动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青岛市李沧区35岁以上居民体力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青岛市李沧区随机抽取6 000名35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有效人数5 966人,平均体力活动水平为(18.0±11.4)MET-h/d,其中低水平、中等水平和高水平体力活动者分别为1 462(24.51%)、1 660(27.82%)和2 844人(47.6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收入、吸烟情况、BMI是影响体力活动水平的因素(P<0.01、<0.05)。女性和从事农林牧渔、销售服务、私营业主等职业的人群体力活动更多,年龄升高、家庭收入增长、伏案工作者、吸烟、BMI升高是导致体力活动水平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体力活动水平与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收入、吸烟情况和BMI等因素有关。
胡蕾蕾滕聿峰王心国杨茜逄增昌
关键词:影响因素
加强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必要性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学研究生进行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必要性。方法结合当前国内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美学教育现状,分析口腔正畸学与口腔医学美学的关系,讨论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口腔医学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果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结论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应加强口腔医学美学教育。
范存晖杨茜陈杰
关键词:口腔医学正畸学美学教育
缬沙坦对主动脉球囊损伤大鼠主动脉内膜SRSF1表达的影响
2020年
目的通过观察缬沙坦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膜丝氨酸/精氨酸富集剪接因子1(SRSF1)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在预防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缬沙坦组,每组各16只大鼠。从术前第1天至术后第14天(或第28天),每天分别给予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5 mL蒸馏水灌胃,缬沙坦组大鼠每天将20 mg/kg缬沙坦溶于5 mL蒸馏水中灌胃。麻醉后,手术组和缬沙坦组大鼠使用自制的2F球囊导管建立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操作同手术组,但未注水扩张球囊。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4天和28天分别处死8只大鼠,分别收集近主动脉弓血管5 mm,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测定内膜增生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血管组织中SRSF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时血管内膜光滑,均无明显损伤及斑块形成,而手术组和缬沙坦组血管内均可见新生内膜增生,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皮细胞覆盖,内弹力膜部分断裂。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时间、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内膜厚度、SRSF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明显的影响(F组别=372.90、184.60,F时间=26.13、21.15,F交互=12.31、4.22,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14、28天手术组与缬沙坦组内膜厚度、内膜SRSF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缬沙坦组较手术组明显降低(F=23.18~241.08,P<0.05)。术后第14、28天对照组血管组织中SRSF1蛋白荧光强度极低,手术组和缬沙坦组SRSF1蛋白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缬沙坦组明显低于手术组。与术后第14天相比,术后第28天手术组、缬沙坦组血管组织中SRSF1蛋白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结论缬沙坦可有效减轻内膜损伤血管的内膜增生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血管组织
彭亮段硕李永红徐辉杨茜唐锡龙
关键词:血管内膜平滑肌WISTAR
四手操作在口腔正畸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在口腔正畸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对四手操作在正畸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四手操作技术应用于正畸临床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四手操作技术有利于正畸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对正畸临床教学有重要意义。
杨茜陈秀娟范存晖陈杰
关键词:四手操作临床教学
埋伏牙定位与分类的探讨
目的:探讨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并分类,以期指导临床与科研。方法:应用曲面断层片、牙片和螺旋CT,对73位患者颌骨内埋伏阻生的83颗牙齿进行定位分析,并根据不同位置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结果:(1)埋伏牙的百分比。73位患者中...
陈杰范存晖杨茜
关键词:埋伏牙
文献传递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患有牙列间隙的临床确诊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局部义齿治疗法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正畸治疗法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正畸治疗技术对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远离不良反应现象,使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使治疗的美观性更加理想。
胡蕾蕾滕聿峰杨茜
关键词:口腔疾病正畸治疗口腔修复
自锁与传统矫治错畸形初始疼痛及溃疡发生情况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自锁与传统矫治错畸形初始疼痛及溃疡发生情况。方法采用Damon 3MX自锁托槽矫治的病人29例,采用传统直丝矫治病人36例。观察并比较初戴矫治器7d内两组疼痛不适的强度以及对黏膜的刺激情况。结果自锁组与传统组病人在初戴矫治器7d内疼痛不适的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锁组的溃疡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1.23,P<0.05)。结论自锁组与传统组病人初始疼痛表现相似,但自锁矫治在降低溃疡发生率方面有着突出优势。
李冬梅刘新强赵志荣陈杰范存晖杨茜许涛
关键词:疼痛溃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