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松堂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同位素
  • 3篇堤坝
  • 3篇堤坝渗漏
  • 3篇渗漏
  • 3篇示踪
  • 3篇水库
  • 3篇环境同位素
  • 2篇氧同位素
  • 2篇水化学
  • 2篇同位素分析
  • 2篇排水洞
  • 2篇氢氧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分...
  • 2篇小浪底水库
  • 1篇堤防
  • 1篇堤防渗漏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密度
  • 1篇地下水

机构

  • 9篇河海大学

作者

  • 9篇杨松堂
  • 7篇陈建生
  • 5篇董海洲
  • 3篇陈亮
  • 3篇陈亮
  • 2篇刘建刚
  • 1篇李兴文
  • 1篇肖强
  • 1篇高士佩
  • 1篇叶合欣
  • 1篇余波
  • 1篇朱杰
  • 1篇董德中

传媒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核技术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义稀释法及非汛期堤坝/渗漏示踪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建生茹建辉黄春华陈亮刘建刚董海洲朱述君陈履张虎成江栓丑李贵生殷宝合罗伯明董德中李兴文叶合欣杨松堂焦月红余波钟晓春潘志新郑海英羽海英陈岐峰高士佩肖强俞长键陈学荣朱杰袁先兵
项目在理论上推导了存在垂向流下的稀释公式;将示踪稀释测井方法推广到裂隙岩体渗流研究中,研究了单裂隙与裂隙组的渗流情况;将能量守恒热源法应用于堤坝渗漏通道的探测,提出了管涌预测模型。
关键词:
关键词:堤坝渗漏示踪技术
小浪底水库30#排水洞渗水来源稳定同位素分析
因为是组成水分子本身的成分,氢氧同位素可以对水的运动进行'标记'和'示踪',是非常理想的天然示踪剂.采用氢氧同位素进行地下水示踪可提供有关地下水来源和运动的大量有用信息.通过天然示踪可以弥补在进行现场调查、压水试验、岩样...
董海洲陈建生杨松堂陈亮
关键词:地下水渗流同位素示踪氢氧同位素水库
文献传递
综合示踪方法探测堤坝渗漏的原理被引量:2
2004年
分析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对堤防渗漏进行了研究原理 ,通过对比地下水与河水、雨水的同位素和化学成分 ,确定这几类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从而判别地下水的补给源 ,渗漏区的位置与范围 ,以及地层的性质等 ,最终对堤防的加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黄琳沈国良杨松堂
关键词:堤防渗漏环境同位素水化学
堤坝渗漏示踪探测关键技术及黄壁庄水库塌陷机理分析
该文首先简要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堤坝渗漏探测中的新方法,并逐步将这些新方法引入到实际工程实践中.论文重点讨论了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在堤坝渗漏探测中的应用,环境同位素作为示踪剂'标记'着地下水,参与了地下水的形成过程,研究...
杨松堂
关键词:渗漏破坏水化学环境同位素
文献传递
黄壁庄水库副坝塌坝原因的同位素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通过钻孔中进行的密度测定、人工同位素示踪、环境同位素分析等方法与技术,分析了黄壁庄水库副坝在进行混凝土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塌坑、塌坝的原因为:塌坝段下部的硅质灰岩中溶洞发育,充填物很少,上部地层多次的塌方使已固结的土体遭到严重的破坏,在护壁泥浆的长期浸泡下形成软塑状土.在重型机械的压力下,软塑状土从槽孔向溶洞中流动,造成严重的塌坑事故.
陈建生董海洲陈亮杨松堂
关键词:溶洞塌坑同位素方法地层密度
小浪底水库30#排水洞渗水来源稳定同位素分析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左坝肩的渗漏量随库水位的上升有加大趋势,引起了各方关注。当库水位超过235m高程时,位于地下厂房四周的30#排水洞、地下厂房顶拱及上游边墙的渗水量呈剧增趋势。虽然坝前已经淤积,而且已做帷幕灌浆以及补强处...
董海洲陈建生杨松堂陈亮
文献传递
小浪底缓倾角结构坝基的渗漏及示踪探测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小浪底水电站(以下简称小浪底)左岸具有缓倾角结构坝基,30#排水洞中排水量偏大,防渗帷幕经补强加固后效果仍不明显,渗流十分复杂。从层状结构岩体的渗透性出发,应用现代示踪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小浪底左岸缓倾角结构坝基的渗透性,认为30#排水洞中的排水存在不同的补给方式,排水洞北侧的排水量最大,库水通过切层裂隙贯穿相对隔水岩层231T-越流进入131T-透水岩层,最后从排水洞排出,已形成了由裂隙网络组成的集中渗漏通道,并通过连通试验证实,30#排水洞其他部位的排水量较小,由库水、尾水和黄河水经浅层渗漏补给。建议推广应用现代示踪理论与方法解决重大水工建筑物复杂的渗流问题。
刘建刚陈建生陈亮杨松堂
关键词:小浪底水电站岩石力学渗漏
小浪底坝肩绕坝渗漏的综合示踪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根据天然同位素 (包括水文地球化学 )和人工同位素的示踪结果以及连通试验 ,分析了小浪底大坝渗漏水的补给来源 ,渗漏发生的地层层位以及危害程度。结论指出在左坝肩存在一条深层绕坝渗漏通道。
杨松堂陈建生
用环境氢氧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新安江大坝渗漏被引量:12
2005年
利用水中氢氧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堤坝渗漏的原理,研究了新安江右坝肩的渗漏问题。通过环境同位素δD(氘)、δ18O、T(氚)的分析,证实新安江右坝肩存在绕坝渗漏问题,为下一步的工程加固措施提供了依据。
陈建生董海洲陈亮杨松堂
关键词:大坝渗漏环境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