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海
- 作品数:24 被引量:99H指数:4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09~2010-08收住的68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组患者在大面积梗死、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等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同期非出血性脑梗死组。结论大面积梗死、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 代允义杨春海
-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
- 中风后早期癫痫发作
- 1999年
- 研究中风早期阶段926例中67例确定癫痫发作(占7.2%)。提示损伤发生的部位是发作的重要因素,并且大发作是常见的。尽管中风后癫痫病人死亡率高于无癫痫病人,但是中风后服用抗痫药有较好的结果。认为中风后采用积极有效的控制发作措施是很重要的。
- 杨春海刘淮生马翠玲程立
- 关键词:急性癫痫预后中风
-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并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为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只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30只和实验组(依达拉奉组)30只,后再根据时间将两组其分为1、6、12h组,后将其制作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脑组织NO、NOS及SOD含量进行检测研究,同时对部分大鼠脑切片进行坏死程度统计,并将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1及6h时实验组NO低于对照组,P〈0.05,6hNO降至最低,但12h时回升;1及6h时实验组SOD高于对照组,但12h时低于对照组,P〈0.05;1及6h时实验组NOS低于对照组,P〈0.05;但12h时两组差异不大,P〉0.05。两组大鼠脑坏死程度比较,P〈0.05。结论从研究中可以看出,依达拉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 杨春海代全德路文革张会军
-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tid,连用4周为一个疗程。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连用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的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 杨春海张会军代全德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通心络低分子肝素
- 亚低温与自由基清除剂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08~2009-03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A组)21例,亚低温治疗组(B组)21例和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组(C组)21例,后将3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再将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后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后发现,C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且C组梗死面积缩小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 杨春海张会军路文革
- 关键词:自由基清除剂亚低温急性脑梗死
- 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3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疗程为4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连用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优于对照组7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 杨春海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通心络低分子肝素
- 脑卒中急性期凝血机制变化的临床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凝血机制的变化规律,以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47例脑卒中早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4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员的凝血四项与纤溶三项,其中观察组第1、3、7天时分别进行检测,后将结果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脑卒中急性期凝血四项与纤溶三项的变化均较明显,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进行凝血机制方面的规律监测,对于提高疗效,为治疗提供依据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 杨春海
-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凝血机制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将2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 DSA 检查结果分组,其中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43例),其他分为单纯颅外狭窄组(41例)、单纯颅内狭窄组(93例)和颅内外合并狭窄组(47例)。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设计问卷收集包括姓名、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影响因素指标。结果所有研究者中患有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81例。单因素分布情况显示: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高溶血磷脂酸水平是造成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χ2/t =8.744、5.562、10.736、11.032、9.812、10.002、9.083、2.57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都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纤维蛋白原是单纯颅外狭窄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长期饮酒,及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等因素都是颅内外合并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最为多发。脑动脉狭窄的发生具有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大,颅外、颅内外合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溶血磷脂酸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代全德司金春徐忠海杨春海张建平
-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脑动脉
-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分析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采取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简易精神状态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和ADL评分均显著提高,而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贺显君张建平杨春海
- 关键词:尼莫地平多奈哌齐血管性痴呆
- 高血压脑出血细胞凋亡与细胞色素C表达的相关性
- 2012年
-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的病理变化与细胞色素C(cytC)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在不同时段行血肿清除术的ICH患者,手术过程中取血肿周围脑组织为标本,采用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细胞和cytC表达的变化。结果ICH超早期组(〈8h)可见明显的TUNEL阳性细胞和cytC阳性细胞;早期组(8-48h)二者均达到高峰;延期组(〉48h)TUNEL阳性细胞仍维持较高表达,而cytC阳性细胞计数开始下降。凋亡细胞与cyt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0.87,P〈0.01)。结论ICH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存在细胞凋亡,cytC表达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事件。
- 代全德张建平路文革杨春海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细胞凋亡细胞色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