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恩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皮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异常甲基化
  • 1篇源性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 1篇鼠骨
  • 1篇髓内
  • 1篇祖细胞
  • 1篇外源
  • 1篇外源性
  • 1篇细胞
  • 1篇裸鼠
  • 1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内皮祖细胞

机构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四川省泸州医...

作者

  • 3篇刘铭
  • 3篇杨恩
  • 2篇彭强
  • 1篇肖婷婷
  • 1篇杨春
  • 1篇宋淑敏
  • 1篇李先华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外源性内皮祖细胞在裸鼠骨髓内的归巢和维持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在裸鼠骨髓内的归巢性和维持情况,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从脐血中利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EPCs。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入EPCs,将转染后的EPCs移植到肢体缺血的裸鼠体内。分别在术后12 h、3 d7、d、14 d2、1 d通过荧光显微镜、免疫组化和PCR检测GFP-EPCs、CD133、HIF、CD31在裸鼠皮肤、脾脏、缺血组织和骨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裸鼠缺血组织和骨髓内可见转染GFP的EPCs。缺血组织和骨髓内的CD133、HIF-1αRNA表达高于皮肤和脾脏内(P<0.01)。移植后71、42、1 d,CD133在骨髓内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外源性EPCs可在受体体内向骨髓归巢,并在一定时间内在骨髓内保持未分化状态。
彭强李先华宋淑敏刘铭杨春杨恩肖婷婷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骨髓裸鼠归巢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干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由Tomida于1984年研究鼠骨髓样白血病M1细胞时发现的,它对鼠骨髓样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故根据其功能而得名。
杨恩刘铭
关键词:白血病抑制因子干细胞鼠骨
血管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建立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MS-HRM),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基因启动子区域在不同时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基因甲基化在血管瘤形成、增生、退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时期血管瘤石蜡标本48例、血管畸形石蜡标本15例、正常包皮皮肤组织标本8例,分别提取DNA,经亚硫酸氢盐甲基化修饰、纯化、回收DNA,然后用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MS-HRM),定量检测不同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甲基化水平。结果48例血管瘤标本共检出32例不同程度KD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66.67%),其中24例增殖期血管瘤标本中检出21例(87.50%)不同程度甲基化,24例消退期血管瘤标本中检出11例(45.83%)不同程度甲基化,增殖期血管瘤与消退期血管瘤标本中KDR的甲基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5,P〈0.05);15例血管畸形标本中仅检出甲基化程度为0-25%者2例(13.33%),8例正常包皮皮肤组织中检测到1例甲基化0-5%(12.50%)。与血管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结论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基因启动子序列CpG岛存在异常甲基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与血管瘤增生、退化等有关。
杨恩刘铭彭强
关键词:血管瘤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