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学君

作品数:41 被引量:25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0篇砂岩
  • 20篇储层
  • 14篇致密砂岩
  • 12篇砂岩储层
  • 11篇盆地
  • 11篇气田
  • 10篇塔里木盆地
  • 9篇气藏
  • 8篇低孔
  • 7篇致密砂岩储层
  • 6篇发育
  • 5篇裂缝性
  • 5篇发育特征
  • 5篇饱和度
  • 4篇东营凹陷
  • 4篇裂缝发育
  • 4篇构造应力
  • 4篇凹陷
  • 4篇白垩系
  • 4篇大北气田

机构

  • 39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41篇杨学君
  • 20篇赵力彬
  • 18篇孙雄伟
  • 15篇张同辉
  • 13篇昌伦杰
  • 11篇肖香姣
  • 10篇魏聪
  • 8篇江同文
  • 8篇陈文龙
  • 8篇朱忠谦
  • 7篇杨海军
  • 6篇张建业
  • 6篇李青
  • 5篇王珂
  • 4篇刘敏
  • 4篇张荣虎
  • 4篇王旭
  • 4篇袁静
  • 4篇齐春艳
  • 4篇王本强

传媒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沉积学报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储层含气饱和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层含气饱和度确定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储层含气饱和度确定方法首先对获取的砂岩样品的束缚水饱和度、粘土矿物含量以及测井自然伽马值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束缚术饱和度计算公式进而求得有效储层段束缚水饱和度,再利用...
赵力彬杨海军昌伦杰张同辉杨学君孙雄伟魏聪张建业李青刘立伟刘文东
排水采气管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采气管柱,该排水采气管柱包括:套管、油管、单流阀、封隔器、气举阀和采气树;所述油管套设在所述套管中,所述单流阀安装在所述油管的末端,所述气举阀固定在所述油管位于气层的位置处,所述套管和所述油管之间的...
王鹏崔陶峰赵力彬牟伟军王鹏程杨学君
文献传递
储层砂岩孔隙喉道尺寸分布识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层砂岩孔隙喉道尺寸分布识别方法,包括:对待识别储层砂岩进行饱和水处理,得到饱和水砂岩样品,分别将饱和水砂岩样品在不同的离心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并对其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处理,得到具有不同流体饱和度的砂岩样品和不...
江同文杨海军赵力彬昌伦杰陈文龙张同辉孙雄伟杨学君孙春辉魏聪肖香姣李青张建业刘敏
致密砂岩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取样尺寸和目标回波间隔;根据取样尺寸进行采样,获取目标测试样品;通过目标回波间隔对目标测试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处理,以获取目标测试样品的原始液态流体饱和度;对目标...
赵力彬张同辉杨学君王旭孙雄伟齐春艳魏聪白晓佳王本强宋丙慧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白垩系低孔砂岩储层“三重介质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巴什基奇克组属于低孔裂缝性砂岩储层,储层埋藏深度大,基质致密,裂缝发育。由于该气田储层孔喉细小、结构复杂,传统孔喉表征技术难以定量系统表征,综合激光共聚焦扫描、场发射扫描电镜、微米CT、氮气吸附和核磁共振等先进孔喉表征技术,首次发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储层基质微观呈"三重介质"特征,即大孔喉介质、小孔喉介质和裂缝,其中大孔喉介质和小孔喉介质所占储集空间比重相当,但大孔喉介质对基质渗透率贡献率达95%以上;储层孔喉配置关系以大孔隙—粗喉道、小孔隙—细喉道配置为主,其次为小孔隙—粗喉道。研究区裂缝孔隙度仅占储集空间的1.8%~2.8%,但裂缝性砂岩岩心渗透率比基质渗透率高1~2个数量级。基于此建立了研究区砂岩储层"三重介质"概念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解释储层渗流特征。
赵力彬杨学君昌伦杰张同辉孙雄伟冯建伟
关键词:致密砂岩多重介质
库车坳陷 DB 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的多期溶蚀被引量:4
2016年
以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与鉴定为基础,辅以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油层物性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DB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溶蚀作用特征及其发育机制,并剖析其与孔隙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库车坳陷DB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发育多种溶蚀孔隙。储层经历多期溶蚀作用,依次为大气淡水表生淋滤溶蚀作用、有机酸溶蚀作用、微弱的碱性溶解作用和较弱的酸碱交替溶蚀作用,分别溶蚀早期碳酸盐胶结物、长石、不稳定岩屑和石英质组分等,形成粒间溶孔、溶蚀缝、超粒大孔隙、粒内溶孔等溶蚀孔隙。结合地层埋藏史、有机质发育史和构造演化史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DB气田多期溶蚀和烃类多期注入相匹配是形成现今高产气田的重要原因。
袁静成荣红朱忠谦杨学君袁凌荣李春堂
关键词:砂岩巴什基奇克组白垩系气田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构造带克深8区块裂缝性低孔砂岩储层地质模型被引量:2
2018年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克深地区是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阵地,储层埋深为6 000~8 000m,储层基质孔隙度均值为5.5%,基质渗透率均值为0.089×10^(-3)μm^2,裂缝渗透率为(0.5~30)×10^(-3)μm^2,地层储层总渗透率为(1~50)×10^(-3)μm^2,储层性质总体为特低孔、特低渗—低渗。为揭示深层相对优质储层发育规律,以克深8区块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基于大量实验分析、露头储层模型及测井FMI成像资料,通过基质建模与裂缝建模相融合的方法,建立了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储层地质模型。研究表明:克深8区块储层构造裂缝开度主要为25~150μm,其中构造核部裂缝开度一般为50~250μm,翼部裂缝开度<100μm;基质粒间孔半径主要为5~160μm,孔隙连通率平均为48%;孔隙喉道半径主要为0.01~1μm,其中产气层有效喉道半径>0.05μm,占比91%。储层基质孔隙度相对高值段主要分布于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中部和上部,相对高渗透段主要集中于构造背斜高部位、东西向翼部、南北边界断裂带及内部次级断裂带。该地质模型及技术方法为克深8区块天然气高效勘探开发及克深气田60亿m^3产能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张荣虎王珂王俊鹏孙雄伟李君杨学君周露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冲断带储层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可行区;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
江同文王振彪赵力彬肖香姣杨学君昌伦杰陈文龙朱忠谦张同辉孙雄伟魏聪
文献传递
ICT技术在低渗裂缝性砂岩气藏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木盆地某气田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属于典型的裂缝性低渗透砂岩储层,由于经历构造运动期次多、埋藏深度大、夹层发育,储层裂缝发育演化规律复杂.裂缝不仅是油气的有效运移通道,也是储层压裂改造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常用的裂缝描述方法...
昌伦杰赵力彬杨学君
关键词:ICT技术发育特征
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储层成岩演化模式被引量:18
2012年
运用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镜质体反射率分析、X—衍射分析和油层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油气地质研究成果,以揭示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模式和物性演化规律为目的开展工作。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主要受其所处构造背景、地层压力和流体环境的影响,发育6种成岩演化模式。弱陡坡/缓坡构造背景条件下发育早期中强超压—中强压实/胶结/溶蚀—多重介质成岩演化模式和晚期中强超压—(较)强压实/胶结/溶蚀—酸性介质成岩演化模式,超压形成的早晚是影响储层压实作用强弱的主要因素,而流体环境的差异与构造背景的差异有关。深洼陷发育弱超压/常压—(中)强压实/胶结—强溶蚀—热液酸性介质成岩演化模式和中弱超压—较强压实/胶结—强溶蚀—热液酸性介质成岩演化模式,热液活动加强了成岩流体对酸溶性组分的溶解,是该类成岩演化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处于陡坡常压条件下的深层碎屑岩发育(中)强压实/胶结—弱溶蚀—热液酸性介质和强胶结—中弱溶蚀—多重介质成岩演化模式,早期沉积水体、后期成岩水体以及两者混合造成的多重介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认为,层位和埋深是深部储层遭受成岩改造程度强弱的首要控制因素;构造位置是影响成岩压力场和流体场的基本前提;在不同的流体场背景中,深部热液对储层演化会不同影响;酸碱交替的多重成岩环境增加了次生孔隙带发育个数和次生孔隙垂向分布,但原始孔隙度保存率比以酸性介质为主的成岩环境低5%以上。
袁静袁凌荣杨学君李春堂
关键词:次生孔隙影响因素古近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