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奕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国际合作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老年
  • 1篇胆红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调节激酶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能
  • 1篇心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重构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调节
  • 1篇信号调节激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细胞
  • 1篇血管细胞间黏...

机构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3篇杨奕
  • 2篇孟松艳
  • 2篇张一娜
  • 1篇王瑞涛
  • 1篇李静
  • 1篇于卫刚
  • 1篇张艳桥
  • 1篇裴丽春
  • 1篇范鹰
  • 1篇马兰
  • 1篇李颖

传媒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Rottlerin通过抑制PKCδ-ERK1/2通路减轻6-羟基多巴胺所致多巴胺能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11年
近来发现新的蛋白激酶Cδ亚型(PKCδ)的磷酸化激活与帕金森病(PD)中神经元的缺失有关.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PKCδ磷酸化参与6-羟基多巴胺引起的多巴胺能细胞的毒性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TUNEL检测发现,6-羟基多巴胺引起较显著的细胞凋亡,PKCδ抑制剂Rottlerin可减轻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凋亡,总PKC抑制剂Bis、钙依赖性PKC(α和β)抑制剂G6976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凋亡无影响.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杂交实验发现,6-羟基多巴胺持续性激活ERK 1/2和PKCδ,Rottlerin既可抑制PKCδ的磷酸化激活,又可抑制ERK的磷酸化激活,而MEK抑制剂U0126仅能抑制ERK 1/2磷酸化激活,对PKCδ磷酸化却无显著影响.这说明PKCδ是6-羟基多巴胺持续性激活ERK 1/2的上游激酶.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凋亡过程中PKCδ仍然是ERK1/2激活的上游激酶,阻断PKCδ磷酸化可阻断ERK1/2持续激活.Rottlerin正是由于阻断PKCδ的激活,进一步阻断ERK1/2持续激活,减轻多巴胺能细胞的凋亡.因此,Rottlerin可能对防治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元缺失有一定作用.
范鹰李静杨奕马兰张艳桥张一娜
关键词:ROTTLERIN6-羟基多巴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淋巴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淋巴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与血红蛋白(Hb)的关系及与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7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行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 Hb水平又分为贫血组(27例)和非贫血组(49例);并进行心功能分级。同时选择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 ICAM-1、VCAM-1、Hb 、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应力(MW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患者 ICAM-1、VCAM-1和LVMI、MWS 明显升高,Hb 和 LVEF 降低(P <0.01),随着心功能恶化,淋巴细胞 ICAM-1和 VCAM-1的水平以及 LVMI 和 MWS 逐渐升高,而 Hb 水平则逐渐降低;心衰贫血组患者淋巴细胞 ICAM-1和VCAM-1的水平以及 LVMI 和 MWS 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 <0.05);心衰患者淋巴细胞 ICAM-1和VCAM-1的水平与 LVMI 和 MWS 均呈正相关(P <0.01)。结论心衰患者淋巴细胞 ICAM-1和VCAM-1水平升高和 Hb 水平的降低参与了心功能不全、心室重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孟松艳于卫刚张一娜杨奕裴丽春
关键词:心力衰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心室重构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方法:对1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治疗组)和150例无冠心病的老年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 IL)、直接胆红素(DB IL)、间接胆红素(IDB IL)水平以及hs-CRP水平;治疗组患者规律用药12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血清TB IL和IDB 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治疗组血清TB IL和IDB IL水平升高,hs-CRP水平下降,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血清胆红素和hs-CRP水平均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规律用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王瑞涛孟松艳杨奕李颖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