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俊峰

作品数:14 被引量:78H指数:3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急性
  • 7篇血性
  • 7篇缺血
  • 7篇卒中
  • 7篇急性缺血
  • 7篇急性缺血性
  • 5篇动脉
  • 5篇取栓
  • 4篇症状
  • 4篇缺血性卒中
  • 4篇急性缺血性卒...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疗效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缺血性脑...
  • 3篇急性缺血性脑...
  • 3篇FLAIR
  • 2篇心房
  • 2篇心房纤颤
  • 2篇血管

机构

  • 14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作者

  • 14篇杨俊峰
  • 11篇李月春
  • 10篇姜长春
  • 8篇王宝军
  • 7篇李霞
  • 7篇潘晓华
  • 7篇张天佑
  • 5篇崇奕
  • 3篇刘国荣
  • 3篇王伟
  • 2篇索志强
  • 2篇刘洪勇
  • 1篇耿尚勇
  • 1篇赵丽英
  • 1篇赵世君
  • 1篇樊宇
  • 1篇赵新惠

传媒

  • 2篇2014`中...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LAIR技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首次症状的发作时间
杨俊峰李月春
FLAIR序列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次症状发作时间
杨俊峰李月春王宝军姜长春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FLAIR技术推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作时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对已知发病时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头颅影像学中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序列及相应感兴趣区(volume of interest,ROI)信号强度的分析,研究是否可推测未知发病时间的AIS首次症状发作时间,是否能对溶栓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包头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首次症状发生在12 h内,并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FLAIR检查,确诊为AIS的4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分为≤180min、>180 min≤360 min、>360 min≤720 min三组,测量每一例患者病灶的DWI、FLAIR、ADC及对侧r DWI、r FLAIR、r ADC相应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信号强度值,两两比较三组的FLAIR信号强度,并计算FLAIR阳性组、FLAIR阴性组的比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病例的FLAIR信号强度值两两比较P=0.038,存在显著性差异;"≤180 min"和">180 min≤360 min"的FLAIR值均显著低于">360 min≤720 min";≤180min FLAIR阳性率16.7%,>180 min≤360 min阳性率62.5%,>360 min≤720 min阳性率70.6%。结论本研究共入组47例患者,其中≤180 min 6例、>180 min≤360 min 24例、>360 min≤720 min 17例;随着发病时间延长,FLAIR的阳性率逐渐增高;反之,FLAIR阳性率越低表明AIS发病时间越短,对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杨俊峰李月春王宝军姜长春崇奕刘洪勇索志强
关键词:FLAIR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术开通颅内动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姜长春樊宇张天佑王伟潘晓华杨俊峰李霞
学科领域: 该研究属于神经病学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 收集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至2013年11月因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狭窄/闭塞在实施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联合机械方法(包括支架置入术和/或球囊扩...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
地尔硫桌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正>目的对比分析地尔硫桌和尼莫通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术后预防和治疗血管痉挛以及对血压的调控的疗效。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经全脑血管造影后明确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需进行支架置入...
潘晓华刘国荣李月春姜长春王宝军崇奕张天佑杨俊峰李霞
文献传递
颈动脉支架术后疗效研究
李霞姜长春李月春张天佑杨俊峰潘晓华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器官检查,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最有优势。文章对FLAIR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杨俊峰李月春
关键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卒中脑缺血磁共振成像
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1
2013年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61例,根据不同溶栓方法分动脉溶栓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联合溶栓组)17例,单纯机械取栓组(机械取栓组)19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的有效性、近期与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动脉溶栓组、联合溶栓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机械取栓组治疗后3d、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动脉溶栓组残余狭窄率≤30%发生率、急性血管再闭塞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2.0%和12.0%,联合溶栓组分别为11.8%、52.9%和0,机械取栓组分别为47.4%、0和10.5%。3组残余狭窄率≤30%发生率、急性血管再闭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不论采用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还是机械取栓方法,均可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对近期临床预后的改善有相近效果。采用机械取栓方法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溶栓效果、安全性及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张天佑李霞潘晓华杨俊峰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
单纯机械取栓术与动脉内复合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比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比较单纯机械取栓术与动脉溶栓复合(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机械碎栓)其他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其中17例采用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式(简称复合治疗组),对19例采用单纯机械取栓术(简称机械取栓组)。采用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I)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血管再通患者比率分别为76.5%(13/17)、100%,P=0.025;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11.8%(2/17)和47.4%(9/19),P=0.021;治疗后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改善者分别为17.6%(3/17)和52.6%(10/19),P=0.029。②治疗时,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栓子脱落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5.3%(1/19),P=0.935;穿支血管闭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0,P=0.284。治疗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2/17)和10.5%(2/19),P=0.906;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治疗后急性血管再闭塞的情况;病死率分别为11.8%和10.5%,P=0.906。③治疗后3个月随访mRS≤1分者,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分别为52.9%(9/17)和89.5%(17/19),P=0.015。结论单纯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法比较,安全性接近;但由于单纯机械取栓术的血管再通率高,短期效果可能要略好于动脉溶栓联合机械方法,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张天佑李霞潘晓华杨俊峰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血管成形术机械碎栓机械取栓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和脑脊液LCN2早期表达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载脂蛋白2(lipocalin-2,LCN2)早期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2022年入住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aSAH且发病3 d内的患者为aSAH组;选取同期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和脑脊液LCN2水平。运用Hunt-Hess分级评定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并分为3组:Ⅰ组Hunt-HessⅠ级、Ⅱ组Hunt-HessⅡ级、Ⅲ组Hunt-HessⅢ-Ⅴ级,分析EBI严重程度与血清和脑脊液LCN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47例患者。(1)aSAH组血清和脑脊液LCN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Ⅱ组血清和脑脊液LCN2水平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血清和脑脊液LCN2水平均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nt-Hess分级和血清LCN2、脑脊液LCN2均为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_(s)>0,P<0.05)。(3)通过绘制ROC曲线表明:血清LCN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特异度为100.00%,敏感度为61.70%),最佳诊断界限值为45.68 ng/mL;脑脊液LCN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特异度为76.60%,敏感度为100.00%),最佳诊断界限值为15.08 ng/mL。结论:aSAH患者早期体液LCN2明显升高,并与EBI密切相关,可能参与EBI发病机制。
赵丽英赵世君赵世君耿尚勇赵新惠杨俊峰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