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顶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电气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电池
  • 5篇生物燃料电池
  • 5篇燃料电池
  • 5篇微生物燃料
  • 5篇微生物燃料电...
  • 3篇生物燃料
  • 2篇煤层气
  • 1篇代燃料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材料
  • 1篇短臂
  • 1篇需氧量
  • 1篇氧量
  • 1篇乙醇
  • 1篇阴极
  • 1篇生化需氧量
  • 1篇生物传感
  • 1篇生物传感器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燃油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科学院过...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14篇李顶杰
  • 5篇李浩然
  • 5篇黄格省
  • 5篇何皓
  • 5篇齐泮仑
  • 4篇付兴国
  • 3篇孙洪磊
  • 3篇胡徐腾
  • 3篇杜竹玮
  • 2篇冯雅丽
  • 2篇任静
  • 2篇李振宇
  • 2篇何辉
  • 1篇郑轶丹
  • 1篇卢翠香
  • 1篇徐莺
  • 1篇郭坤
  • 1篇佟萌
  • 1篇曲静波
  • 1篇蒋国强

传媒

  • 5篇化工进展
  • 3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当代石油石化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串/并联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被引量:12
2009年
以5个双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建串、并联电池组,考察了电池不同运行阶段及不同底物和电子受体对电池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串、并联微生物燃料电池组可以提高工作电压、电流.以氧气和铁氰化钾作为电子受体时,串联电池组的输出电压(输出功率密度)分别可达1.186V(18.83mW/m2)和1.417V(51.51mW/m2),并联电池组输出电流(输出功率密度)可达3mA(22.66mW/m2)和6.86mA(65.22mW/m2).串联电池组中电池间的差异是出现电池反极的主要原因,内阻较大的电池易在工作电流较大时出现反极现象.适宜的混联方式可以降低由内阻差异引起的能量损失,外电阻为30Ω时,混联电池组输出功率密度(30.3mW/m2)是串联电池组(6.58mW/m2)的4倍.
李顶杰何辉卢翠香李浩然杜竹玮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并联
微生物燃料电池型传感器在BOD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型BOD传感器的原理与构建方式,分析了影响响应时间、电池转化率、稳定性等性能的因素,指出微生物燃料电池型BOD传感器响应时间短,适用范围广,稳定性好,操作简单,能实现BOD实时在线检测,提出构建低成本、高性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型BOD传感器与BOD在线检测装置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佟萌杜竹玮李顶杰李浩然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生化需氧量生物传感器
中国第1.5代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8
2012年
介绍了我国以非粮作物木薯和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强在原料种收储方面的研究以及种植基地建设,实现原料的大规模廉价稳定供应,同时做好全产业链优化设计,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性,这将有助于我国1.5代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满足生物燃料的市场需求和国家既定目标。
何皓胡徐腾齐泮仑付兴国李顶杰孙洪磊
关键词:木薯甜高粱
提高微藻培养过程的光能转化率:工程途径及研究进展
2013年
分析了光能转化率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光能转化率的工程因素,综述了提高光能转化率的工程途径及研究进展.从工程角度提高光能转化率的核心是改善光在反应器中的时空分布及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特征,具体方法包括优化入射光能量、根据培养阶段调整光源条件、人工导入光源、优化反应器几何形式和结构、流动内构件的设计和应用、通气量和通气区域优化等.进一步提高光能转化率,需结合光的时空分布和流体流动,将工程和工艺因素相结合,开发反应器和优化工艺条件.
何皓蒋国强齐泮仑李顶杰孙洪磊付兴国
关键词:光反应器
短臂型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用夹子将质子交换膜和载铂量为0.2 mg/cm^2碳纸固定在阳极室的短臂端口构成短臂型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污泥电池从厌氧消化污泥中富集产电菌于石墨棒表面,循环伏安法检测发现这些微生物具有电化学活性.将富集好的石墨棒作为阳极用于短臂型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以醋酸钠为底物时该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为738 mW/m^2,内阻为280Ω,开路电压为741 mV.连续向阳极室通氮气和去掉质子交换膜可分别将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提高到745 mW/m^2和759 mW/m^2,当两者同时作用时最大功率密度可达到922 mW/m^2,而这3种条件下电池的内阻仍保持在280Ω左右.当底物浓度在12.62~100.96 mg/L、外电阻为510Ω时,电池的最大输出电压和底物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9).当底物浓度高于100.96 mg/L时,电池的最大输出电压不再增大并保持在302 mV(外电阻为510Ω).然而,电池的库仑效率则随着底物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从31.83%逐渐增大到45.03%.
郭坤李顶杰李浩然杜竹玮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空气阴极短臂功率密度库仑效率
利用小球藻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被引量:12
2009年
利用分离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构建了光合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了小球藻加入阴阳极和以废水为底物的电池产电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构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可行的,电能输出主要依赖吸附在电极表面的藻,而与悬浮在溶液中的藻基本无关.光照是该燃料电池电压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阴极室中添加铁离子,通过其二和三价间的循环转化,提高电子的传递速率,加快质子和氧气的反应,电池的输出功率密度达到11.82mW/m2,COD去除率达到40%.这种电池将化学能、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可处理污水并回收小球藻.
何辉冯雅丽李浩然李顶杰
关键词:小球藻微生物燃料电池光合作用污水处理
航空生物燃料特性与规格概述被引量:20
2013年
阐述了航空喷气燃料具有的性能及与之相关的分析测试项目、航空生物燃料的特性和质量指标要求,介绍了航空生物燃料的质量规格、掺调化石航空喷气燃料的选择与调合要求以及美国ASTM D7566"含合成烃类航空涡轮燃料的规格标准"制定与修订的历程。提出应该在国家部门统一协调组织下,整合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内的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企业等国内优势资源,对航空生物燃料标准开展深入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结合国际通行标准和我国应用实际,制定形成我国的航空生物燃料国家标准,这将极大地支持和推动刚刚起步的我国航空生物燃料产业化发展。
齐泮仑何皓胡徐腾付兴国孙洪磊李顶杰
煤层气化工利用技术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介绍了国内外煤层气资源的利用现状,重点对煤层气化工利用的几种主要技术途径进行了分析和展望,认为我国煤层气在满足国内燃料市场需求的同时,其化工利用也具有广阔前景;今后应重点发展煤层气制合成气、甲醇下游产品(低碳烯烃、二甲醚等)、煤层气制氢等新型技术,实现煤层气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黄格省李顶杰
关键词:煤层气合成气甲醇烯烃二甲醚化工利用
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分别以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海底沉积物和厌氧污泥中微生物为模式微生物;用醋酸、人工海水和生活污水为底物构建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阴阳极间电势差不是生物膜形成的主导因素,阳极搅拌作用影响生物膜的生长状况,进而影响电能输出,短暂断路对生物膜无影响。将石墨电极更换为涂有碳载铂催化剂的碳纸电极,输出电能密度增加了70%。同时证明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可利用微生物和底物的多样性。
李浩然连静冯雅丽李顶杰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来源生物膜电极材料
生物燃料树种小桐子种植和采摘技术研究进展
2013年
小桐子是一种优良的能源植物树种,具有不断扩展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限制小桐子燃油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其产量和成本。对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小桐子种植和采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调查,综述相关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齐泮仑李顶杰何皓徐莺陈放
关键词:小桐子采收技术生物燃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