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连菊

作品数:10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邢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艾拉莫德
  • 5篇类风湿
  • 5篇甲氨蝶呤
  • 5篇关节炎
  • 5篇风湿
  • 4篇血清
  • 4篇双醋瑞因
  • 3篇性关节炎
  • 3篇类风湿性
  • 3篇类风湿性关节...
  • 3篇风湿性
  • 3篇风湿性关节炎
  • 2篇蛋白
  • 2篇疗效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甲氨蝶呤治疗
  • 2篇风湿关节炎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动脉

机构

  • 10篇邢台市人民医...
  • 2篇邯郸钢铁集团...
  • 2篇邯郸市人民医...
  • 1篇邯郸市第二医...

作者

  • 10篇李连菊
  • 8篇王京旭
  • 4篇王婧
  • 3篇张健
  • 3篇张叶华
  • 2篇冯雪亮
  • 1篇石振峰
  • 1篇秦钰

传媒

  • 2篇医疗装备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医学信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递增降尿酸药物预防和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2022年
目的研究在起始降尿酸阶段逐步递增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剂量预防和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痛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非布司他(40 mg/d)联合秋水仙碱(0.5mg/d,12周)治疗,试验组采用递增非布司他治疗,剂量从10 mg/d(4周)、20 mg/d(4周)到40 mg/d(4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时痛风急性发作情况、血清尿酸达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痛风急性发作频率分别为20.37%、1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尿酸达标率分别为81.48%、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逐步递增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剂量可有效预防痛风急性发作,可能成为低剂量秋水仙碱预防急性发作的有效替代方案。
李晓丽任少辉李雅然沈径仿王京旭李连菊
关键词:痛风急性发作非布司他秋水仙碱
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14-3-3η蛋白、RF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分析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及对血清14-3-3η蛋白、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1月收治的RA患者16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84)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n=84)采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前、疗程结束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14-3-3η蛋白水平,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水平。比较两组血清14-3-3η蛋白、RF水平,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ACR20率为90.48%,ACR50率为60.71%,ACR70率为41.67%,而对照组分别为70.24%、33.33%、21.43%,观察组治疗后ACR20率、AVR50率、ACR70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14-3-3η蛋白、R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14-3-3η蛋白、RF分别为(0.23±0.07)mg/L、(86.47±10.39)IU/ml,对照组治疗后血清14-3-3η蛋白、RF分别为(0.36±0.09)mg/L、(125.73±14.53)IU/ml,观察组血清14-3-3η蛋白、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例。结论: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可降低RA患者血清14-3-3η蛋白、RF水平,提高疗效,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赵相卓李连菊王颖王荣华沈径仿王京旭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
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的影响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血清Cys-C、TNF-β1及IL-8水平的影响比较。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2月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试验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均下降,但试验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甲氨蝶呤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
李连菊王京旭张叶华王婧张健冯雪亮付臣迎
关键词:艾拉莫德甲氨蝶呤双醋瑞因血清胱抑素
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效果观察
李连菊王京旭张叶华王婧张健冯雪亮付臣迎
该课题将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试验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综合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及副作用发生率,临床症状,化验指标变化...
关键词: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拉莫德
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和双醋瑞因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比较被引量:40
2017年
目的:比较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和双醋瑞因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98例R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艾拉莫德片25 mg,每日2次+甲氨蝶呤片初始剂量10 mg,每周1次,2周后增加至12.5 mg,并于第2个周期加量至15 mg,每周1次。观察组患者口服艾拉莫德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双醋瑞因胶囊50 mg,每日2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数、28个关节肿胀数、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1(I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早期血流峰值(E峰)、左室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峰)、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数、28个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ESR、RF、IL-1、TNF-α、CRP、VEGF、MDA、TAOC、A峰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OD、E峰、E/A、LVEF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RRA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及降低炎症反应作用方面均优于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而两者安全性相当。
李连菊王京旭
关键词: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艾拉莫德甲氨蝶呤双醋瑞因心功能炎症反应
儿童代谢综合征患儿血清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患儿血清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MS患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疫苗注射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院后即刻采集两组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FABP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儿E-FABP表达水平,分析两组糖代谢指标血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 B)水平,观察内皮损伤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及炎症反应指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E-FABP表达水平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E-FABP、HOMA-IR、FBG、TC、Ap B、LDL-C、non-HDL-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HDL-C、ApoA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5)。观察组ET-1、IL-1β、IL-6、IL-17、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NO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S患儿E-FABP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指标IL-1β、IL-6、IL-17、CRP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P <0. 05);与内皮损伤指标NO水平呈线性负相关(P <0. 05),与ET-1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 <0. 05);与糖脂代谢指标HOMAIR、FBG、TC、Ap B、LDL-C、non-HDL-C均呈线性正相关(P <0. 05),与ApoA1、HDL-C水平均呈线性负相关(P <0. 05)。结论 MS患儿血清E-FABP水平较正常儿童明显升高,且E-FABP的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内皮损伤及糖脂代谢指标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王婧秦钰秦敬敏秦伟彬石振峰李连菊
关键词:儿童内皮损伤糖脂代谢
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方案及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方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3月~2015年2月就诊的204例RA患者分为两组,以接受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者为研究组,每组102例。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前晨僵时间、RA活动性评分(I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晨僵时间、DAS28评分、ESR、CRP及R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方案在RA治疗中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李连菊王京旭张叶华王婧张健冯雪亮付臣迎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拉莫德甲氨蝶呤双醋瑞因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3月12日至2016年3月15日收治的早期RA患者102例,按信封随机化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51例。常规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拉莫德治疗,均连续治疗15周。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优于常规组的74.51%(P <0.05);试验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7.84%与9.80%)相当(P> 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李连菊王京旭李晓丽
关键词:艾拉莫德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艾拉莫德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艾拉莫德片,25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关节症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17%、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晨僵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S-28评分、HAQ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37(IL-37)、类风湿因子(RF)和血沉(ESR)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王京旭李连菊李晓丽
关键词:关节症状血清学指标
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心肌损害2例
2001年
李连菊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心肌损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