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赞东

作品数:37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8篇细胞
  • 9篇原始生殖细胞
  • 9篇生殖
  • 9篇生殖细胞
  • 9篇禽类
  • 6篇基因
  • 6篇鸡胚
  • 5篇胚胎
  • 5篇嵌合
  • 5篇嵌合体
  • 4篇胚盘
  • 4篇胚盘细胞
  • 4篇转基因
  • 4篇外源蛋白
  • 4篇孵化
  • 4篇孵化率
  • 4篇干细胞
  • 3篇性腺
  • 3篇迁移
  • 3篇切片

机构

  • 3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北京市理化分...
  • 1篇北京教育考试...

作者

  • 35篇李赞东
  • 13篇赵晨
  • 9篇沙金
  • 8篇韩海棠
  • 7篇蒋斌
  • 7篇刘春海
  • 7篇金秀梅
  • 6篇张易祥
  • 5篇黄劲松
  • 5篇马玉忠
  • 5篇危华
  • 4篇王宁
  • 3篇孙明军
  • 3篇宋迟
  • 3篇杜美红
  • 3篇王晓萍
  • 3篇燕丽
  • 3篇靳文静
  • 3篇张文新
  • 2篇采克俊

传媒

  • 4篇Curren...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3篇中国家禽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Journa...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北京观察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北京教育(高...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塔里木大学学...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第五届海内外...
  • 1篇第七次全国动...
  • 1篇第九次全国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和鸡鸭嵌和体的制备被引量:5
2001年
探索了鸡胚 12~ 17期血液中的原始生殖细胞 (PGCs)迁移数量变化规律 ,将其在液氮中冷冻保存。并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MiniMACS磁气分离、滤膜三种方法对PGCs进行分离 ,结果发现 12~ 17期血液中均有PGCs存在 ,13期达到高峰约 4 7 1± 10 5个 /μl,在血液中比例为 0 0 12 6 %。冷冻保存 3个月后解冻成活率达 80 %以上。三种分离方法所得的分离效果分别为 95 7%、39 2 %、6 3 0 % ,纯度为2 7 5 %、8 4 %、3 1%。将分离的原始生殖细胞以微注射法转移至 14~ 15期麻鸭胚胎中制备了鸡鸭种间嵌和体 ,获得 8只雏鸭 (8/110 )。以鸡W染色体探针原位杂交法在早期鸭胚性腺中检测到鸡原始生殖细胞 ,嵌和率达 84 2 % (16 /19)。表明鸡原始生殖细胞能够迁移定居到鸭胚性腺中 ,并有可能增殖分化成有功能的配子。
李赞东刘春海黄劲松沙金危华赵晨孙明军
关键词:原始生殖细胞早期胚胎禽类
禽类卵母细胞发育观察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
2009年
以往关于卵母细胞的发育研究通常采用局部卵巢组织切片来研究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情况,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和体外培养技术的进步,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对卵母细胞生长发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于卵母细胞结构尤其是其生长发育中一些基因表达的产物和调控激素类物质的作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提供了一种观察体外培养卵母细胞发育进程的新方法。
杜美红蒋斌李赞东
关键词:卵母细胞发育体外细胞培养禽类细胞生物学组织切片
一种用于获得免疫耐受禽类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获得免疫耐受禽类的方法,其是在禽类胚胎发育早期,将外源抗原引入到禽类胚胎中,诱导禽类免疫系统对注入的外源蛋白发生免疫宽容。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将外源抗原注射到鸡的胚胎中,可以在胚胎期成功诱导鸡免疫系统对...
李赞东赵晨宋迟王晓萍韩海棠金秀梅孙鹏靳文静蒋斌
文献传递
供体细胞在鸡-麻鸭嵌合体胚胎中的发育被引量:6
2001年
用微注射法将鸡的PGCs注入到麻鸭的胚盘下腔中 ,用鸡W染色体D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对供体细胞在嵌合体胚胎中的发育作了研究。 5 4个胚胎各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嵌合 ,其中肝脏的嵌合率最高 ,性腺最低。胚盘细胞移植法可制备鸡 -麻鸭的体细胞和种系嵌合体。
马玉忠李赞东沙金刘春海王宁
关键词:原位杂交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早期接种人血清白蛋白诱导鸡的免疫耐受
2005年
外源基因的引入及表达常会引发宿主动物强烈的免疫应答,导致蛋白产量的下降或引起炎症反应。本研究试图通过在胚胎发育早期接种异源抗原诱导动物产生免疫耐受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诱导鸡产生免疫耐受,将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albumin,HSA)通过胚胎血管微注射的方式接种到发育65-67h的鸡胚血管中,接种剂量为50μg;通过卵黄注射的方式接种到发育3-7d的鸡胚卵黄中,接种剂量为100μg。孵出的小鸡在3周龄时按照常规免疫方法再次接种同种抗原,收集不同时期的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 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抗-HSA抗体水平。结果表明,两种接种方式均能诱导小鸡产生免疫耐受:在65-67h的胚胎中通过血管微注射法接种抗原诱导小鸡产生免疫耐受的比率为64·52%;通过卵黄注射接种抗原诱导小鸡产生免疫耐受的最佳接种时间为发育的第6d,第5、7d接种对后期血清中抗-HSA抗体形成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维持耐受的时间较短,第3、4d接种抗原对诱导小鸡免疫耐受的效果不明显[动物学报51(5):845-851,2005]。
赵晨王晓萍宋迟李哲王雪岭李赞东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耐受
鸡鸭异种间嵌合体的制备被引量:14
2002年
本研究采集孵化 14期鸡胚血液中的原始生殖细胞 ,在液氮中冷冻保存三个月后 ,解冻成活率达 80 %以上。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将其从血液中分离纯化 ,分离获得纯度为 2 7 5 % ,平均每枚胚胎可获得近 5 0个PGCs。将分离的鸡PGCs10 0~ 2 0 0个以微注射法转移至 15期早期麻鸭胚胎中制备了鸡鸭种间嵌合体 ,孵出 8(6♂ ,2♀ )只雏鸭 ,总孵化率为 7 3% (8/110 )。以鸡W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原位杂交法在早期鸭胚性腺中检测鸡PGCs ,在被检测的 2 1个鸭胚的性腺中 ,16个有不同程度的阳性信号 ,嵌合率达 76 2 % (16 /2 1)。实验结果表明鸡原始生殖细胞能够迁移并定居到鸭胚性腺中 ,并有可能在鸭性腺中增殖分化成有功能的配子。
李赞东刘春海黄劲松沙金危华孙明军赵晨姜盛花Hiroshi KAGAMI
关键词:原始生殖细胞
一种高效分离禽类胚胎干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分离禽类胚胎干细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胚盘从种蛋中取出;2)将取出的胚盘消化、清洗并去除卵黄;3)将消化后的胚盘细胞进行原代培养;4)从原代培养的胚盘细胞中富集纯化胚胎干细胞。本发明的方法...
李赞东蒋斌燕丽张文新万志毅
文献传递
一种构建生产外源蛋白用的转基因用模型鸡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生产外源蛋白用的转基因用模型鸡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外源蛋白导入种蛋的卵黄囊内;2)将上述步骤1)的种蛋静置孵育46-50小时后,再继续孵化至出雏,得到生产外源蛋白用的转基因用模型鸡...
李赞东赵晨
文献传递
DNA探针鉴定转基因鸡早期性别被引量:10
1999年
质粒pUGD1201经扩增、提取、纯化、酶切等一系列过程而获得了W染色体特异性DNA片段,继而获得用地高辛标记的W染色体DNA探针。用该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法对鸡X期胚盘细胞成功地进行了性别鉴定。
马玉忠李赞东
关键词:胚盘细胞性别鉴别转基因
四氯联苯对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的毒性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四氯联苯处理发育至X期的白来航鸡种蛋,孵化5.5天后取出胚胎进行全固定,用石蜡切片和PAS染色(高碘酸希夫试剂)研究四氯联苯对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联苯对发育至5.5日胚龄的鸡胚性腺PGCs数量和结构有明显影响,但雌二醇处理的5.5日胚龄鸡胚PGCs数量变化不显著,其结构无明显变化。表明四氯联苯对5.5日胚龄的鸡胚性腺PGCs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其毒性作用。
张易祥金秀梅李赞东
关键词:性腺原始生殖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