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绪宣

作品数:10 被引量:15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东南
  • 3篇油气
  • 3篇盆地
  • 3篇琼东南盆地
  • 3篇勘探
  • 3篇储层
  • 2篇地球物理
  • 2篇中国近海
  • 2篇近海
  • 2篇成藏
  • 1篇弹性波
  • 1篇弹性波阻抗
  • 1篇弹性波阻抗反...
  • 1篇地球物理技术
  • 1篇地球物理识别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波场
  • 1篇地震识别
  • 1篇地震识别技术

机构

  • 10篇中海石油(中...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10篇李绪宣
  • 2篇刘志斌
  • 2篇温书亮
  • 1篇李幼铭
  • 1篇王尚旭
  • 1篇李维新
  • 1篇张益明
  • 1篇朱光辉
  • 1篇沈章洪
  • 1篇夏庆龙
  • 1篇刘宝明
  • 1篇张树林
  • 1篇张树林
  • 1篇孙翠娟
  • 1篇房殿勇
  • 1篇高云峰
  • 1篇赵俊青
  • 1篇李维新
  • 1篇陈桂华
  • 1篇张益明

传媒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中国油气勘探...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东湾31-6区块隐蔽油气藏的地球物理识别被引量:5
2006年
辽东湾探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说明识别隐蔽油气藏有很大的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开展辽东湾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地球物理识别技术流程。在研究中,首先利用岩石物理测试数据建立岩石物理模型进行横波速度反演,再通过沉积规律研究、地震相分析、时频分析等研究成果确定隐蔽油气发育带;在横波速度反演的基础上,通过弹性波阻抗反演进行岩性预测,有效地识别储层;在砂体识别基础上,利用AVO属性分析、吸收分析、多属性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储层的含油气性。利用这套识别技术对 31—6a目标进行了储层和含气性预测,认为该目标为含气圈闭。
刘志斌李绪宣李幼铭孙翠娟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弹性波阻抗反演储层预测岩石物理模型多属性
利用波形参数分析河流相沉积
QHD32-6油田是已投入生产的地质储量逾亿吨的大型油田,主要储集体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河流相沉积砂岩,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河流相储层所具有的横向变化快、空间厚度变化大等特点,使得利用稀疏井网条件下的一维钻井资料难以...
房殿勇李绪宣沈章洪夏庆龙
关键词:河流相沉积微相波形分类
文献传递
中国近海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
<正>中国近海天然气经过多年的勘探,于1983年和1992年先后发现了崖城13-1、东方1-1大气田,相继开展了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攻关研究,总结出以亮点技术、AVO技术和道积分技术为核心的天然气地震识别技术体系和技...
李绪宣李维新张树林张益明温书亮
文献传递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我国近海是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有潜力的领域,近海的勘探有望为缓解我国的油气资源严重短缺做出贡献.油气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勘探技术的提高.而油气勘探技术提高的关键在于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提高.没有先进的油气勘探地球物理技术,...
李绪宣张树林温书亮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球物理技术
文献传递
裂缝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在锦州25-1南潜山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在储层地质与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地震预测技术对锦州25-1南潜山油藏进行了裂缝储层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裂缝储层弹性参数异常以及多同相轴、弱反射、波组特征横向强不连续性和强方位各向异性等地震响应特征,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弹性参数反演、应力场分析和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等技术,能够从不同角度对裂缝分布进行表征,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多解性;而综合利用多种地震预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锦州25-1南潜山裂缝储层发育部位主要集中在东部断块,1、8井区、2井区及3井区是该油藏裂缝最发育的部位。
高云峰李绪宣陈桂华王尚旭
关键词:裂缝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秦皇岛32-6油田储层沉积相研究
利用多种地震属性综合解释和预测储层已成为认识油气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体的基础上,通过属性优化,利用多属性地震相分类技术,研究了QHD32-6油田北区明下段河流储层相地震相体。通过钻井数据标定,对油田主要...
房殿勇李绪宣夏庆龙沈章洪
关键词:油田储层沉积相
文献传递
裂缝性介质地震波场的小波域分形特征检测
<正>识别裂缝发育带对于裂缝油气藏勘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裂缝不仅是流体的通道而且也是存储的场所。获得有关裂缝的密度、发育的方向及其空间分布是寻找裂缝性油气藏和优化开发的关键。尽管可以从岩芯分析和井中测量等方法获得有关裂缝...
谢桂生李绪宣
文献传递
琼东南盆地断裂系统及其油气输导特征被引量:73
2005年
琼东南盆地的断裂主要发育于古近系裂陷构造层,NE向和近E W向断裂是所谓“控盆控带断裂”。断裂绝大部分为具正断距的基底断裂。反向正断裂一般是控凹或控洼的基底断裂。断裂活动可分为4个旋回,古近纪断裂活动强度大,控制沉积发育。切层发育的断裂既能充当流体垂向运移的输导体,也能充当流体侧向运移的输导体。古近纪断层活动期间所形成的断裂岩,其侧向封闭性对后期流体沿砂质岩侧向输导体系的运移产生明显影响。小位移正向断层通常具有较强的侧向输导能力,而反向正断层对油气有较强的遮挡作用。新近纪,琼东南盆地进入生排烃高峰期,断层活动对流体运移和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早—中中新世热沉降期间断裂活动对流体垂向输导能力较强,断层活动具有张性和扭张性特征;晚中新世—第四纪快速沉降期间断裂活动对流体垂向输导能力相对较弱,活动断层主要为扭压和扭性断层。
李绪宣朱光辉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聚集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地震识别技术被引量:23
2006年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伸展盆地,面积3×104km2。气源岩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带断陷期层序中(包括煤系和海相泥岩),具有早、晚两期生烃且以晚期为主的特征。天然气运聚成藏模式主要有3种:沿斜坡带侧向运聚成藏、沿断裂带垂向运聚成藏和强超压区盖层破裂式运聚成藏。圈闭形成有3期,早期(始新世—渐新世)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是与断层相关的背斜构造,中期(中新世)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是披覆背斜,晚期(上新世—全新世)形成的主要是挤压背斜。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和褶皱运动有关。早、中期形成的圈闭与晚期生排烃匹配较好。天然气勘探方向以凸起和低凸起边缘的构造为主,超压囊上部的岩性圈闭也是重要的勘探领域。近两年来,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岩石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和对地震资料作相对保幅处理,建立了盆地岩性、含气性与纵波阻抗、vp/vs(或泊松比)等地震岩石物理参数与地震响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地震识别技术体系和流程,为该盆地天然气层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李绪宣李维新张益明刘志斌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地震识别技术勘探方向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层序结构、充填样式及生烃潜力被引量:42
2007年
琼东南盆地主要经历了古近纪裂陷和新近纪拗陷2个构造演化阶段,古近纪裂陷阶段的充填演化史可划分为始新统陆相湖盆充填阶段、崖城组海陆交互环境充填阶段和陵水组分割浅海环境充填阶段;与此对应,古近系可划分为S80-100、S70-80、S60-70等3个二级层序。根据凹陷的几何结构形态与层序界面、充填样式的关系,可将琼东南盆地裂陷期层序结构划分为地堑构造平行-似平行层序结构、半地堑构造发散-似发散层序结构和断陷过渡带似平行层序结构等3种类型。琼东南盆地裂陷期主要发育浅水型和深水型2种类型烃源岩,不同层序结构的凹陷具有不同的烃源岩类型和生烃潜力。
李绪宣刘宝明赵俊青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层序结构生烃潜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