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继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6篇风蚀
  • 5篇土壤风蚀
  • 2篇野外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旅游
  • 2篇旅游
  • 1篇野外测量
  • 1篇野外试验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游客
  • 1篇直径
  • 1篇植被
  • 1篇三维景观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旅游地
  • 1篇生态旅游者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11篇河北师范大学
  • 7篇河北省科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河北经贸大学
  • 2篇河北省环境演...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宁夏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1篇李继峰
  • 7篇王仁德
  • 7篇郭中领
  • 7篇常春平
  • 5篇李庆
  • 2篇李仁杰
  • 1篇程宏
  • 1篇罗晶
  • 1篇薛晨浩
  • 1篇贾巨才
  • 1篇黄晓霞
  • 1篇吴永胜
  • 1篇贾贺男
  • 1篇路紫
  • 1篇李陇堂
  • 1篇魏红磊
  • 1篇杨钦
  • 1篇王培信
  • 1篇莫旭昱

传媒

  • 6篇中国沙漠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岳型风景区观光线路景观感知敏感度计算方法——以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奇峡谷景区为例被引量:26
2011年
将景观感知倾向性、景观美学与质量评价等研究成果和旅游者感知评价结合,通过定量描述可以感知的生态景观,反向描述旅游者的景观感知程度,提出了景观感知敏感度概念,建立了观光线路景观感知敏感度模型和基于栅格数据的景观感知敏感度计算方法。在充分考虑影响生态旅游者心理感知共性特征的基础上,选择景观可视状态、最佳观赏距离、最佳观赏方位3个视域感知影响因子,和景观类型、资源等级、沉浸式生态景观3个生态感知影响因子,对感知敏感度进行定量描述,反映旅游者的景观感知程度及其空间分异。以数字高程模型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基础,生成虚拟三维景观,选择视域分析、空间叠置、缓冲区等方法,设计了基于山岳型风景区的观光线路景观感知敏感度计算流程,并选择河北省邯郸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奇峡谷景区进行实验,以验证计算方法和流程的可行性。景观感知敏感度为生态旅游地尤其是山岳型风景区规划中识别旅游者的景观感知强度和空间分异奠定了基础。
李仁杰路紫李继峰
关键词:生态旅游者三维景观
土壤风蚀中粉尘释放问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土壤风蚀中的粉尘释放问题是国际风沙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但对研究进展的介绍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基于此,对国内外土壤风蚀中粉尘释放问题的研究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首次进行了阶段划分,提炼了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当前对粉尘释放机制的一些新认识;在对粉尘释放模型重新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了各类模型的建模过程、优缺点及其在全球粉尘模型和区域粉尘模型中的应用。本文还提出了当前粉尘释放研究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希望能为相关学者开展该领域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仁德李庆常春平郭中领李继峰邹学勇张春来苑依笑刘颖周娜
关键词:土壤风蚀
草原天路沿线生态环境对游客踩踏干扰的响应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沿线生态环境对游客踩踏干扰的响应,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张家口市草原天路为例,采用既成事实法在草原天路沿线选取3条样带,分析其植被覆盖度减少率、植被高度降低率、土壤硬度、地表覆盖度响应指数的变化所反映的生态环境对踩踏干扰的响应。[结果]①游客踩踏干扰范围遵循由游步道边缘向两侧递减的规律,但受自然风光和最佳拍照位置的影响,在山顶环形游憩带表现出不同强度的游客活动,反映在植被高度上差异较明显。②植被覆盖度呈现出由游步道边缘向两侧逐渐递增的关系。③土壤硬度整体上呈现出从游步道边缘向两侧递减的规律。④地表覆盖度响应指数整体上处于中等程度干扰。[结论]未来草原天路旅游开发要从紧抓机遇创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管理构建生态文明景区和分流管控完善景区交通系统方面入手,切实做到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魏红磊贾巨才贾巨才李陇堂李继峰李陇堂
关键词:生态环境植被土壤硬度
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野外测量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土壤风蚀研究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内外学者已开发出一系列土壤风蚀野外测量仪器与技术。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野外测量仪器和技术并不相同,这给研究结果的比较与集成造成一定困难,不利于交流与合作。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了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并从风蚀影响因子测量、风蚀物收集和风蚀量确定3方面详细介绍了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类型仪器与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目前一些被广泛采用的技术手段,并对今后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壤风蚀野外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王仁德李庆常春平郭中领李继峰张春来邹学勇吴永胜周娜
关键词:土壤风蚀测量方法测量技术
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设计及野外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集沙仪是定量监测风沙活动的重要工具。设计了一种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可以根据试验需要采集不同高度沙样,每分钟收集一次质量数据,实现高频连续集沙。试验结果显示,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在15、30、60 cm高度的集沙量满足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减少的规律;在15 cm高度,风速与输沙通量呈指数函数关系(y=6E-05·e0.8417x,R2=0.6042),随集沙高度升高输沙通量与风速相关性减弱。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与新型平口式集沙仪所测的输沙通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y=0.8119x+0.2645,R2=0.7481)。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虽然在稳固性方面需要改良,但能够很好地捕捉高度在15 cm以下沙物质的输移信息,野外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适合野外高精度风沙活动自动监测的新型测量工具。
崔雅臻郭中领常春平王仁德李继峰
关键词:风蚀野外试验
不同时间尺度农田风沙流模拟被引量:3
2020年
多数输沙通量预报方程有一个或者多个基于特定环境的经验系数,该系数随时间、环境发生变化,能够反映土壤的可蚀性。选取2017年和2018年河北坝上地区康保县两个地点的不同时间尺度的输沙通量实测数据和风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田环境下输沙通量随摩阻风速的变化呈指数函数关系。与Bagnold方程、Kawamura方程、Zingg方程、Lettau方程4个输沙通量预报方程预测的输沙通量进行比较后发现,4个方程的预测值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试验地的实测输沙通量。利用实测数据获得针对观测点的经验系数后发现输沙通量预报方程的经验系数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采用合适的时间尺度对计算输沙率有重要意义。
黄亚鹏郭中领常春平王仁德李继峰李庆
关键词:风沙流土壤风蚀
平筛和旋筛测定土壤风蚀可蚀性的比较研究
2018年
选取河北坝上康保县境内四种地类(草地、林地、留茬地、翻耕地)74个土壤样品,对土壤样品进行平筛、旋筛筛分,获取土壤干团聚体粒径分布。采用土壤风蚀度(EF,<0.84mm土壤干团聚体含量)、平均几何直径(GMD)两个干团聚体指标比较旋筛和平筛的筛分结果。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发现,经过平筛筛分处理后的EF,GMD普遍大于旋筛;同时将平筛、旋筛的筛分粒级(<0.5 mm,0.84~0.5 mm,2~0.84mm,5~2 mm,20~5 mm,>20 mm)分别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发现,大团聚体颗粒较多的土壤样品(>0.84mm)如草地、留茬地等出现较大差异性,在≤0.84mm粒级则差异性不显著,而GMD指标参数差异性显著。分析平筛和旋筛在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干团聚体指标上的差异性,揭示平筛和旋筛对于土壤可蚀性的影响,丰富土壤风蚀理论研究,为评价本地区土壤风蚀现状、制定风蚀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王培信常春平王仁德李继峰杨钦赵望龙郭中领
关键词:平筛
基于景观感知敏感度的生态旅游地观光线路自动选址被引量:6
2012年
引入景观感知敏感度模型中的可视范围、最佳观赏距离、最佳观赏方位等视域感知影响因子,和景观类型、资源价值等生态感知影响因子,并增加地形坡度和起伏度因子,建立了生态旅游地观光线路选址综合权重计算模型,用于观光线路的自动选址。以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奇峡谷景区为例,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实现了景区旅游观光最佳线路自动选址;通过景区野外考察,并综合考虑其它修正因子,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专家修正,获得了一条旅游者景观感知较好且容易实施的观光线路。观光线路自动选址为微观尺度下的生态旅游地规划、景观设计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为景区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李继峰李仁杰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时空分布被引量:23
2020年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主要过程,定量评价土壤风蚀是分析土壤退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土壤风蚀的典型治理区。采用张春来风蚀预报经验模型,以半月为步长,计算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2000-2012年的土壤风蚀模数。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壤风蚀状况整体有好转;沙地的土壤风蚀最严重,农田次之,草地的土壤风蚀最低;土地利用方式、风速和植被盖度均对土壤风蚀有一定的影响。
王旭洋郭中领常春平王仁德李继峰李庆秦丽娟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风蚀量
基于RWEQ和WEPS模型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潜在风蚀模拟被引量:17
2021年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典型的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敏感区域,存在严重的土壤风蚀和土地退化问题。风蚀模型是目前获得区域风蚀模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利用修正风蚀方程(RWEQ模型)和风蚀预报系统(WEPS模型)对北方农牧交错带2000-2012年潜在风蚀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个模型模拟得到的多年平均潜在风蚀量不同,但空间分布、年际减少趋势和季节分布等特征基本相似;风速、土壤湿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风蚀均有影响。RWEQ模型(R^(2)=0.45,P<0.01)和WEPS模型(R^(2)=0.57,P<0.01)中实测值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WEPS模型(NSC=0.54)纳什系数较RWEQ模型(NSC=0.27)高。RWEQ模型和WEPS模型均能客观预测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情况,WEPS模型预测精度较好。
刘珺郭中领常春平王仁德李继峰李庆王旭洋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