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继峰

作品数:79 被引量:698H指数:1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失神经
  • 16篇周围神经
  • 16篇细胞
  • 15篇神经损伤
  • 15篇骨骼
  • 13篇失神
  • 12篇神经支
  • 12篇神经支配
  • 12篇臂丛
  • 11篇超微
  • 11篇超微结构
  • 10篇失神经骨骼肌
  • 9篇叶提取物
  • 9篇银杏叶
  • 9篇银杏叶提取物
  • 9篇提取物
  • 8篇雪旺细胞
  • 8篇坐骨
  • 7篇银杏酮酯
  • 7篇神经元

机构

  • 79篇复旦大学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无锡市手外科...

作者

  • 79篇李继峰
  • 67篇顾玉东
  • 20篇徐建光
  • 13篇陈德松
  • 11篇胡韶楠
  • 11篇劳杰
  • 9篇王欢
  • 8篇徐建广
  • 7篇林浩东
  • 6篇徐文东
  • 6篇薛锋
  • 6篇赵新
  • 6篇张世民
  • 5篇王大平
  • 5篇陆伟
  • 5篇姜浩
  • 5篇张高孟
  • 5篇何继银
  • 4篇孙贵新
  • 4篇肖建德

传媒

  • 32篇中华手外科杂...
  • 8篇复旦学报(医...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15篇2004
  • 15篇2003
  • 10篇2002
  • 7篇2001
  • 2篇2000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干细胞移植再支配失神经骨骼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采用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使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可行性。方法 将108只SD大鼠按注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36只大鼠。切断右侧胫神经建立腓肠肌失神经实验模型。实验组:将神经干细胞悬液注射到切断胫神经的远端。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细胞培养液。损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8、10、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HRP逆行示踪技术和神经形态学的方法,检测失神经骨骼肌是否重新获得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再支配。结果 术后8周局部即可检测到分化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再生的轴突与靶肌肉已经建立神经突触连接。术后10、12周时,再生的神经纤维进一步增多。结论 周围神经断伤后局部用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使远端失神经骨骼肌重新获得神经再支配。
王德华徐建光姜浩李继峰顾玉东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移植神经再支配周围神经损伤骨骼肌萎缩
大鼠臂丛神经慢性卡压后不同时程神经组织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臂丛神经慢性卡压后不同时程神经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慢性卡压模型,对卡压后不同时程神经组织的细胞成分进行超微结构的量化分析,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计数,测定髓鞘厚度、脱髓鞘神经纤维、空化神经纤维,以及观察巨噬细胞、新生有髓神经纤维。结果 慢性卡压神经的超微结构较正常神经有明显变化,但又与急性神经损伤有所不同:(1)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在早期无明显减少,在中期明显减少,在后期虽然总数仍减少,但与中期相比却呈上升趋势,这与后期出现的新生有髓神经纤维有关。(2)髓鞘厚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并与卡压时程呈正相关。(3)巨噬细胞活性在卡压12周时明显增强,内含大量退变髓鞘及坏死神经轴突。(4)在卡压后16周组出现较多新生有髓神经纤维,但髓鞘结构发育不完善,髓鞘厚度较薄。结论 脱髓鞘改变即髓鞘厚度的变化是卡压神经组织的早期变化,神经轴突的变化(空化神经纤维)是卡压神经组织的晚期变化。神经的慢性卡压过程是神经纤维变性、坏死和神经纤维再生的两种相反方向的不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以损伤占主导地位。
徐雷徐建光顾玉东李继峰袁伟张凯莉
关键词: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神经纤维再生
激活态雪旺细胞在胶元几丁糖膜上生长规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索成年SD大鼠激活态雪旺细胞(SC)在体外在胶元几丁糖膜上的生长规律.方法成年SD大鼠的坐骨神经切断预变性7天,采用复合酶分步消化法,接种于胶元几丁糖膜上,通过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S-100染色鉴定细胞的纯化程度.结果200μl浓度为2×104/ml的激活态的SCs接种于胶元几丁糖膜上和培养皿上,2周后细胞浓度分别达到30×104/ml和20×104/ml,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显示SCs在胶元几丁糖膜上贴壁生长情况良好,体外倍增时间为4天.绘制其生长曲线.结论胶元几丁糖膜和高度纯化的激活态雪旺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以其为工艺材料制成的组织工程支架很有可能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中发挥优势作用.
何继银劳杰顾玉东蒋良福李继峰
关键词:周围神经几丁糖雪旺细胞
C_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损伤术中胸背神经电生理检测的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生理检测对预测C7神经根移位术中胸背神经损伤程度的价值。方法7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均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术中切断C7之前分别刺激健侧臂丛上、中、下干,以及C7神经根各束支,采用肌电仪记录背阔肌动作电位波幅(Amp),了解各神经对背阔肌的支配权重。结果干部刺激后,背阔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Amp在上、中、下干分别为(2.26±1.17)mv,(3.47±1.48)mv及(2.67±1.21)mv,中干与上、下干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C7各股束支中,后股总体Amp为(4.14±1.94)mv,明显高于前股(2.08±1.24)mv(P<0.01),且后股内侧Amp最大,为(3.97±1.53)mv,大于后股外侧(2.87±1.41)mv(P<0.05)。背阔肌支配权重在臂丛干部,以中干(41.30%±2.56%)为大,而中干又以中干后股(66.90%±1.72%)、后股内侧(38.37%±1.65%)为大。结论术中电生理检测可以较精确定位背阔肌的支配神经来源,对合理选择C7神经根移位术式、提高C7神经根移位术式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李文翠陆伟王大平李继峰
关键词:臂丛胸背神经动作电位
成肌调节因子Myogenin和MRF4在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研究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成肌调节因子Myogenin和MRF4蛋白的表达变化并了解其再生状态。方法 取 2 0例人体失神经后不同时间段的骨骼肌与 3例正常骨骼肌标本 ,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肌细胞核变化 ,抗Myogenin和MRF4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 ,统计阳性染色细胞核数 ,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定性观察Myogenin和MRF4蛋白表达方式。结果 抗Myogenin和MRF4抗体阳性染色细胞核数在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时即开始升高并在 1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 ,1年后快速下降 ,至失神经 2年几乎消失。肌细胞核内移现象在失神经 1年内常见且部分居中的细胞核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 骨骼肌失神经支配 1年内 ,核内移可作为肌纤维再生的一个标志 ;Myogenin蛋白表达检测可以作为不可逆肌萎缩的指标 ;周围神经损伤后 ,应在 1年内尽早修复。
沈燕国徐建光顾玉东胡韶楠黄汉伟李继峰
关键词:MYOGENIN免疫组织化学成肌调节因子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神经再生
利用腹壁反射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的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研究利用腹壁反射可建立“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这一新的神经传导通路,通过再生到盆神经的躯体运动神经纤维可实现膀胱的神经再支配,探讨通过刺激下腹壁,该人工膀胱反射弧产生控制性排尿的神经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6只SD大鼠,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右侧T13前根近端与右侧S2前根远端通过一段自体移植神经在硬膜囊内行显微缝合,保持T13后根完整,经一段时间轴突再生后,建立“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这一新的人工膀胱反射弧。神经缝合术后8个月,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horseradish,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用微量注射器在双侧膀胱壁上各注射30%HRP5μl,动物存活60h后经升主动脉灌注杀死。切取T11~L1及L4~S4节段脊髓,冰冻切片后利用TMB法进行呈色反应,观察切片内HRP标记细胞形态及分布情况。结果大鼠膀胱平滑肌注射HRP后,实验侧T13脊髓前角及双侧L6~S4节段脊髓中间带外侧核区有HRP标记阳性细胞,而对照侧T13脊髓前角未发现HRP标记细胞。结论腰骶髓截瘫平面以上的躯体运动神经轴突可长入膀胱平滑肌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并由此传递躯体反射冲动到膀胱平滑肌。利用“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这一人工反射弧,对实现SCI患者膀胱控制性排尿功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王金武侯春林李继峰陈爱民张伟王诗波
关键词:人工反射弧人工膀胱副交感神经辣根过氧化物酶
人颈7神经根干股束支运动纤维含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为临床选择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损伤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选择6侧新鲜成人尸体臂丛标本,分离颈7神经根干、股及其发出到上肢各主要神经的主要纤维束,并分别进行胆碱酯酶染色。结果:人类颈7神经根含运动纤维约8893根,其中前股3010根,后股5883根;颈7前股中,加入肌皮神经的成分约589根(占肌皮神经总运动纤维约20%),正中神经1931根(占其外侧头70%);颈7后股中,加入腋神经成分611根(占其运动纤维的25%),桡神经4036根(占58%),胸背神经994根(占60%).结论:颈7神经根前后股均有足够的运动纤维量;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时建议保留前股;采用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多条受损神经是可行的。
陆伟徐建光肖建德李继峰胡韶楠徐文东徐雷姜浩王大平顾玉东
关键词:颈7神经根束支
神经干细胞移植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肌萎缩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 探讨采用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方法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的方法从孕14~16d的SD孕鼠中获取神经干细胞,并于神经元限定性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制备神经干细胞单细胞悬液。采用切断右侧胫神经的方法建立腓肠肌失神经支配的动物(SD大鼠)模型。将108只SD大鼠按注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36只大鼠。实验组:将神经干细胞悬液注射到切断的胫神经远端。损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细胞培养液。术后8、12周采用HRP逆行示踪技术检测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情况,并应用肌肉电生理方法对重获神经再支配的骨骼肌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术后8、12周实验组用电刺激细胞移植部位的腓肠肌,均可引出肌肉收缩活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单次收缩的波幅、速度,和强直收缩的时间和强直收缩波幅的恢复率均进一步得到改善。对照组和损伤组均未能引出肌肉活动。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实现失神经骨骼肌的神经再支配,并且能够与骨骼肌建立起功能性突触连接,有效预防骨骼肌的萎缩。
王德华徐建光周文俊李继峰顾玉东
关键词:周围神经电生理学肌萎缩神经干细胞移植
被动活动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超微结构及酶组织化学影响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研究被动活动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组织学、超微结构及Na ,K -ATP酶和Ca-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 ,建立双侧下肢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实验模型 ,被动活动右下肢 ,观察肌细胞的组织学 ,超微结构及Na,K -ATP酶和Ca -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被动活动侧肢体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较对照侧下降速度明显减慢 ;被动活动延缓肢体肌细胞的线粒体 ,肌质网退变 ;Na ,K -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被动活动侧较对照侧慢 2 3 5 3% ;Ca -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被动活动侧较对照侧慢 13 10 %。结论 被动活动肢体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酶组织化学的各项指标均有保护作用 。
徐建广顾玉东李继峰
关键词:失神经肌肉超微结构动物模型肌肉萎缩
银杏叶提取物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4
2002年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3 6只 ,按手术先后随机平分为银杏叶提取物 (EGb 76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大鼠均制成坐骨神经部分切除后结扎断端的模型 ,术后每天经腹腔分别注射EGb 761(10 0mg/kg-1·d-1)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直到取材。术后 2、4、6周取材 ,大鼠处死后取L4~ 6节段脊髓 ,经酶组化染色后观察乙酰胆碱脂酶 (AChE)及酸性磷酸酶 (ACP)的活性变化 ;冰冻切片硫槿染色后对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计数 ;电镜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银杏叶提取物组的乙酰胆碱脂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及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 ,均有明显的改善。
薛锋顾玉东陈德松李继峰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元保护电子显微镜银杏叶提取物运动神经元动物实验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