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 作品数:23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理学文学更多>>
- 论新闻摄影的美学评价
- 2007年
- 新闻摄影的美学评价是以新闻摄影总体评价为基础的,与新闻摄影的思想性评价、新闻价值评价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是从新闻摄影的艺术性及审美效果方面的所进行的评价。本文拟就新闻摄影作品美学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李益
- 关键词:新闻摄影作品审美效果思想性艺术性
- 现代传媒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 2009年
- 现代传媒美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现代传媒的发展为传媒美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而审美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传媒美学的发展动因,现代传媒在追求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审美化的要求,由此提出了现代传媒的审美问题,催生了现代传媒美学。
- 李益夏光富
- 关键词:传播媒介美学形式审美化
- “三网融合”新趋势与传媒艺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 2012年
- "三网融合"新趋势带来传媒新技术快速发展、传媒内容表现方式显著改变、传媒文化产业竞争加剧、传媒文化产品设计标准革新等诸多变化,对培养传媒艺术人才创新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实施"重提升、双素质、导师组"模式,提升教师创新教育理念和本领;构建"双系列、大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改革;运用"双引导、双互动、双导师、双设计"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式改革。文章从上述三个方面探索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 李益
- 关键词:三网融合教学改革
- 探析媒介变革与审美文化发展被引量:1
- 2011年
- 媒介变革的驱动力源于科技发展进步和人类传播需要,而审美文化创新则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分析媒介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趋势,探讨数字媒介语境下审美文化所呈现出的虚拟性、交互性、便捷性等新特征,论述数字媒介中现实与虚拟的对话、真实与假象的对话、二元与非二元的对话等审美文化悖论现象。
- 李益夏光富
- 关键词:媒介变革审美
- 新媒介审美特性探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媒介的拟仿世界具有突出的虚拟特性,跨越时空界域使媒介审美打上时空集聚效应的烙印,新媒介审美还突显出显著的便携化、泛化与浅表化特性。媒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融合与裂变的过程,在相互融合的变革中不断涌现各种新的形态,通过交互与互动,更充分地达成传播和交流的目的,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传播效果,更完美地获得审美心理满足与愉悦。
- 李益夏光富
- 关键词:便携
- 网络艺术审美特性探微
- 网络艺术的审美泛化特性,表现为网络艺术的广延化,网络艺术审美的主体、活动范围和传播环境的最大化;紧靠现实的虚拟审美,实时在线的交互审美,快乐世界的娱情审美,成为网络艺术催生的新美学形式;非二元对立的虚拟审美主体形态,网络...
- 李益
- 关键词:网络媒介艺术形态审美风格
- 网络文化的关键词:仿像
- 2012年
- 图像的流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具象、影像和仿像。在网络文化里,文学已经走向边缘,图像占据主位。仿像是仅凭符号生造出一个真实世界以外的一种虚拟的真实,是网络文化的关键词。
- 皮海兵李益
- 关键词:网络文化具象影像仿像
- 数字媒介特征与变革趋势探析
- 2012年
- 媒介变革的诱因源于人类传播的现实需要,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则是媒介变革的推动力。现代数字媒介日益表现出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等基本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范式。未来媒介变革将进一步突显数字化、竞争与融合、裂变与派生等发展趋势。
- 李益马跃夏光富
- 关键词:媒介变革驱动力
- 手机的功能泛化及审美文化嬗变被引量:2
- 2013年
- 手机媒介超越本体的通信多功能性,向非通信领域急剧扩张其功能,形成功能泛化,并深刻地影响着手机审美文化,使人们感受其极度的智能化和便携性,并衍生出功能性泛化、依赖性泛化、消费性泛化、娱乐性泛化等负面审美效应。
- 李益夏光富
- 关键词:手机功能泛化
- 论数字创意专业教育中的艺术与技术被引量:1
- 2015年
-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数字创意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专业教师应高度重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克服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分离的现象,确立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改革,培养"技艺兼修"的师资队伍,建立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努力探索艺术与技术融合的教育模式。
- 夏光富李益
- 关键词:创意产业教学改革